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設施農業在大青山腳“開花”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以北,一個(ge) 個(ge) 農(nong) 業(ye) 大棚井然排列。
大青山邊,早春微寒,郭燕忠匆匆步入大棚,頓時熱氣撲麵,花香撲鼻。仔細望去,一長排蝴蝶蘭(lan) 又悄悄開了新朵。
郭燕忠在呼和浩特市做蝴蝶蘭(lan) 生意已經十多年了。他種植的蝴蝶蘭(lan) 從(cong) 這一方大棚擺進了千千萬(wan) 萬(wan) 呼和浩特市民的家,也擺上了西進南行的列車和貨船,銷往全國各地。
“蝴蝶蘭(lan) 花期長,從(cong) 第一朵花開到最後一朵花凋謝,需要四個(ge) 半月。”郭燕忠說:“一枝上開兩(liang) 朵花時,就可以出口廣東(dong) 和海南了。”
蝴蝶蘭(lan) 大棚不遠處就是內(nei) 蒙古百鮮農(nong) 業(ye) 經營的草莓大棚。
技術員李敏穿行在壟間,查看草莓長勢。
不少藤蔓隻孤零零掛著幾片葉子,李敏解釋剛過去的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采摘。她說:“再過兩(liang) 天草莓就又長出來了,在大棚裏,我們(men) 已經控製好了適宜草莓生長的溫度、濕度。”
李敏摘下一個(ge) 小草莓,“不用洗,直接吃。”草莓清甜,外綿內(nei) 脆,入口即化。“因為(wei) 不打藥,所以可以免洗直接吃。”她說:“前期我們(men) 就把病蟲害防治住了,後期草莓成熟之後就不打藥了。”
“草莓采摘很受市民歡迎。”一個(ge) 周末,就“清”了10個(ge) 棚,一個(ge) 棚至少出250~300斤草莓。
但采摘也隻是“草莓生意經”的一小部分。李敏說:“整體(ti) 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吧,10~15個(ge) 棚作為(wei) 采摘,剩下80來個(ge) 棚全是走銷售的。”和蝴蝶蘭(lan) 一樣,這裏的草莓經過當地加工,多數銷往了南方城市。從(cong) 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這裏的草莓大棚形成了規模,產(chan) 生了效益。
種植戶白福軍(jun) 在這裏種草莓已經四年了。“一畝(mu) 地收入大約是4到5萬(wan) 元,純利潤大約是2到3萬(wan) 元。”白福軍(jun) 今年種了6畝(mu) 草莓,他很高興(xing) ,“這邊有苗、有技術、還會(hui) 回收草莓,隻要我們(men) 肯吃苦,下功夫,種出草莓就等於(yu) 掙錢了。”
2023年中旬,我國第一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出台。《規劃》提出,健全聯農(nong) 帶農(nong) 益農(nong) 機製,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培育一批設施農(nong) 業(ye) 經營示範家庭農(nong) 場、示範合作社,扶持壯大一批從(cong) 事良種繁育推廣、綠色統防統治、設施有效運維的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帶動小農(nong) 戶發展。
新城區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正在通過設施農(nong)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城市邊上的這一座座大棚裏,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以高端花卉種植、培育、研發為(wei) 主,多品種果蔬休閑采摘、觀光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基地,成為(wei) 市民休閑娛樂(le) 的好去處,直接及間接帶動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5000餘(yu) 人就業(ye) 。
目前,新城區已獲評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重點縣。新城區農(nong) 牧水利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統籌發展中心主任劉妍表示,新城區持續發展特色花卉產(chan) 業(ye) 園區、特色農(nong) 業(ye) 觀光采摘園區、鄉(xiang) 村旅遊特色園區,豐(feng) 富觀光采摘品類,打造可以“四季觀花、四季采果、四季宜遊”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區。
劉妍說:“我們(men) 接下來將深耕產(chan) 業(ye) 發展,堅持多樣化種植的發展模式,打造現代化農(nong) 業(ye) 園區,持續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