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基層治理新實踐)

發布時間:2024-02-21 10:3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為(wei) 做好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河北省尚義(yi) 縣以安置區搬遷居民的急難愁盼為(wei) 切入點,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通過黨(dang) 建引領服務型社區建設,優(you) 化服務水平,多渠道促進就業(ye) ,豐(feng) 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讓搬遷群眾(zhong) 過上幸福新生活。

  道路整潔寬闊,居民樓錯落有致,家家戶戶貼上了喜慶的大紅窗花,春節假期,走進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yi) 縣惠民安置區惠民苑社區,一片溫馨場景。

  惠民安置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包含惠民苑、天福苑、恩澤苑、惠澤苑4個(ge) 社區,來自尚義(yi) 縣南壕塹鎮、大青溝鎮等12個(ge) 鄉(xiang) 鎮的3.4萬(wan) 人口搬遷至此。惠民安置區管委會(hui) 主任楊貴平介紹,安置區內(nei) 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小區常住人口大多是老年人。

  從(cong) 農(nong) 村搬到城裏,從(cong) 平房搬進樓房,子女不在身邊……以留守老人為(wei) 主體(ti) 的居民如何適應社區新環境,收入如何保障,日子如何過得更好?對此,尚義(yi) 縣以安置區搬遷居民的急難愁盼為(wei) 切入點,聚焦 “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強化黨(dang) 建引領,建立健全黨(dang) 組織體(ti) 係,優(you) 化社區服務,增加就業(ye) 渠道,豐(feng) 富文體(ti) 活動,讓搬遷群眾(zhong) 過上幸福新生活。

  建強網格,提供便民服務

  過去,居民們(men) 在農(nong) 村大都有自家小院,習(xi) 慣在院裏堆放生活物品。搬進樓房後,仍有人占用樓道亂(luan) 堆亂(luan) 放,既影響日常生活,又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為(wei) 幫助搬遷居民轉變生活方式、盡快適應新環境,惠民安置區在各個(ge) 社區以樓棟為(wei) 單位劃分網格,建立安置區社區黨(dang) 組織、業(ye) 主委員會(hui) 、就業(ye) 服務中心、物業(ye) 企業(ye) 、綜合服務站等,將搬遷村原村兩(liang) 委納入網格管理;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管理機製,選任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到物業(ye) 掛職副經理,物業(ye) 企業(ye) 負責人到社區黨(dang) 組織掛職副書(shu) 記,共同參與(yu) 社區黨(dang) 組織和社區物業(ye) 服務管理,協商解決(jue) 各類問題。

  不久前,75歲的社區居民池學珍家中暖氣管道被凍裂漏水,浸濕了牆麵,她趕緊給片區網格員打電話報修。很快,物業(ye) 維修團隊上門排查維修,並更換了新管道。“安置區每棟樓都設有專(zhuan) 職網格員,網格員負責調解糾紛、宣傳(chuan) 政策、走訪巡查,協調處置問題等。”惠民苑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雪峰介紹,每個(ge) 樓棟內(nei) 部都建有微信群,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需求,網格員都能盡快給予反饋。

  在惠民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一份社區綜合服務告知單上詳細展示著各事項辦理條件、申報材料和辦理程序等。社保、低保、臨(lin) 時救助等具體(ti) 事項怎麽(me) 辦、能不能現場辦,一目了然。“我們(men) 推行審批服務扁平化,力爭(zheng) 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辦好大多數事項。”楊貴平介紹,目前83項審批事項和48項公共服務事項可在社區一站受理辦結。

  拓寬渠道,帶動就近就業(ye)

  居民池學珍算過一筆賬:過去家裏種了兩(liang) 畝(mu) 地,能有土豆、藜麥等口糧,現在得自己買(mai) ;過去冬天隻有住的那間屋子生爐子取暖,現在搬到樓房,50平方米供暖季每個(ge) 月取暖費就得40元……楊貴平介紹,搬到安置區後,取暖費、水電費、物業(ye) 費等支出算下來,居民每戶每年多支出約1300元。

  搬得出、穩得住,關(guan) 鍵還要能致富。為(wei) 了解決(jue) 搬遷居民的後顧之憂,近年來尚義(yi) 縣不斷拓展園區就業(ye) 、農(nong) 業(ye) 季節性務工、社區微工廠、公益崗等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渠道,想方設法增加群眾(zhong) 收入。

  春節假期剛過,惠民安置區恩澤苑社區郝翌箱包廠生產(chan) 車間流水線上,分揀、打包、包邊……大家有序忙碌著,40多歲的郝秀蓮正在生產(chan) 線上檢驗成品。過去,她在北京一家服裝廠工作,月薪4000多元。“如今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e) ,工資也不低,還不耽誤回家做飯、照顧孩子。”郝秀蓮說。

  與(yu) 此同時,尚義(yi) 縣充分發揮居民有種植經驗的優(you) 勢,組織大家前往附近農(nong) 業(ye) 種植基地務工。恩澤苑所在的大青溝鎮是蔬菜種植大鎮,種植規模達3萬(wan) 多畝(mu) ,年產(chan) 值3億(yi) 元,產(chan) 品以白蘿卜為(wei) 主。每年5月到10月,蔬菜種植基地用工需求巨大。“到基地務工,淡季每人每天能掙100元左右,旺季最高一天能達到300元。”大青溝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兼惠民安置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王友說。

  為(wei) 做好就業(ye) 服務保障,惠民安置區還成立了社區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及時發布就業(ye) 信息、組織培訓、對接用工需求。“人力資源公司對接縣內(nei) 幾大農(nong) 業(ye) 種植基地的用工需求,還安排大巴往返於(yu) 蔬菜大棚和社區之間,方便群眾(zhong) 務工。”王友說。目前,惠民安置區實現搬遷群眾(zhong) 年人均增收1.5萬(wan) 元以上,適齡有勞動能力的群眾(zhong) 大都可以實現就近就業(ye) 。

  開展活動,豐(feng) 富精神生活

  鑼鼓一響,一陣吹拉彈奏,身穿鮮豔服裝的兩(liang) 名群眾(zhong) 演員上台表演。台下觀眾(zhong) 掌聲陣陣,不時發出歡聲笑語。在惠民苑社區,一場聯歡活動在喜慶的氛圍中展開。

  為(wei) 了豐(feng) 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惠民安置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為(wei) 陣地,成立秧歌隊、腰鼓隊、舞蹈隊、京劇隊等各類文藝團體(ti) ,定期開展文體(ti) 活動。“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豐(feng) 富多彩。”剛參加完表演活動的居民李全林滿臉喜悅。

  “社區提供活動場所,還為(wei) 居民購置了服裝、樂(le) 器等,大家參加活動都很踴躍。每次活動結束後,居民們(men) 圍坐在一起,談談物業(ye) 服務好不好,說說黨(dang) 建工作實不實,在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融洽了鄰裏關(guan) 係。”楊貴平說。

  臨(lin) 近中午,走進天福苑社區“老年大食堂”,裏麵寬敞明亮、整潔衛生。燴菜、涼拌小菜……菜品豐(feng) 富多樣。社區老年人陸陸續續進來落座,準備就餐。今年80歲的居民賈登平時子女不在身邊,自己又行動不便,有了“老年大食堂”誌願者提供的免費送餐服務,也可以按時吃上可口的飯菜了。“誌願者有時候還上門幫我打掃衛生,這樣的好日子可得珍惜。”賈登高興(xing) 地說。

  據介紹,惠民安置區成立了由社區工作人員、群眾(zhong) 誌願者和社會(hui) 各界人士組成的誌願服務隊,每年開展關(guan) 愛幫扶、宣傳(chuan) 教育、清潔家園等誌願服務活動百餘(yu) 次。

  為(wei) 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誌願服務積極性,惠民安置區管委會(hui) 還對上門打掃衛生、送餐、理發、社區宣傳(chuan) 等群眾(zhong) 文明誌願行為(wei) 記分,在各個(ge) 社區建立“愛心超市”,以積分換商品。目前,惠民安置區已有上千名群眾(zhong) 參與(yu) 積分誌願活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1日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