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改革”,並做出具體(ti) 部署。科技成果轉化是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一環,是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態勢如何?各地各部門推出哪些新舉(ju) 措?轉化過程中還有哪些障礙有待破除?前不久,記者分赴北京、上海、安徽、湖北等地進行了探訪。
——編者
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的主要供給方。長期以來,職務科技成果按照國有資產(chan) 管理,加上轉化本身存在不確定性,科研人員和相關(guan) 管理者因擔心被追責而“不敢轉”的現象比較普遍。
近年來,以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為(wei) 突破口,一係列改革措施落實落細,極大消除了科研人員和管理者的顧慮,科技成果轉化駛上“快車道”。
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鼓勵“放心轉”
極低溫是量子計算機正常運行的必備條件,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yu) 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紹良帶領團隊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由於(yu) 職務科技成果屬於(yu) 國有資產(chan) ,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的界定不明晰,他的論文專(zhuan) 利一直被“冷藏”在實驗室裏。
2020年5月,科技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選取40家單位開展試點。
2022年,安徽大學等5家省屬高校成為(wei) 安徽首批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單位;2023年,這一模式“擴麵”至安徽省106家科研單位,基本實現了對省屬高校和區域醫療中心的全覆蓋。
王紹良團隊就是這項改革的受益者。“學校將科技成果所有權通過賦權的方式,轉讓給成果完成團隊實行轉化;然後再通過協議約定,學校按照市場定價(jia) 享有科技成果轉化的部分收益,其餘(yu) 收益歸科研團隊。”安徽大學國內(nei) 合作處副處長劉泉介紹。
2023年,經學校賦權,王紹良的相關(guan) 技術成果作價(jia) 1005萬(wan) 元,入股成立了合肥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研發的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製冷機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
“以前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無法賦權給技術發明人,影響了科研人員轉化的積極性。現在,采用‘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新模式,成果完全讓渡給科研團隊,科研人員真正成為(wei) 成果的‘主人’,放手組建公司、融資,幹成了很多之前想幹卻沒法幹的事。”安徽省科技廳成果處處長王聿然說。
賦權試點實施以來,40家試點單位向科研人員賦權成果超4000項。2023年,以轉讓、許可、作價(jia) 投資三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達36.25億(yi) 元,參與(yu) 試點的科研人員普遍可獲科技成果轉化收益70%以上。僅(jin) 2023年,試點單位對科研人員的現金股權獎勵就高達9.33億(yi) 元。
賦權改革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科研人員的“心結”,他們(men) “放心轉”“放開轉”,“鎖在櫃子裏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場。
《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實施以來,該市完成或正在推進的賦權成果達215項,其中全部所有權賦權83項,轉化金額達11.18億(yi) 元,推動科研人員自主創業(ye) 或合規整改公司達到153家,吸納投融資額超過68億(yi) 元。其中,華東(dong) 師範大學以許可、轉讓、作價(jia) 投資三種方式賦權給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金額由2023年的708萬(wan) 元增至2024年的4.76億(yi) 元;上海理工大學首個(ge) 完全賦權成果“人形機器人項目”,僅(jin) 用兩(liang) 個(ge) 月就完成上億(yi) 元融資……
同樣在北京,北京交通大學明確校內(nei) 六類人員成果轉化出資入股、收益分配及兼職兼薪適用情況;北京工業(ye) 大學明確“先賦權後轉化”的路徑,成果完成人可以以“共同權屬人”身份參與(yu) 科技成果轉化,並享有80%—90%的收益處置權……
湖北把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擴大到全省範圍,目前已完成武漢、宜昌等10個(ge) 市(州)27家單位賦權改革試點備案。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家層麵賦權試點的示範帶動下,28個(ge) 省(區、市)積極開展相關(guan) 改革,試點高校院所已達700家。
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探索破解“定價(jia) 糾結”
不同於(yu) 土地、設備等有形資產(chan) ,作為(wei) 無形資產(chan) 的科技成果的價(jia) 格很難評估。加上一直沒有國家層麵的科技成果評估定價(jia) 操作指南和標準,科技成果轉化常常因“定價(jia) 糾結”而陷入停滯。
“科技成果大多屬於(yu) 早期項目,有的尚未中試放大,有的產(chan) 業(ye) 化可行性沒有得到充分驗證,有的成果轉化對完成團隊依賴性強——這些因素都會(hui) 導致賦權時‘定價(jia) 難’。”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為(wei) 此,該中心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10年長期使用權,鼓勵完成人加快科技成果的研發、孵化和轉化。
“我們(men) 允許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與(yu) 企業(ye) 等需求方深化應用研究、產(chan) 品孵化及產(chan) 業(ye) 化合作,探索前沿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該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對於(yu) 申請賦予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的,經論證製定相關(guan) 轉化方案,上報後即可簽署賦權協議,不必再糾結當下定價(jia) 多少。
楊延蓮研究員就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批參與(yu) 賦權試點的人員之一。利用功能化微球或者納米磁珠,她帶領團隊實現了在人體(ti) 血液、尿液等體(ti) 液樣本中“抓取”特定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ti) ),尋找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病變的蛛絲(si) 馬跡。10年前,她就曾嚐試推進過一個(ge) 項目的成果轉化,結果曆時3年才進入產(chan) 品化階段。這次,她帶領團隊隻用1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試劑盒的產(chan) 品化開發。“對於(yu) 初創科技企業(ye) 來說,時間就是金錢。10年的長期使用權讓我們(men) 在決(jue) 策上更加靈活,可以迅速推進轉化。”楊延蓮說。
針對“國有資產(chan) 流失”導致的追責問題,自2021年起,上海市、浙江省、陝西省等17個(ge) 省(區、市)先行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探索。武漢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研究院明確,建立長周期綜合評價(jia) 機製,不對單個(ge) 項目的盈虧(kui) 進行評價(jia) ;北京工業(ye) 大學出台《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管理辦法》,形成全流程製度體(ti) 係……目前已有10個(ge) 省(區、市)明確科技成果作價(jia) 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不納入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範圍。這樣一來,就可有效避免追責問題。
據了解,科技部會(hui) 同財政部等相關(guan) 部門正在加緊研究製定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chan) 單列管理的製度文件,將國家和相關(guan) 地方的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範圍內(nei) 的高校院所,建立更符合市場規律和成果轉化特點的機製,營造有利於(yu) 改革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良好氛圍。
優(you) 化政策、完善細節,成果轉化不斷提速
湖北工業(ye) 大學理學院教授胡培團隊,在新一代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正極材料合成工藝技術開發方麵取得一係列成果。他創立的武漢啟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湖北首條千噸級鈉電專(zhuan) 用聚陰離子正極材料中試產(chan) 線,年產(chan) 值超4000萬(wan) 元。
“作為(wei) 高校科研人員,缺乏企業(ye) 管理和市場經營經驗,既要找人、找錢,還要找市場,確實難。”胡培感歎。為(wei) 此,湖北工業(ye) 大學在明確職務成果賦權的基礎上,為(wei) 他“量身定製”轉化方案,提供資源、政策和投融資等方麵的支持。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環環相扣的係統工程,哪個(ge) 環節出問題都推進不下去。“在製度供給上,我們(men) 一是注重連續性,二是注重體(ti) 係化,助推成果加快轉化。”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科技成果轉化與(yu) 孵化器建設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上海開設了“轉化門診”,通過“把脈問診”,幫助轉化主體(ti) 打通堵點卡點。
在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的同時,上海市配套出台了《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操作指引》,使成果轉化不斷提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發布《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實施細則》後,審批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過去,一些科研人員因成果轉化程序複雜,存在畏難情緒。如今,一係列配套措施推動成果轉化政策紮實落地,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願意轉’‘積極轉’。”上海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廖玉清說。
(人民日報記者吳月輝、喻思南、劉詩瑤、薑泓冰、範昊天、李俊傑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