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行】造國之重器 煉硬核擔當
晉華爐,被稱作煤化工行業(ye) 的“國之重器”。它的出現,為(wei) 我國煤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開辟了新的路徑,也為(wei) 世界煤化工行業(ye) 低碳綠色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由潞安化工機械集團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晉華爐,技術體(ti) 係目前已迭代到第三代。截至2023年底,該產(chan) 品已應用在國內(nei) 40個(ge) 煤化工項目,累計簽約95台/套。其中,41台/套已投入運行,為(wei) 全國“雙碳”目標實現貢獻了山西力量。近日,記者走進潞安化工機械集團采訪,了解“國之重器”背後一個(ge) 個(ge) 勵誌的創新故事。
打破技術壟斷 持續領跑國際煤氣化技術
身高約30米,體(ti) 重400多噸,腰圍4米左右,胃口好不挑食,皮實好養(yang) 活,氣化速度快,能源轉化率高,能夠消化高灰分、高灰熔點、高硫煤,這個(ge) 出門得分乘三輛拖板車的“大家夥(huo) ”,就是潞安化工機械集團的核心產(chan) 品晉華爐3.0。憑借節能和工業(ye) 化應用優(you) 勢,它先後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入選工信部《石化化工行業(ye) 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chan) 品目錄》、國家節能中心推廣應用的煤氣化技術、山西省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推薦清單。 弧光閃爍的車間裏,伴隨著“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該集團晉華爐分公司副經理陳海峰告訴記者:“企業(ye) 要想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獲勝並保持領先,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連日來,他和技術人員正在為(wei) 即將完工出廠的氣化爐編製項目施工方案。各個(ge) 化工廠的需求不同,由此車間生產(chan) 出的氣化爐個(ge) 頭、重量、直徑都略有不同,施工工藝也不盡相同。陳海峰對晉華爐3.0的性能和生產(chan) 細節如數家珍,從(cong) 業(ye) 20多年,他見證了潞安化工機械集團依靠科技創新蛻變新生,從(cong) 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邁向國內(nei) 領先、國際一流高端裝備供應商與(yu) 服務商的鏗鏘足跡。
國外煤氣化技術和裝置一度在中國煤化工市場占據優(you) 勢地位。為(wei)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也為(wei) 企業(ye) 發展闖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2001年,潞安化工機械集團與(yu) 清華大學開啟研發之旅。2006年,第一代晉華爐麵世,打破了國外對水煤漿氣化技術的封鎖,並通過分級供氧,提高了氣化效率,爐內(nei) 溫度得到大幅提升。2011年,采用水煤漿水冷壁氣化技術的第二代晉華爐投用,與(yu) 耐火磚爐相比,檢修成本大幅降低,裝置運行更加穩定,煤種適應性也更廣。2016年,采用“水煤漿+水冷壁+輻射式蒸汽發生器”技術的第三代晉華爐一次點火、投料、並氣成功,解決(jue) 了高灰熔點煤氣化能耗高的難題,提高了能源轉化效率,在國際煤氣化技術領域持續領跑。
既產(chan) 化工合成氣又副產(chan) 高壓、高品質蒸汽的晉華爐3.0受到市場青睞,已應用於(yu) 新疆天業(ye) 、中泰化學、河南金大地、浙江巨化等27家企業(ye) ,涵蓋了合成氨、煤製甲醇、煤製乙二醇、煤製氫等多個(ge) 領域。
2023年,晉華爐3.0進行晉北煤以及潞安煤的工業(ye) 試燒,為(wei) 煤化工行業(ye) 原料煤探索多樣性選擇。創新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歇,科研與(yu) 應用比翼齊飛,在晉華爐3.0技術體(ti) 係不斷優(you) 化的基礎上,科研人員又向節能效果更突出的晉華爐4.0進發,將努力實現氣化爐的全熱回收、原料多元化。
加快數智轉型 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融合
身高不到2米,體(ti) 重1780公斤,外表呆萌,手臂卻異常靈活,它可以自動行走、液壓定位、舉(ju) 升、激光定位、自動清槍,對氣化爐支座、上下盤管、馬鞍座、預焊件等不同結構件進行焊接,不僅(jin) 速度快、成型穩定,而且可進行手機遠程控製。這就是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準備分廠新上線的“小萌”焊接機器人。 準備分廠副經理李素強介紹,近年來,集團加快數智轉型,引進龍門式封頭開孔機、數控封頭接管馬鞍焊機、多功能型材彎曲機等智能設備,準備分廠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顯著提升,設備生產(chan) 自動化率達95%,提質增效成果持續顯現。
進場的零部件將在準備分廠完成下料、堆焊、封頭開孔、接管焊接、內(nei) 件焊接等加工,然後進入包括晉華爐分公司在內(nei) 的鉚焊單位接受“深造”。
晉華爐分公司生產(chan) 車間,電焊機發出的嗞嗞聲此起彼伏,工人們(men) 正在為(wei) 應城新都、清水銀泉項目趕製5台氣化爐。在我國的廣袤大地上,12台晉華爐3.0正在進行安裝施工。
穿梭在車間的“筒林罐柏”中,張寧查看著一台台設備的運行情況。今年是他入職潞安化工機械集團的第11年,從(cong) 車間鉚工到技術員、從(cong) 水冷壁班組長到晉華爐3.0生產(chan) 線負責人,他切身感受到了晉華爐生產(chan) 方式的巨大變化。“隨著訂單日益增多,車間設備持續升級,晉華爐3.0的生產(chan) 工藝實現優(you) 化,自動化焊接率穩步提升,勞動強度降低,生產(chan) 效率更高,成本有效下降。”
2023年,潞安化機集團引入66台套主輔智能設備,對生產(chan) 一線的331台焊機、25台數控設備實行聯網監控和數據采集,開發10套展示大屏、13個(ge) 管理模塊,初步實現營銷訂單、材料采購、生產(chan) 計劃、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品運輸的數字化管控。通過數智運管平台的集成管理與(yu) 精確控製,實現了從(cong) 原材料進場到產(chan) 品出廠的全流程追溯管控,生產(chan) 效率提升30%以上,運營成本有效降低,開創國內(nei) 離散型智能製造新模式,達到同行業(ye) 領先水平。
智能裝備持續升級。潞安化工機械集團繼續向“新”而行,堅持鞏固提升製造業(ye) 務、做強做大工程服務、培育孵化新興(xing) 業(ye) 務的發展思路,加快業(ye) 務轉型,促進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融合。該集團總工程師仙運昌介紹:“公司正在向‘製造+服務’方向發展,為(wei) 客戶提供個(ge) 性化、定製化、菜單式、增值式服務,不斷創新商業(ye) 模式,從(cong) 單一的氣化爐製造商向投資運營‘氣化島主設備+輔助設備+中控係統’全鏈條轉變。”
加力創新求變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創新已刻入潞安化機集團的基因。獲批國家級創新平台1項,省級3項;榮獲創新榮譽20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8項、市級4項;入選國家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企業(ye) ,獲批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國務院科改示範行動優(you) 秀企業(ye) 等。潞安化機集團2023年交出科技創新亮麗(li) 成績單。 得益於(yu) 精益管理、科技創新和智能製造,去年,該集團取得建企以來生產(chan) 經營史上最好成績,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7%;產(chan) 值同比增長31.9%,利潤同比增長137.62%。
在取得優(you) 異成績的同時,潞安化機集團管理層也清醒地看到了來自市場和行業(ye) 內(nei) 部的挑戰,“企業(ye) 迫切需要通過持續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尋找新的市場增長空間”成為(wei) 共識。
智能製造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抓手。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
潞安化工機械集團第二屆五次職工代表大會(hui) 響應國家號召對企業(ye) 發展作出新部署:依托數智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chan) 品、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模式,推動企業(ye) 向高質、高效、高端、綠色、高競爭(zheng) 力方向發展。集智發力,提高生產(chan) 製造的敏捷性,以一體(ti) 化運營方式構建數智化製造標杆企業(ye) ;構建協同創新體(ti) 係,加快研發、儲(chu) 備國家當前和未來發展迫切需求的高端裝備和新興(xing) 技術,將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供給能力;緊跟國家能源戰略,調整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豐(feng) 富產(chan) 品種類,在產(chan) 品的大型化、高參數化、長周期安全使用等方麵爭(zheng) 取突破,推動單件裝備產(chan) 品向係列成套成撬產(chan) 品集裝化轉型。
“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我們(men) 將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能力,推動‘兩(liang) 化’深度融合,規劃晉華爐智能製造生產(chan) 線。”潞安化機集團副總經理杜文華告訴記者,“同時,積極發揮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作用,加強與(yu) 一流大學以及科研機構的研發合作,促進創新資源集聚整合,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原創性技術和獨特性產(chan) 品,壯大核心技術產(chan) 品規模,提升企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性、穩定性、自主性;此外,還要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不斷增強企業(ye) 的內(nei) 生動力。”
關(guan) 於(yu) 新技術、新裝備、新產(chan) 品的研發一項項展開,“小萌”焊接機器人又迎來了新的夥(huo) 伴。鑄造國之重器,煉就硬核擔當,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正在加速奔跑。
記者手記
創新求變,知易行難。難的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晉華爐的製造者們(men) 選擇了不斷超越自己。從(cong) 研製晉華爐1.0到2.0、3.0,再到向晉華爐4.0進發,這場曠日持久的挑戰賽背後,是科研工作者和生產(chan) 團隊的製造強國初心、科技強企信念,以及先行探路的擔當。
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不懈攀登,潞安化工機械集團因地製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聚力攻堅關(guan) 鍵技術,加快推進數智轉型,開拓進軍(jun) 新興(xing) 市場,增強發展新動能,為(wei) 我省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杆。一台台晉華爐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聳立,為(wei)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貢獻“山西製造”力量,為(wei) 煤化工行業(ye) 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期待在晉華爐之外,未來將會(hui) 有更多閃亮的“山西製造”及“山西智造”名片湧現,共同托舉(ju) 山西製造業(ye) 逐浪而上、書(shu) 寫(xie) 精彩。(記者晉帥妮 姚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