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政教育在實踐中起飛
“現在你就是陳卓林,坐在中間,你要雙手疊壓在辦公桌的文件上,嚴(yan) 肅認真地聆聽呂明和查夷平的勸說和解釋。”3月18日,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326號的一幢小洋樓中,木製的地板、做舊的木製家具,三個(ge) 金色人物雕像前麵,一名中國民航大學思政課教師正在為(wei) 現場的學生安排兩(liang) 航起義(yi) 呂明、查夷平勸說策動央航總經理陳卓林的“劇本角色”,雕像的右側(ce) 是兩(liang) 航起義(yi) 的北飛示意圖、機組成員名單……這一幕學生演繹的場景,意味著中國民航大學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兩(liang) 航起義(yi) 75周年,中國民航大學將以實踐基地為(wei) 平台,全麵展示兩(liang) 航起義(yi) 及其重要價(jia) 值,同時紮實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中國民航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曹勝利介紹,這幢位於(yu) 市區的小洋樓,是中國民航大學資產(chan) ,經學校黨(dang) 委研究決(jue) 定將其建成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兩(liang) 航起義(yi) 愛國主義(yi) 壯舉(ju) 為(wei) 主要案例,以體(ti) 驗式教學、實踐式學習(xi) 的方式,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學校將在這裏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民航史’的課程實踐教學,同時麵向校內(nei) 教職員工開展幹部培訓、教師培訓、新員工培訓、黨(dang) 員教育,讓思政教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在這個(ge) 富有曆史感、文化氣息的場地中,充滿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
基地依托“小洋樓”已有構造,分三層建設8個(ge) 主展區以及2個(ge) 研討室,一層主要通過場景還原、實物展示、沙盤示意、影像呈現等方式介紹兩(liang) 航概況、兩(liang) 航起義(yi) 北飛的過程;二層主要介紹參與(yu) 兩(liang) 航起義(yi) 人員事跡,以及以林雨水、何其忱、鄧福慶為(wei) 代表的兩(liang) 航起義(yi) 人員留在中國民航大學任教授課的事跡;三層主要呈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民航發展成就,以及學校近幾年在黨(dang) 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養(yang) 、科技創新、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麵所取得的標誌性成果。
為(wei) 了確保重要曆史事件、人物故事對學生的觸動效果,讓觀看者達到置身其中受教育的目的,參與(yu) 基地建設的工作團隊先後召開12場論證會(hui) ,撰寫(xie) 校對設計文案20餘(yu) 萬(wan) 字,搜集視頻素材20餘(yu) 部,走訪民航行業(ye) 內(nei) 外10餘(yu) 家單位,更是邀請到了兩(liang) 航起義(yi) 人員後代對場景還原的雕塑、道具進行指導確認。
中國民航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王慶西介紹,中國民航大學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在2024年春季學期主要麵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民航發展史》《中外民航史》三門課程開展實踐教學,將有3600餘(yu) 名學生來實踐基地學習(xi) ,現場聽思政課教師講一堂思政課,留下一段入腦入心的感悟。
中國民航大學黨(dang) 委在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動思政課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忠誠教育為(wei) 引領,堅持“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雙輪驅動,加強管理製度建設、工作模式創新、育人平台建設“三個(ge) 支撐”,提升管理服務、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兩(liang) 保障”的“1232”大思政教育體(ti) 係。尤其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兩(liang) 館三基地”(校史館、中航大博物館,廉潔與(yu) 法治教育教學基地、國產(chan) 大飛機與(yu) 適航科普教育基地、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教育教學功能、文化育人功能,創造性地將愛國主義(yi) 教育、愛校教育、廉潔與(yu) 法治教育、民航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引導學生在實地參觀體(ti) 悟中,感受思政教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立鴻鵠誌,做奮鬥者。
據了解,基地啟用後,中國民航大學也將充分發揮基地地緣優(you) 勢,在使用中進一步推進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展示天津城市文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