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麵
原標題: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麵(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3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北京市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了相關(guan) 情況。
“黨(dang) 中央對北京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考察北京,親(qin) 自為(wei) 關(guan) 係首都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重要規劃、關(guan) 鍵事項把關(guan) 定向。”北京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殷勇介紹,2023年,北京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長5.2%、經濟總量達到4.4萬(wan) 億(yi) 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2%、超過6000億(yi) 元,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you) 水平,北京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麵。殷勇表示,北京市將牢牢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ge) 新時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ge) 最大的政治,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深化“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力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優(you) 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據介紹,北京將深化落實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不斷完善激勵約束政策體(ti) 係,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you) 化中央政務環境和城市人居環境。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一年一個(ge) 節點持續推動城市副中心發展,攜手津冀共同打造交通一體(ti) 、生態共建、服務共享、功能協同的首都都市圈。”
據介紹,北京已完成第二批市級行政機關(guan) 搬遷,目前有近3萬(wan) 名市級機關(guan) 工作人員在副中心辦公;北京支持雄安新區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實現開學開診,雄安新區中關(guan) 村科技園揭牌運營;北京、天津、雄安實現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間協同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作不斷深化,2023年,北京輸出到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比10年前增長了10倍。
“北京科技、人才、資本等優(you) 勢突出,天津在重點產(chan) 業(ye) 布局、港口貿易、貨運物流這些方麵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河北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方麵競爭(zheng) 力強、發展空間廣闊,三地完全能夠實現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殷勇介紹,下一步,北京將與(yu) 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協同為(wei) 重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繼續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完善區域公路網絡,加快城際鐵路建設,促進區域空港、陸港、海港口岸互聯互通,使要素流動更加順暢。
深入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協同。圍繞氫能、生物製造等產(chan) 業(ye) 鏈條,“一鏈一策”開展產(chan) 業(ye) 鏈延伸和協同配套,共同打造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共同優(you) 化區域發展環境。在營商環境方麵突出區域一體(ti) 化,推動出台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行動方案。在政務服務方麵突出“同事同標”,公共服務方麵突出共建共享,促進北京優(you) 質教育、醫療等資源能夠在京津冀更大範圍內(nei) 服務好廣大群眾(zhong) 。
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8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超過262件,高被引論文1292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獨角獸(shou) 企業(ye) 數量均居全國前列;2023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8500億(yi) 元……
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麵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北京將繼續搶抓機遇,持續發力。
在提升科技攻關(guan) 能力方麵,牢牢把握三個(ge) 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實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圍繞各個(ge) 相關(guan) 領域,努力突破技術難題;聚焦“占先”,圍繞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等20餘(yu) 個(ge) 方向,積極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聚焦“升級”,圍繞高精尖產(chan) 業(ye) 30多個(ge) 細分領域,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重點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在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方麵,突出解決(jue) 四類問題。針對產(chan) 學研脫節的問題,建立企業(ye) 主導的創新聯合體(ti) ,用好“揭榜掛帥”機製,推動產(chan) 學研更好協同;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落實好成果轉化條例,切實保障研發人員權益;針對科技園區“小散弱”的問題,“一園一方案”優(you) 化提升發展質量;針對科研主體(ti) 活力不足的問題,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加強第三方考核評估,實現扶優(you) 汰劣。
北京擁有55萬(wan) 餘(yu) 名科研人員、近一半的兩(liang) 院院士、超過1/4的“萬(wan) 人計劃”專(zhuan) 家。據介紹,北京將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yang) 引進,統籌兼顧四類人才:對一流的科技領軍(jun) 人才,建立快速發現、引進、落地機製,對創新團隊實施專(zhuan) 項支持保障政策;對青年科技人才,推出更多支持計劃,給予更多長期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對卓越工程師,深化產(chan) 教融合的工程碩博士培養(yang) 改革試點,培養(yang) 行業(ye) 急需短缺人才;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強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產(chan) 業(ye) 人才隊伍。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wei) 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近年來,北京累計推出1200多項營商環境改革措施,減事項超過60%、減時限71%、減證明超過320項;在40多個(ge) 行業(ye) 推廣“一業(ye) 一證”,推出62個(ge) “一件事”集成辦理服務,在50個(ge) 場景實現了一體(ti) 化綜合監管。
據了解,北京將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升企業(ye) 的獲得感為(wei) 目標,努力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推出更多直達快享、免申即享的惠企措施,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從(cong) 細微之處著手,為(wei) 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學習(xi) 、生活、旅遊提供便利。”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北京搭建了覆蓋全市的涉外服務體(ti) 係,338個(ge) 外語辦事窗口提供多語言的服務保障。“大家關(guan) 心的支付方麵,我們(men) 正著力提升現金、境外銀行卡、電子支付的便捷程度。出行方麵,我們(men) 也正在編製北京市英文地圖,協同鐵路、地鐵、公交、租車行業(ye) 共同提供好服務。”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上塑造北京品質。”殷勇介紹,北京將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努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加強交通綜合治理,爭(zheng) 取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更加關(guan) 注解決(jue) “老老人”“小小孩”問題,為(wei) 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照護支持,麵向3歲以下幼兒(er) 新增普惠托位1萬(wan) 個(ge) 。
殷勇表示,北京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災後恢複重建,強化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續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王昊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