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初春的北京,惠風和暢;莊嚴(yan) 的人民大會(hui) 堂,萬(wan) 眾(zhong) 矚目。一年一度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即將啟幕,住魯代表委員肩負使命赴盛會(hui) ,滿懷豪情謀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作為(wei) 經濟大省,如何在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中,搶抓發展機遇,有效應對挑戰,塑造現代產(chan) 業(ye) 、有效需求、數字經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高質量發展新優(you) 勢,住魯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當前,我國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步伐顯著加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為(wei) 新型工業(ye) 化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工業(ye) 互聯網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yun) 傑代表在企業(ye) 管理和調研中發現,傳(chuan) 統工廠的生產(chan) 模式與(yu) 用戶需求之間存在明顯斷層,而智能交互引擎可以在用戶側(ce) 實現個(ge) 性化產(chan) 品定製感知,在生產(chan) 端通過網絡化協同和模塊化生產(chan) 實現柔性製造,有效解決(jue) 供需錯配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周雲(yun) 傑將目光再次聚焦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這也是他連續第8年提出相關(guan) 建議。“要從(cong) 建設、應用、研發三個(ge) 方麵統籌推進智能交互引擎的發展,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ti) 係,以國家雙跨平台特別是頭部平台為(wei) 依托,集中力量開展智能交互引擎共性技術聯合攻關(guan) ,努力在做強數字經濟上塑造新優(you) 勢。”他說,會(hui) 議期間將積極在這方麵建言獻策。
2月26日,濰坊力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智能裝備研發製造基地項目破土動工。項目將建設的真空磁懸浮飛輪儲(chu) 能係統,能量轉換效率超過95%,產(chan) 品科技含量高、前瞻性好,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產(chan) 業(ye) 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必須以創新激發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發展潛能。濰坊市委書(shu) 記劉運代表去年經常到轄區企業(ye) 走訪調研,與(yu) 企業(ye) 負責人和專(zhuan) 家就相關(guan) 問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作為(wei) 製造業(ye) 大市,濰坊近年來眾(zhong) 多製造企業(ye) 借助科技創新邁上新台階,比如,濰柴集團兩(liang) 年累計研發投入170億(yi) 元,首款固體(ti) 氧化物燃料電池效率刷新世界紀錄;天瑞重工新研發的磁懸浮空氣壓縮機等設備節能30%以上。”劉運說,要深化“四鏈融合”,實施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量質提升行動,支持企業(ye) 發揮自身優(you) 勢再上新台階,以新質生產(chan) 力提升城市競爭(zheng) 力,用新型工業(ye) 化講好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春節假期剛過,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信息技術所技術培訓室主任兼高級工程師邵麗(li) 麗(li) 代表,再次來到濟南董家鐵路貨運中心調研,圍繞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yu) 運輸業(ye) 務深度融合、加快海鐵聯運發展等問題,與(yu) 工作人員交流討論。
山東(dong) 是海洋和港口大省,擁有國內(nei) 唯一的半島世界級港口群,港口貨物吞吐量全國第一。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是構建進出口貿易物流大通道、助推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數據顯示,2023年,山東(dong) 集裝箱海鐵聯運箱量為(wei) 315萬(wan) 標箱,較2022年增長19.2%。
“在大力推動海鐵聯運發展的進程中,信息技術持續為(wei) 鐵路運輸賦智賦能發揮重要作用。”邵麗(li) 麗(li) 在充分調研國鐵濟南局各運輸單位和省市高新技術企業(ye) 後建議,要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多式聯運“一單製”,實現信息共享和標準協同,營造統一開放的市場。
綠色低碳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代表穿梭在生產(chan) 車間,調度企業(ye) 節能降碳工作。“我們(men) 企業(ye) 內(nei) 部專(zhuan) 門成立了節能降碳領導小組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利用多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開展節能降碳相關(guan) 技術攻關(guan) 和設備改造,降低生產(chan) 能耗和排放。”鄭月明注意到,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山東(dong) 已經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ju) 措。“山東(dong) 是工業(ye) 大省,也是化工大省,建議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的同時,進一步支持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通過創新研發、技術改造、工藝優(you) 化、智能化升級等舉(ju) 措,提高能效水平,持續降低碳排放。”他說。
農(nong) 民畫、花饃、剪紙等山東(dong) 手造,既能傳(chuan) 承文化曆史,又是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非遺助農(nong) 一直是山東(dong) 外國語職業(ye) 技術大學董事長、山東(dong) 華信工貿集團董事長拜文匯委員的關(guan) 注點。他認為(wei) ,充分發掘利用好非遺這一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僅(jin) 僅(jin) 本地人欣賞喜愛、消費是不夠的,必須擴大國際影響力。
如何讓非遺技藝、非遺產(chan) 品及其承載的文化走向更大市場,讓更多農(nong) 民口袋更鼓?“非遺傳(chuan) 播需要進一步拓展渠道、融合業(ye) 態。”今年參會(hui) ,拜文匯準備的提案是關(guan) 於(yu) 加強非遺國際傳(chuan) 播的。他說,要對包括非遺傳(chuan) 承人在內(nei) 的民間力量給予創意指導、專(zhuan) 項技能培訓、新技術輔助、多維推廣渠道等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他們(men) 打通渠道,更順暢地“走出去”。“近年來‘高教出海’‘職教出海’進行了很多中外合作辦學布局,職業(ye) 院校的海外分校、班·墨學院、魯班工坊也可以參與(yu) 到非遺海外傳(chuan) 播中來,成為(wei) 更多人熱愛非遺、選擇非遺的新平台。”
奮進新時代,築夢新征程,創造新偉(wei) 業(ye) 。住魯代表委員一致表示,將以飽滿的履職熱情、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聽民意、匯民智、聚眾(zhong) 力,議大計、謀發展、獻良策,認真履職盡責,為(wei) 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省,為(wei)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貢獻更大力量。(劉兵 李振)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