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陳玉文和她的“愛心小屋”(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發布時間:2024-03-26 14: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媽媽,媽媽!”下午放學的鈴聲一響,10多個(ge) 孩子從(cong) 河北磁縣的一所鄉(xiang) 村小學滏陽營小學,蹦蹦跳跳地跑進緊鄰學校的一座“愛心小屋”院子裏,將小屋的女主人陳玉文團團抱住。

  陳玉文大大地張開雙臂,盡可能地把所有孩子都摟進懷裏,笑得合不攏嘴。“今天在學校裏聽話沒有?”“上課都學了什麽(me) 啊?”陳玉文目光在每個(ge) 孩子身上移動,十分關(guan) 心他們(men) 。

  這樣邊聊邊笑的擁抱持續了好幾分鍾,孩子們(men) 才依依不舍地從(cong) 陳玉文身上下來。他們(men) 從(cong) 院子歡快地跑進小屋,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輕鬆地卸下書(shu) 包,拿起早已為(wei) 他們(men) 準備好的酸奶、小蛋糕、水果等,快樂(le) 地吃起來。

  陳玉文是滏陽營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早在2009年,在磁縣婦聯的支持下,她開始利用業(ye) 餘(yu) 時間,給一名失去雙親(qin) 、倍感孤獨的孩子玲玲提供一些陪伴和照顧。

  “我怎麽(me) 都忘不了第一次見到玲玲的樣子。小姑娘一直低著頭,胳膊垂著,怎麽(me) 問都不說話。”陳玉文說。她上前一把將玲玲摟進懷裏。從(cong) 那以後,每到星期天,陳玉文就把玲玲接到自己身邊生活。如同照顧自家孩子一樣,陳玉文早上為(wei) 玲玲洗漱,晚上入睡前給她講童話故事,一起逛公園、商場,還給她買(mai) 漂亮衣服……

  兩(liang) 年間,在陳玉文的幫助下,玲玲變了,更開朗,膽子也大了,成長為(wei) 老師眼裏一個(ge) 獨立、堅強、品學兼優(you) 的孩子。

  這件事,給陳玉文的觸動很大。近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下,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和困境兒(er) 童的狀況持續改善,“我提供一些陪伴,關(guan) 懷一下心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對記者說。

  陳玉文自掏腰包,把滏陽營小學附近的一處自家房屋改建成“愛心小屋”,周邊留守兒(er) 童或是困難兒(er) 童,放學了可以過來寫(xie) 寫(xie) 作業(ye) 。“有不開心的事跟我聊聊,給他們(men) 做頓好吃的,陪他們(men) 做做遊戲。總之,力所能及幫他們(men) 做點事!”陳玉文說。

  小屋的牆上畫著五彩的卡通圖案,書(shu) 櫃裏擺滿孩子們(men) 喜歡的圖書(shu) ,櫃子上的相框裏是陳玉文和家人、孩子們(men) 的合影。走進這間小屋,暖意融融。“開飯嘍!”愛心小屋的主廚是陳玉文的丈夫張自錄和幾名熱心鄰居。大人和孩子把大圓桌圍得滿滿的,飯菜的熱氣襯著一張張笑臉。“我最愛吃這裏香噴噴的大鍋菜和肉餡餃子了!”12歲的小雨說,“陳媽媽總給我們(men) 輔導功課,還幫我們(men) 洗衣服!”

  15年,5000多個(ge) 日日夜夜,陳玉文腦子裏總在琢磨怎樣幫助更多的鄉(xiang) 村困境兒(er) 童。她的丈夫曾是一名下崗工人,現在靠種櫻桃、糧食和蔬菜生活。夫妻倆(lia) 把地裏的收入,持續地投進了“愛心小屋”裏。

  “能讓我堅持下來的理由,是孩子們(men) 的笑臉和轉變!”陳玉文打開手機,1000多張照片記錄著她幫助的188名孩子的資料。“這是亮亮,最近個(ge) 子長得可快了;這是小海,特別喜歡動漫人物……”孩子們(men) 的性格、愛好,她如數家珍。

  如今,陳玉文救助的第一批孩子已長大成人,有9人考入各地大學。玲玲成為(wei) 一名醫生,受陳媽媽影響,她也經常救助那些經濟困難的患者。

  不久前,在全國婦聯舉(ju) 辦的第六屆全國巾幗誌願服務征集展示活動中,陳玉文獲評“十大感動人物”。

  “這些鄉(xiang) 村兒(er) 童需要各界用心扶一扶,用愛去嗬護,他們(men) 也能長成參天大樹!”陳玉文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6日 1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