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吉林:我的寒假生活

發布時間:2024-02-22 11:0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

  ■ 何葦杭 北京市清華附中朝陽學校

  古人說,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每年寒暑假,父母都會(hui) 帶著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今年寒假,我到了三晉大地——山西,印象最深的還是平遙古城。

  平遙,一座承載著兩(liang) 千多年曆史的古城,位於(yu) 山西省中部。它始建於(yu) 西周,現在看到的古城修複於(yu) 明代。

  這是一座充滿曆史滄桑感的古城。縣衙大院見證著光陰流轉,日昇昌票號訴說著昔日晉商的輝煌。漫步在古城小巷子裏,踩在幾百年前的青石板上,看著一座座有濃厚曆史感的院子,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時期。街道兩(liang) 旁擺著各式各樣的當地特產(chan) ,有小孩子愛吃的糖畫、糖葫蘆,讓我看著就想買(mai) 。

  平遙是一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夜幕降臨(lin) ,華燈初上,一場震撼人心的實景沉浸式演出——“又見平遙”拉開了序幕。這是以平遙古城為(wei) 背景,講述晉商家族血脈延續、家族傳(chuan) 承的故事。這場演出帶著我跨越時空,身臨(lin) 其境感受晉商家族的繁華與(yu) 衰落。劇中,趙東(dong) 家和鏢局幾百號人為(wei) 了義(yi) 、為(wei) 了拯救掌櫃的獨苗,義(yi) 無反顧遠赴國外,最終都死在異國他鄉(xiang) 。劇終,世界各地的趙家後人都回到平遙祭祖,一段精彩絕倫(lun) 的“麵舞”催人淚下。

  “麵舞”與(yu) 麵條有關(guan) 。在平遙,麵條既是美食,也是文化符號。味蕾的記憶總是長久,對山西人來說,不管走到全世界哪個(ge) 角落,隻要吃到家鄉(xiang) 的一碗麵,都能回憶起童年的味道。

  走在曆史悠久的巷子裏,隨處可見身著明清服裝的“晉商少奶奶”、“晉商大小姐”,她們(men) 時而在城牆上漫步,時而在四合院裏休憩,時而斜靠在廊柱上沉思,和充滿曆史感的建築融為(wei) 一體(ti) 。我也忍不住纏著爸爸媽媽,租了一套馬麵裙服飾,拍了一組照片。

  平遙,一座曆史與(yu) 現代交織、傳(chuan) 統與(yu) 潮流輝映、藝術與(yu) 民俗混合的古城,等你來探尋。

  

   冰雪運動,樂(le) 趣無限

  ■ 韋楷時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

  氣溫逐漸升高,小區裏的積雪慢慢融化,雪季即將結束,暖和的春天就要來了。我是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名六年級學生,這個(ge) 寒假,印象最深的便是和家人去長白山滑雪,在童話般的世界裏體(ti) 驗冰雪運動樂(le) 趣。

  我與(yu) 滑雪在上個(ge) 雪季結緣,在學校和周圍小夥(huo) 伴的影響下,第一次接觸滑雪便迅速愛上了這項運動。我們(men) 學校冰雪運動氛圍濃厚,注重學生的全麵發展,老師們(men) 鼓勵大家積極參與(yu) 冰雪運動,利用假期時間逐冰嬉雪、強身健體(ti) 。元旦前夕,學校還組織同學們(men) 一起去滑雪場,冰天雪地間充盈著歡聲笑語。

  寒假期間,在家人的帶領下,我來到長白山挑戰更高級的滑雪場。坡更陡、人更多,對我來說是全新挑戰,同時也是前所未有的體(ti) 驗。站上“魔毯”,停在山腰,我克服內(nei) 心的忐忑,在腦海裏找尋著此前滑雪的感覺。深呼吸後,迎著寒風,穩穩從(cong) 高處滑下,全身心感受滑雪的速度與(yu) 激情。幾天的滑雪時光,讓我深度體(ti) 驗到滑雪的樂(le) 趣,進一步激發對冰雪運動的興(xing) 趣。

  寒假不隻有滑雪的體(ti) 驗,還有讀書(shu) 的沉澱。除開過年,幾乎每天下午,我都會(hui) 領著妹妹去長春市圖書(shu) 館看書(shu) ,沉浸在圖書(shu) 的世界中。這個(ge) 寒假,我在圖書(shu) 館內(nei) 認真閱讀了老師推薦的書(shu) 籍,拓寬視野,收獲成長。看書(shu) 之餘(yu) ,還會(hui) 去參觀圖書(shu) 館舉(ju) 辦的冰雪主題圖片展、迎春楹聯展等一係列展覽,感受滿滿的年味。

  臨(lin) 近開學,最讓我期待的是又可以上數學課了。我一直對數學和機械有著濃厚興(xing) 趣,喜歡沉下心來解開一道道難題。在家長的支持和學校的鼓勵下,我在三年級時開始接觸編程,看到機器人按照自己編寫(xie) 的程序運行,我內(nei) 心十分激動,感覺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激勵著我繼續學習(xi) 探索。去年,我還參加了全國性的競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期待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學習(xi) 新課程、探索新領域,充實且快樂(le) 地成長。

  

  傳(chuan) 統年俗,家的味道

  ■ 周子祺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

  已經好幾年沒有回河北承德鄉(xiang) 下的老家過年了。今年春節前很多天,爸爸媽媽就開車拉上我回老家。

  從(cong) 石家莊出發,一路上,望著車窗外的山間雪景,我憧憬著“爆竹聲中一歲除”的歡喜,為(wei)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激動。老家的奶奶、姑姑得知我們(men) 回來的消息,恨不得立即開始準備年夜飯。

  當到達父母日思夜想的小山村,一下車,撲麵而來的便是鄉(xiang) 親(qin) 鄰裏的熱情。有鄉(xiang) 親(qin) 拉住我,塞過來了一把剛炒好的板栗,“好幾年沒回來,這孩子怕是忘了家裏栗子啥味兒(er) 了吧!”我依著栗子上的裂口剝開皮,把栗子扔進嘴裏,真甜,真糯!

  除夕的晚上是全家最期待的時刻。奶奶、姑姑、爸爸、媽媽圍在桌子前,還叫我一起,說要包餃子。我內(nei) 心抵觸:包個(ge) 餃子而已,要全家出動?

  沒辦法,幹吧。爸爸揉麵,媽媽擀皮,奶奶和姑姑包,我負責把餃子擺整齊——最無聊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一項。不一會(hui) 兒(er) ,爸爸姑姑聊起了童年的趣事,奶奶一會(hui) 兒(er) 說得哈哈笑,一會(hui) 兒(er) 想起舊事又紅了眼睛……

  初一要早起,奶奶說這是絕不能變的年俗。我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去給奶奶拜年。拿到了壓歲錢紅包,喜悅抵消了我的困倦。奶奶笑著說:“新年第一天,早起精神,一年都精神!給大孫子壓歲,希望你好好學習(xi) ,為(wei) 家族爭(zheng) 光!”

  在我看來,包餃子、守歲、團圓飯,是讓家人團聚,凝聚情感。紅包壓歲,看上去給的是錢,背後卻是支持和希望。這些本不屬於(yu) 青春期的我所期待的年俗,卻讓我懂得了年的意義(yi) ,懂得了家的意義(yi) 。

  很快,這個(ge) 年在各種“俗”事中過去了,我和爸爸媽媽帶著不舍告別了小山村。帶著親(qin) 人們(men) 的期望,我開始了新年的征程。我要把身體(ti) 素質再提升一個(ge) 檔次,讓學習(xi) 成績再邁上一個(ge) 台階,把長輩的關(guan) 愛、中華傳(chuan) 統年俗的溫暖,轉化為(wei) 成材的動力!

  

  齊心協力,共渡難關(guan)

  ■ 姚騫然 北京市宣武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小學

  結束了一學期的學習(xi) 生活,開始期盼已久的寒假生活,懷著對湖南常德老家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的思念,我離開爸爸媽媽獨自回到老家。但是,剛到爺爺奶奶家,迎接我的卻是連續好幾天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屋外大雪紛紛,路麵結了厚厚的冰,大家都出不了門。

  從(cong) 新聞裏,我了解到這是湖南罕見的冰凍天氣,氣象台連續發布預警,救助應急響應等級不斷提升。本來和爺爺奶奶約定好,出門做老師布置的寒假實踐作業(ye) ,看著屋外皚皚大雪,計劃全都泡了湯,我急得都快哭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爺爺奶奶家還停水了。沒法做飯,也沒有外賣小哥送餐上門。當習(xi) 以為(wei) 常的便利沒有了,我才知道各行各業(ye) 的叔叔阿姨們(men) 平時付出了多麽(me) 大的努力。

  就在爺爺奶奶發愁怎麽(me) 辦時,敲門聲響了,原來是社區的誌願者們(men) 來送生活物資。他們(men) 不僅(jin) 送來了飲用水,還有米、油和蔬菜等,叮囑我們(men) 注意安全,有需要就打電話。他們(men) 還帶來了好消息:工人叔叔們(men) 正在抓緊搶修管道,馬上就能恢複供水。

  送走他們(men) 後,我跟著爺爺下樓給車位清理積雪,爺爺用大鐵鍬將還沒結成冰的雪先鏟開,我用小簸箕把冰塊一點點收集起來。掃幹淨我們(men) 車位的雪後,我們(men) 又幫鄰居們(men) 把車道鏟了出來。

  聽新聞介紹,這次的冰凍災害正好趕上了春運返鄉(xiang) 高峰期,好多高速公路都因為(wei) 道路結冰而封閉,很多人被困在了路上。但是,交通警察、路管人員、誌願者、熱心腸的村民守望相助:在冰凍的路上,有市政人員不間斷地掃雪除冰,有村民自發送上免費的飯菜和熱水;在封閉的收費站,有準備好的休息室和工作餐。大貨車受阻拋錨,大夥(huo) 找來粗繩拔河式救援;困在路上的嬰兒(er) 生病,交警叔叔緊急開辟道路將其送往醫院……

  這個(ge) 難忘又溫暖的冬天,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雖然身處雨雪冰凍中心,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互幫互助,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

  

  體(ti) 驗勞動,享受快樂(le)

  ■ 賀遠航 湖南省長沙市長雅中學

  不知不覺,短暫而又充實的寒假馬上就要結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如大年夜和媽媽一起做年夜飯的快樂(le) 、守歲到淩晨放煙花的刺激、在外婆家燒烤的開心……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則是那次去酒店當“服務生”的經曆。

  時間回到那一天,烏(wu) 雲(yun) 密布,寒風刺骨,還下著冰冷的凍雨,都抵擋不了我去同學媽媽的酒店當“服務生”的熱情。

  早上,同學媽媽在約好的十字路口把我接上車,不一會(hui) 兒(er) 就到了酒店。我下了車,一邊走一邊憧憬著接下來的任務。很快,第一個(ge) 任務發下來了,讓我大吃一驚,因為(wei) 居然是整理拖鞋。這次活動原來是讓我們(men) 當“清理工”啊,我暗想。但不管怎麽(me) 樣,我還是硬著頭皮、擼起袖子、蹲下身子,和同學一起開始整理。這項任務看似簡單,但特別考驗耐心,尤其是裝袋環節,不是拖鞋卡在袋口,就是把袋子撐裂。好在裝了十來雙後,我慢慢掌握了技巧,然後就得心應手了。第一個(ge) 任務圓滿完成。

  沒等我們(men) 喘口氣,第二個(ge) 任務又來了。這次我們(men) 要整理酒店的房間,由於(yu) 步驟過多,我們(men) 被分成兩(liang) 組進行團隊作業(ye) 。我所在的小組任務更重——拆被套、枕套和床單,並把用過的枕頭和被子移走。一開始我特別不情願,工作起來心不在焉,導致我忘記了工作的要求,差點把被套給移走。於(yu) 是,我慢慢調整心態,並逐漸發現這項工作的樂(le) 趣,嘴邊不禁哼起曲子來,整理也變得有規律起來,效率顯著提高。跟我同組的隊友也受到了我的感染,開始享受工作的樂(le) 趣。工作結束時我已滿頭大汗,就連手心也變得濕漉漉的,正準備迎接下一個(ge) 任務時卻聽到活動結束的消息。

  這次活動讓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了勞動者的辛苦,也體(ti) 會(hui) 到了勞動的快樂(le) 。開學後我也要多幫父母分擔家務,多去社會(hui) 體(ti) 驗其他勞動者的工作。

  

  自己動手,飯菜更香

  ■ 劉子禛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

  木柴在燃燒,油煙從(cong) 鍋裏旋轉騰起。把剛洗好的青菜倒進滾燙的油鍋裏,火苗“呼”的一下從(cong) 鍋裏竄出來。“咣當”,我慌亂(luan) 扔掉手中的鍋鏟,逃出廚房。

  奶奶家在農(nong) 村,每年春節我都會(hui) 去陪奶奶,與(yu) 其說是陪她,倒不如說是去度假:這裏好玩又好吃,還沒有父母的嘮叨,向來對子女非常嚴(yan) 格的奶奶對我百依百順,什麽(me) 都會(hui) 由著我的性子來。

  “吃什麽(me) ?”是奶奶經常問我的一句話。我每次都回答“隨便”,但每次奶奶精心做的飯菜我都隻是象征性吃一點,嘴裏說“吃飽了”“沒胃口”之類的搪塞話,碗裏總會(hui) 剩下飯菜。

  “你已經讀初二了,還不會(hui) 做飯?在我們(men) 農(nong) 村,做飯是小學生的必備技能。”今年寒假第一天剛到村子裏,好友童童的話刺激了我。不要小瞧我,這次回來我要練成大廚。

  洗菜、切菜、拿出調料,一切準備就緒後,我打開手機做菜視頻,嚴(yan) 格按照博主的教學內(nei) 容開始實操,生火、倒油,程序進行得有條不紊,香味溢出廚房,彌漫整個(ge) 院子,興(xing) 奮的我開始搖頭晃腦哼著小曲。隨著蔬菜倒進油鍋,隻聽“咣當”一聲,落荒而逃的我把殘局丟(diu) 給了奶奶。

  “你太教條了,視頻中放蔬菜的時間與(yu) 現實有區別!”清理好“殘局”的奶奶教育我。“啥子區別?”還沒緩過神的我,心有餘(yu) 悸地問。“我們(men) 是柴火,比視頻中的煤氣火力猛,熱油的時間就會(hui) 短一些。”奶奶的話瞬間讓我明白了冒火苗的原因。

  燒油、倒菜,還是先前的操作程序,隻是在火候把握上適當控製節奏,沒有了火苗,沒有了慌張,原材料在鍋裏翻騰,香氣撲鼻而來。

  “味道不錯!”童童邊品嚐剛出鍋的菜邊說,“想不到你剛學炒菜,就這麽(me) 成功,你有當大廚的天賦。”奶奶看到被我“掃空”的飯碗,笑著說:“果然自己做的飯最香!”

  本版照片均為(wei) 受訪者供圖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