“以工代賑”助農牧民增收(新春走基層)
“親(qin) 手打扮咱的城市,特別自豪!”小心翼翼地把一盞燈籠掛到路燈杆上,55歲的袁培雲(yun) 爬下梯子,“掛了15天燈籠,能賺好幾千元。”
袁培雲(yun) 和工友們(men) 原本是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的農(nong) 牧民。前些年,康巴什區成立時,有8000多名像袁培雲(yun) 這樣的農(nong) 牧民實現了身份的轉變。退出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後,由於(yu) 受教育程度和專(zhuan) 業(ye) 技能的製約,他們(men) 的收入增長較慢。
2023年,康巴什區製定了《實施“以工代賑”促進轉移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以工代賑”工作機製,助力轉移農(nong) 牧民和困難群眾(zhong) 增收。
“我們(men) 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樞紐作用,組織召開勞務帶頭人座談會(hui) ,開展就業(ye) 技能培訓會(hui) 。”康巴什區委副書(shu) 記、政法委書(shu) 記侯猛說,“在政府投資性項目招標發包時,按照‘以工代賑’相關(guan) 規定設置條款,支持引導以轉移農(nong) 牧民為(wei) 主的勞務隊參與(yu) 項目,提高他們(men) 的勞務報酬。”
從(cong) 首個(ge) “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至今,康巴什區已備案市政工程維修、園林綠化等轉移農(nong) 牧民勞務隊98支,實施勞務項目15個(ge) ,帶動400多名轉移農(nong) 牧民增收。
袁培雲(yun) 就是第一批加入“以工代賑”勞務隊的轉移農(nong) 牧民之一。“以往就是打打零工。參加了‘以工代賑’項目以後,政府直接和勞務隊對接,工資及時足額發放,收入比以前增加兩(liang) 成還多。”
“以工代賑”項目麵對的是城鎮失業(ye) 人口和鄉(xiang) 村農(nong) 民工,主要目標是解決(jue) 他們(men) 的就業(ye) 問題。為(wei) 規範農(nong) 牧民勞務隊建設,康巴什區製定了《“以工代賑”轉移農(nong) 牧民勞務隊管理的意見》,明確了轉移農(nong) 牧民勞務隊參與(yu) “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準入、備案、監督與(yu) 退出機製,同時積極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和結對幫扶工作。
“我們(men) 將加強監管力度,緊盯項目審批、勞務用工、資金使用、質量驗收等各個(ge) 環節。既要為(wei) 轉移農(nong) 牧民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又要提升其勞動技能,讓他們(men) 看到奔頭、鼓足勁頭。”侯猛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0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