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吉林長春:集聚要素資源 加快綠色轉型
前不久,在吉林省長春市,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研製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完成時速160公裏滿載運行試驗。“與(yu) 傳(chuan) 統內(nei) 燃動力市域車輛相比,氫能源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排放以水為(wei) 主,一列氫能源列車全壽命周期可減排約5萬(wan) 噸二氧化碳,相當於(yu) 5萬(wan) 輛汽車同時開行5000公裏的排放量。”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介紹。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feng) 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於(yu)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其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yi) 。近年來,長春市著力發展氫能產(chan) 業(ye) ,推動規模化綠電製氫、氫能裝備製造企業(ye) 集聚以及多元化示範應用。
氫從(cong) 哪兒(er) 來?走進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屋頂的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引人注目。“我們(men) 製氫,是從(cong) ‘屋頂’開始的。”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才延福介紹,屋頂上的光伏發電優(you) 先供應給公司建設運營的製氫加氫一體(ti) 化站製取氫氣,餘(yu) 電供應園區企業(ye) 就地消納,整個(ge) 過程零碳排放。
製氫加氫一體(ti) 化站、氫能源列車,是長春市聚焦製、用兩(liang) 端,推動氫能項目落地的縮影。當地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wei) 組長的工作專(zhuan) 班,因地製宜確定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路線。
摸清底數,開展風光資源情況調查;搶抓項目,製定綠色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綱領,強化統籌協調和部門聯動,布局氫能和儲(chu) 能產(chan) 業(ye) ;集聚要素資源,依托五棵樹生物化工園區等現有或規劃建設的產(chan) 業(ye) 園區,探索打造新能源開發利用與(yu) 能源裝備製造深度融合的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
製、用兩(liang) 端協同發力,還需要科研先行、打好基礎。“比如,在氫能汽車研製過程中,膜電極是實現從(cong) 氫能到電能轉化的關(guan) 鍵。”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邢巍介紹,研究所與(yu) 中國一汽研發總院聯合攻關(guan) ,研發提升膜電極性能及壽命等關(guan) 鍵指標的預測模型、技術和生產(chan) 裝備。“這為(wei) 後續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打下了基礎。”
去年11月15日,吉林省氫能產(chan) 業(ye) 綜合研究院揭牌儀(yi) 式在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舉(ju) 行,定位於(yu) 氫能技術開發和產(chan) 業(ye) 鏈延伸。近年來,長春市重點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等創新載體(ti) 建設,搭建人才培養(yang) 、產(chan) 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加快建設長春人才創新港核心區,加速項目的熟化、孵化與(yu) 轉化進程。
匯聚多方合力,長春市氫能產(chan) 業(ye) 正在快速壯大。截至目前,長春市已有華電吉林能源有限公司、長春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氫能公司,還有風電製氫合成氨一體(ti) 化項目等多個(ge) 重點項目正在建設。“下一步,我們(men) 將圍繞氫能‘製儲(chu) 運用研’謀劃重點項目,力爭(zheng) 形成氫能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預計到2025年,全市氫能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將達到50億(yi) 元。”長春市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9日 0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