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管好用活每寸土地 統籌優化發展空間

發布時間:2024-04-12 14:3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土地資源是發展之基、生存之本,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的高效率利用。

  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土地管理工作落實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的具體(ti) 實踐和重大舉(ju) 措。內(nei) 蒙古以農(nong) 牧業(ye) 用地和建設用地高效開發利用為(wei) 核心,統籌優(you) 化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以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和優(you) 化土地利用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升級。

  要素集聚,高效配置提效率

  今年2月,烏(wu) 蘭(lan) 察布市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兩(liang) 宗工業(ye) 用地首次以“標準地+帶方案”模式成功掛牌出讓。宗地一的麵積為(wei) 186.108畝(mu) 、成交價(jia) 1105萬(wan) 元,由烏(wu) 蘭(lan) 察布市悅科數據有限公司競得。宗地二的麵積為(wei) 204.783畝(mu) 、成交價(jia) 1229萬(wan) 元,由內(nei) 蒙古綠菱氣體(ti) 有限公司競得。

  烏(wu) 蘭(lan) 察布市自然資源局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局長高瑞東(dong) 介紹,“標準地+帶方案”出讓是指在率先完成區域評估的工業(ye) 園區內(nei) ,先行設定各項控製性指標(即固定資產(chan) 投資、畝(mu) 均稅收、容積率、畝(mu) 均產(chan) 值等),同時將具體(ti) 地塊的規劃設計方案、施工圖預審意見一並作為(wei) 出讓公告內(nei) 容,納入出讓公告文件向社會(hui) 公示。待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一次性繳清土地出讓金和相關(guan) 稅費,可同步申請辦理不動產(chan) 權證書(shu)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項目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

  “標準地+帶方案”出讓模式,讓供地檔期過程變為(wei) 高效審批服務期,大大縮減了項目審批時間,不僅(jin) 實現了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還吸引了大量優(you) 質項目落戶。

  為(wei) 提高土地利用強度和效益,助推工業(ye) 經濟提質增效,內(nei) 蒙古持續推動新增工業(ye) 用地“標準地”改革,增加高品質空間供給,加快推動土地要素資源向優(you) 質企業(ye) 集聚。

  今年以來,全區各類開發區內(nei) 新增工業(ye) 用地出讓96宗,其中“標準地”出讓96宗,出讓麵積877.95公頃,出讓價(jia) 款14.18億(yi) 元,“標準地”在新增工業(ye) 用地中的占比達到100%。

  新增工業(ye) 用地“標準地”改革是土地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實踐,有利於(yu) 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服務實體(ti) 經濟優(you) 質高效發展。通過優(you) 化和細化供地方案,使其更加適配產(chan) 業(ye) 發展要求和類型,進一步提升土地要素和產(chan) 業(ye) 需求的有效匹配度,實現了資源要素的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目前,“標準地”改革已在內(nei) 蒙古全麵鋪開,自治區層麵出台指導意見,盟市、旗縣層麵結合實際製定實施細則和工作流程,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銜接的較為(wei) 完備的“標準地”改革製度體(ti) 係。

  增減掛鉤,優(you) 化結構拓空間

  “還是新家好,上下樓方便,幹淨、暖和!”2023年12月28日,對於(yu) 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努文木仁鄉(xiang) 新民村的289戶鄉(xiang) 親(qin) 們(men) 來說,顯得尤為(wei) 特殊——受益於(yu)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利好,他們(men) 搬入了期盼已久的新居。

  新民村下轄3個(ge) 自然屯,集體(ti) 建設用地麵積1104畝(mu) 。2022年以來,新民村通過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把3個(ge) 分散的屯集中起來,僅(jin) 200多畝(mu) 地用於(yu) 建設安置小區供群眾(zhong) 居住。同時,通過減少建設用地騰出861.88畝(mu) 土地,用於(yu) 跨省交易。

  新民村將新增土地複墾並加緊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在土地指標跨省交易中,畝(mu) 均收入比一般耕地增加了10萬(wan) 元。

  “新增耕地所有權歸村集體(ti) ,2023年按每畝(mu) 550元的價(jia) 格租給村民種玉米和大豆,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增加了52萬(wan) 元。有了這些村集體(ti) 收入,我們(men) 後續將為(wei) 村民繳納物業(ye) 費、補貼取暖費等,剩下的還能發展種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新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紅波高興(xing) 地說。

  對於(yu) 現在的日子,村民個(ge) 個(ge) 豎起大拇指。新民村村民王秀華搬進新居後感慨:“我們(men) 在外地務工十幾年了,平時房子空著。得到村子搬遷的消息,我們(men) 很支持。2023年我家用補償(chang) 款從(cong) 安置小區買(mai) 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樓房。”

  多年來,像王秀華一樣,新民村大多數年輕人出去務工或進城生活,空置的宅基地也就多了起來。“通過增減掛鉤政策,我們(men) 盤活了這些閑置土地,群眾(zhong) 搬進樓房,也不耽誤村民們(men) 養(yang) 牛羊、種白菜土豆。”徐紅波樂(le) 嗬嗬地說。

  興(xing) 安盟是內(nei) 蒙古用活用足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交易政策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一個(ge) 縮影,也是一個(ge) 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2022年以來,內(nei) 蒙古全力推動和支持國家批複的興(xing) 安盟、呼倫(lun) 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wu) 蘭(lan) 察布市6盟市的16個(ge) 旗縣開展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交易。

  根據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域調劑政策,2022年至2025年,由交易省份自主溝通簽訂交易協議後報國務院批準實施。這一政策,為(wei) 內(nei) 蒙古探索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開辟了新路徑。

  內(nei) 蒙古切實把土地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實現土地資源利用價(jia) 值最大化。據了解,2022年以來,全區共實施增減掛鉤項目12.38萬(wan) 畝(mu) ,複墾耕地9.52萬(wan) 畝(mu) 、林地1.30萬(wan) 畝(mu) 、草地1.55萬(wan) 畝(mu) 、其他農(nong) 用地0.01萬(wan) 畝(mu) ;與(yu) 廣東(dong) 省簽訂交易協議7384畝(mu) ,交易金額22.15億(yi) 元,已獲國務院批複;與(yu) 浙江省簽訂交易協議1.449萬(wan) 畝(mu) ,交易金額50億(yi) 元。

  量質並重,降本增效夯基礎

  萬(wan) 物生,春耕忙。4月3日,烏(wu) 海市烏(wu) 達區烏(wu) 蘭(lan) 淖爾鎮蘇海圖高標準農(nong) 田正式開工建設。

  今年,烏(wu) 達區將投資2600餘(yu) 萬(wan) 元,計劃在年底前建成8933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從(cong) 完善鄉(xiang) 間道路、提升土壤質量、安裝智能化設備等方麵入手,讓“良田”多產(chan) 糧,真正實現“藏糧於(yu) 地”。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將統籌改造田、土、水、路、林、電、技、管,通過平整農(nong) 田土地、新修田間道路、深鬆深耕土壤、增施有機肥、改造輸水管道等,提高耕地地力水平。通過統籌調度大型農(nong) 機具,實施糧食種植托管,推動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農(nong) 機綜合服務保障率達9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機械費用減少18.4%,實現從(cong) ‘人工種田’到‘機械種田’的轉變。”烏(wu) 達區農(nong) 牧水務局工作人員王健說,“同時,還要在農(nong) 田周圍新植耐旱、抗病蟲害的新疆楊加強農(nong) 田防護,安裝智能蟲情監測係統、土壤墒情監測係統、智能水肥一體(ti) 化噴灌係統等自動化控製係統,推廣使用全生物可降解農(nong) 用地膜,提高耕地質量及耕地利用率。”

  根據測算,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後,烏(wu) 達區將新增耕地麵積152畝(mu) ,畝(mu) 均產(chan) 量將達到630公斤,較項目實施前可增產(chan) 10%以上。此外,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將采取“集中連片、集約高效、種養(yang) 循環、綜合立體(ti) 、農(nong) 旅融合”的開發方式,可因地製宜成片打造兼顧農(nong) 事體(ti) 驗、觀光休閑、研學旅遊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美麗(li) 田園,發展以觀光遊覽等特色旅遊為(wei) 支撐的新業(ye) 態,使農(nong) 田成為(wei) 景點,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的效益。

  據了解,內(nei) 蒙古現有1.3億(yi) 多畝(mu) 基本農(nong) 田,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237萬(wan) 畝(mu) ,今年要建成850萬(wan) 畝(mu) ,計劃到2032年將全部基本農(nong) 田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據測算,在促進糧食增產(chan) 的諸多要素中,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貢獻率約38%。內(nei) 蒙古將充分利用好春播前、秋收後的窗口期,按照時間節點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建設進度,加強調度督辦,全麵提升其建設水平和質量。

  全力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的背後,是內(nei) 蒙古不斷提高土地產(chan) 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的有力實踐。為(wei) 科學有序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工作,內(nei) 蒙古統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鹽堿化耕地綜合利用等項目。還啟動了全國首個(ge) 旱作高標準農(nong) 田四級共建試驗示範項目和國家鹽堿地等耕地後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為(wei) 耕地質量提升夯實技術基礎。

  “一盤棋”統籌推進,“一體(ti) 化”全域發動。內(nei) 蒙古不斷健全耕地保護網絡,實行耕地保護激勵製度,全力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走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支撐有力、綠色集約節約的增糧之路,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記者 韓雪茹 阿妮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