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二維材料研發取得新成果
原標題:二維材料研發取得新成果
新材料的研發是目前國際競爭(zheng) 的焦點,往往能帶來製造業(ye) 的飛躍。我國科研人員在材料研發上又出新成果:在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材料的宏量製備方向取得新進展,為(wei) 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材料的規模化製備提供了可能性。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與(yu)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深圳理工大學(籌)成會(hui) 明院士,北京大學電子學院康寧副教授合作完成,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yu) 《自然》雜誌。
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材料是一類新興(xing) 的二維材料,由碲原子和過渡金屬原子(如鉬、鎢、铌等)組成,其微觀結構類似於(yu) 三明治,過渡金屬原子被上下兩(liang) 層的碲原子“夾”住,形成層狀二維材料。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材料因其奇特的超導、磁性、催化活性等物理和化學性質,在催化、儲(chu) 能、光學等領域展現出重要應用潛力,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guan) 注。
然而,目前該材料還無法實現高質量的宏量製備,其實際應用受到阻礙。吳忠帥說:“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材料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製備方法,如同拆解積木,通過機械力或化學作用方式將其一層一層剝離下來,從(cong) 而製備出單層的二維納米片,再投入實際應用。但之前一些常用的方法,要麽(me) 效率低,要麽(me) 有安全隱患,如何實現安全、高效化學剝離,成為(wei) 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科研人員創新性地采用固相化學插層剝離方法,篩選出了一種固相插層試劑——硼氫化鋰,實現了安全、高效、快速插層剝離。吳忠帥說:“整個(ge) 插層剝離過程隻需10分鍾,可宏量製備出百克級(108克)碲化铌納米片,產(chan) 量提升了兩(liang) 個(ge) 數量級。”團隊還利用此方法製備出了5種不同過渡金屬的碲化物納米片和12種合金化合物納米片,證明其具有普適性。
據悉,利用這種方法製造出的二維過渡金屬碲化物納米片,製備的溶液和粉體(ti)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作為(wei) 各種功能性漿料,實現薄膜、絲(si) 網印刷器件、3D打印器件、光刻器件的高效和定製化加工等,有望在高性能量子器件、柔性電子、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池、催化、電磁屏蔽、複合材料等方向發揮重要作用。(記者齊芳)
(責編:李昉、李依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