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康巴什區“根數據庫”暢通基層減負“雙循環”

發布時間:2024-04-11 14:18: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春風拂綠,草木芳菲。4月的第一周,以往是最繁忙的時候。街道社區加班加點填寫(xie) 各類表格,匯總一季度各種信息數據,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繁雜的行政事務中……可如今卻是另一番情景。

  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新上線的“根數據庫”通過為(wei) 部門街道社區提供400餘(yu) 個(ge) 數據共享接口、歸集近200張各類庫表和超171129條數據,讓社區工作者實現填報減負,把更多精力放到解決(jue) 居民實際問題上。“現在真好,社區網格員在手機端就能完成所有的居民告知工作,我們(men) 更省心了,居民也更方便了!”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辦事處主任韓毓感慨地說。

  為(wei) 基層減負工作開展以來,康巴什區根據區情實際,推出一係列舉(ju) 措,為(wei) 基層鬆綁減負、促幹部擔當作為(wei) 。首創打造了以“數據填報一表通、數據協同一本賬”的全口徑數字化基層治理平台——“根數據庫”,來暢通基層減負“雙循環”,把基層幹部幹事創業(ye) 的手腳從(cong) 束縛中解脫出來,全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康巴什區麵積372.55平方公裏,下轄4個(ge) 街道。青春山街道占地14.72平方公裏,約為(wei) 全區的4%,但人口占比達到全區的50%以上,是康巴什區人口最多的街道。

  填表報數看似“小事情”,但卻是基層工作中的“大負擔”。過去街道鄉(xiang) 鎮一名工作人員,可能麵對上級幾個(ge) 部門十幾個(ge) 科室,僅(jin) 報表一項工作就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重複而繁瑣。

  “使用‘根數據庫’後,過去要求基層填報的36張高頻報表信息可以一鍵提取,社區工作者填表報數和係統維護時間,每周可節約8小時以上。”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副主任崔兆源說。

  作為(wei) 首批試點,“根數據庫”是康巴什區為(wei) 基層減負而研發的一套係統,以街道(蘇木鄉(xiang) 鎮)、社區(嘎查村)基層報表填報為(wei) 入口,采用一個(ge) 端口采集、一個(ge) 係統管理、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格式規範、統一字段標簽,內(nei) 容涉及人、房、企、事等高頻事項相關(guan) 內(nei) 容的基礎數據庫。該項目主要以康巴什區智能體(ti) 為(wei) 載體(ti) ,打造包括基礎庫和專(zhuan) 項庫兩(liang) 大數據庫。其中,基礎庫包括人口、房屋、法人企業(ye) 等基礎通用信息,專(zhuan) 項庫針對行業(ye) 部門的業(ye) 務需求建設,包括特需人群、黨(dang) 建等專(zhuan) 項數據,形成基礎數據底座。實現報表的一鍵填報、智能填報,並將數據對接到共享交換平台,為(wei) 其他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同時,通過數字機器人、OCR等智能手段,實現數據自動填報和數據快速采集,減輕基層負擔,將工作人員從(cong) 繁重重複的工作中釋放出來,實現數據流轉快、實時性強、效率高的辦公效果。

  社區工作者運用“根數據庫”手機端的證件識別功能,對居民身份證和工商營業(ye) 執照進行拍照,可實現關(guan) 鍵信息一次錄入。在多方錄入數據後,係統會(hui) 自動對信息進行比對和關(guan) 聯、糾錯,使數據內(nei) 容更加完整準確,有效改善了手工記錄錯記、漏記的情況,也為(wei) 積累數據、維護數據提供了基礎保障。

  青春山街道作為(wei) 鄂爾多斯市首批試點街道,經過近3個(ge) 月的使用,實現了一表通用,多方共享,已上傳(chuan) 完善60819名轄區人口信息、48個(ge) 小區住宅信息、74類場所2382家企業(ye) 信息以及1782家個(ge) 體(ti) 工商戶信息,各個(ge) 社區網格員已完成走訪2304次,平均每個(ge) 網格員走訪24次。“根數據庫”不僅(jin) 暢通內(nei) 外循環,還真正為(wei) 基層減負增效賦能。

  “過去如果需要提供轄區陝西籍居民數量,4個(ge) 網格、8個(ge) 社區、100多人要同時聯動起來,現在通過居民信息管理篩選功能,隻需在‘根數據庫’的手機端檢索查詢,全程隻需2分鍾。”青春山街道辦事網格員王蓓介紹說。

  康巴什區神華康城居民孫建華感激地說:“現在上了年紀,記憶力下降,有時該辦的事情總是忘記。自從(cong) 有了‘根數據庫’,我的醫療保險繳費,一次也沒有誤過,還有給我們(men) 老年人的各項福利補貼,社區網格員上門服務,教我們(men) 在手機上操作辦理。”

  現在,康巴什區醫保局把醫保繳納情況共享到“根數據庫”中的“數據池”中,隻需點擊搜索,後台自動匯總對比,就能精準篩選出誰沒繳納醫療保險,社區網格員點對點通知即可,不但節約了時間,還避免了對已繳納醫保居民的打擾,讓社區的服務更加精準了。作為(wei) 首批試點,康巴什區全麵推行“根數據庫”,以此為(wei) 支撐,切實解決(jue) 了報表繁多、條線分割、重複填報、數據壁壘等困擾基層的難點痛點。

  利用強大的自動分析錄入和檢索篩選功能,基層工作量急速“瘦身”,高齡津貼、殘疾人補助認證等涉及居民補貼審核發放時間由過去的72小時縮短為(wei) 3小時以內(nei) 。

  以往街道日常維護的各類業(ye) 務係統和APP有56個(ge) ,需要分別獨立維護,彼此間數據無法共享。“通過‘根數據庫’這個(ge) ‘智慧大腦’,不僅(jin) 批量導入了原有的數據,同時打通了醫保、衛健、市場監管等9個(ge) 部門的18類數據,包括人口、房屋、企業(ye) 等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共用共享。”康巴什區科技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喬(qiao) 紅梅介紹道。

  “根數據庫”實施基層全口徑的通用標準,建設“一表通”表單服務係統,將困擾基層工作的填報表單繁多、條線分割、重複填報等數據壁壘打破,形成龐大的“數據湖”。同時,“根數據庫”通過規範“黨(dang) 員”“退役軍(jun) 人”“退休人員”等信息標簽,將原來175個(ge) 信息標簽擴展到445個(ge) ,讓轄區人、事、物“畫像”更精準。(記者 王玉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