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人民觀點)
金融業(ye) 與(yu) 貨幣打交道,天然麵臨(lin) 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wei) 、突破底線
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常態化製度化,讓金融從(cong) 業(ye) 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
宣讀起訴狀、答辯、舉(ju) 證、質證、辯論……江西撫州南豐(feng) 縣,一場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為(wei) 素材的模擬法庭在當地一家銀行舉(ju) 行。法院工作人員擔任審判員,銀行職工分別扮演原告、被告角色,高度還原庭審全過程,為(wei) 現場觀摩的60多名金融機構代表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各地生動的普法實踐,引導廣大金融從(cong) 業(ye) 者依法合規開展工作,為(wei) 推進金融法治建設提供助力。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金融業(ye) 與(yu) 貨幣打交道,天然麵臨(lin) 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wei) 、突破底線。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wei) ”。新時代以來,從(cong) 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到建立金融領域定期修法協調機製、推進金融領域修法工作進程,從(cong) 夯實債(zhai) 券市場法律基礎、持續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打擊力度,到嚴(yan) 厲打擊非法集資、加強金融監管執法等,我國金融法治建設紮實推進。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保障作用,不斷增強金融從(cong) 業(ye) 者法治意識、合規意識,才能為(wei) 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蘊含豐(feng) 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不別親(qin) 疏,不殊貴賤,一斷於(yu) 法”“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無不體(ti) 現著對法律、規則的重視。金融領域是強監管、重規則的領域,金融運營特別講究依法合規。回顧曆史,我國古代票號能穩健經營,就離不開嚴(yan) 格的內(nei) 部管理製度:票號的掌櫃和店員之間相互監督,東(dong) 家和股東(dong) 也會(hui) 定期督查,以防出現內(nei) 部紕漏。今天,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更需要金融機構和從(cong) 業(ye) 人員嚴(yan) 格遵紀守法,遵守金融監管要求,自覺在監管許可的範圍內(nei) 依法經營,不能靠鑽法規和製度空子、規避監管來逐利,而要讓尊崇法律、敬畏規則、依法合規經營成為(wei) 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立法是法治的基礎,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養(yang) 法治意識、推進金融法治建設,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xing) 領域立法,為(wei) 金融業(ye) 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新證券法、期貨和衍生品法等陸續出台;金融穩定法立法穩步推進;最高法先後就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交所出台司法保障意見;數量眾(zhong) 多、更為(wei) 細化的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不斷推出……我國金融立法不斷完善,立法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進一步織密金融法網、補齊製度短板,將為(wei) 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時,徒法不足以自行。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ti) 製機製,讓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推動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內(nei) 控合規建設,才能真正把法律和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確保金融業(ye) 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明法於(yu) 心,守法於(yu) 行。隻有銘刻在人們(men) 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形成依法合規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腦入心上下功夫。舉(ju) 辦“防範金融犯罪”合規培訓暨警示教育活動;將法治文化培育工作納入法律風險管理考評指標,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開展清廉金融文化及合規建設網絡知識問答活動,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各地金融機構開展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chuan) 教育,讓警鍾長鳴,讓敬畏常在。前進道路上,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常態化製度化,讓金融從(cong) 業(ye) 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在金融領域形成依法合規的濃厚文化氛圍。
依法合規是金融業(ye) 穩健運行的基石。新征程上,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加強金融法治建設,讓依法合規的意識牢牢紮根在廣大金融從(cong) 業(ye) 者心間,厚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我們(men) 就一定能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