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如何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專家建議轉變觀念

發布時間:2022-01-07 09:23:00來源: 法治日報

  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局勢穩定專(zhuan) 家建議

  調整工作思路推進從(cong) “學曆社會(hui) ”轉向“能力社會(hui) ”

  核心閱讀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已經逐漸進入新增城鎮就業(ye) 人口,均有大學(專(zhuan) 科)學曆的“高學曆時代”。這要求整個(ge) 社會(hui) 轉變對“大學生”的看法,應把大學畢業(ye) 生作為(wei) 普通勞動者對待,並整體(ti) 調整高校畢業(ye) 生工作思路。

  □ 本報記者 張維

  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預計達到1076萬(wan) 人,同比增加167萬(wan) ,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

  “當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近日在教育部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作出如是判斷。“經濟發展壓力增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些壓力會(hui) 對就業(ye) 產(chan) 生影響。”

  不可忽略的是,疫情對就業(ye) 的影響也仍在持續,當前部分行業(ye) 和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還沒有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就業(ye) 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部分中小企業(ye) 擴大吸納就業(ye) 的能力下降,散發疫情對校園招聘活動產(chan) 生不利影響。同時,就業(ye) 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存在“就業(ye) 難”與(yu) “招人難”並存的現象,不同專(zhuan) 業(ye) 、行業(ye) 和地區間用人需求差異較大。

  王輝表示,“我們(men) 的主要工作目標就是要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局勢的穩定。”

  密集部署

  “解決(jue) 好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問題。”去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畢業(ye) 生就業(ye) 問題予以強調。

  自去年11月起,有關(guan) 2022屆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工作部署就進入了密集安排期。去年11月中旬,教育部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市場化社會(hui) 化就業(ye) 促進機製等7個(ge) 方麵的舉(ju) 措。

  隨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共同召開網絡視頻會(hui) 議,對做好2022年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進行了全麵部署。會(hui) 議強調,各地各高校要拓寬市場化就業(ye) 渠道,開拓政策性崗位,推動公共就業(ye) 服務進校園,加強就業(ye) 指導,加強重點群體(ti) 幫扶,啟動實施“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宏誌助航計劃”。

  教育部還啟動實施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行動”,明確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健全畢業(ye) 生基層就業(ye) 支持體(ti) 係、促進升學與(yu) 就業(ye) 有序銜接等24項舉(ju) 措,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局勢穩定。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了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的進展情況: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都已采取召開省級就業(ye) 工作會(hui) 議、下發就業(ye) 工作文件、召開大型專(zhuan) 場招聘活動等方式,來推動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

  持續開展“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教育部大學生就業(ye) 網會(hui) 同12家社會(hui) 招聘機構已累計發布崗位信息近2156萬(wan) 條;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直接舉(ju) 辦專(zhuan) 場網絡招聘活動10場,累計提供各類崗位80多萬(wan) 個(ge) ;各地各高校已為(wei) 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舉(ju) 辦校園招聘活動4萬(wan) 多場,累計提供崗位信息近2000萬(wan) 條。

  在財政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啟動實施了“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宏誌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培訓項目”,幫助參訓學生增強求職信心,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目前,該計劃已開展線下培訓4萬(wan) 餘(yu) 人。

  教育部還啟動實施“供需對接就業(ye) 育人項目”,已匯總發布了281家用人單位的2804個(ge) 項目指南,目前正在開展校企網絡對接洽談。同時,舉(ju) 辦了“全國中小企業(ye) 人才供需對接”活動,已有1000餘(yu) 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業(ye) 參與(yu) 對接。

  積累經驗

  事實上,在多種政策的綜合加持之下,中國的就業(ye) 市場被證明更具吸引力。

  近期由全球化智庫(CCG)和領英聯合發布的《中外高校畢業(ye) 生職業(ye) 發展研究與(yu) 展望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絕大多數U10(即中國10所“雙一流”高校)畢業(ye) 生願意在中國進行首次就業(ye) ,這一比例高達75.34%。這得益於(yu) 國內(nei) 良好的經濟發展狀況,特別是疫情後經濟和就業(ye) 市場積極複蘇的總體(ti) 形勢為(wei) U10畢業(ye) 生在國內(nei) 就業(ye) 提供了穩定的大環境保障。

  作為(wei) 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dong) 省,在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更好的就業(ye) 市場上,就拿出了有力舉(ju) 措。據廣東(dong) 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介紹,為(wei) 了給畢業(ye) 生爭(zheng) 取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廣東(dong) 省教育廳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出台了係列政策措施。

  例如,實施民營企業(ye) 就業(ye) 支持計劃,引導每家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ye) 拿出崗位吸納畢業(ye) 生,2021年1至9月全省發放小微企業(ye) 吸納畢業(ye) 生社保補貼超過1億(yi) 元;實施國有企業(ye) 就業(ye) 引領計劃,擴大國企招聘畢業(ye) 生規模,截至11月底已招聘3.46萬(wan) 人;實施基層成長計劃,畢業(ye) 生在粵基層就業(ye) 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補貼,“三支一扶”計劃擴大至3000名,開發兜底民生服務社會(hui) 工作崗位4000個(ge) 、科研助理崗位1500個(ge) 、“農(nong) 村從(cong) 教上崗退費”崗位3500個(ge) ;實施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擴招行動,全省提供公務員崗位1.3萬(wan) 個(ge) ,60%用於(yu) 專(zhuan) 項招錄應屆畢業(ye) 生;提供不少於(yu) 6.8萬(wan) 個(ge) 事業(ye) 單位工作崗位招聘應屆畢業(ye) 生。

  廣東(dong) 省教育廳還遴選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教育示範學校41所,引導更多高校重視創新創業(ye) 教育工作。推動相關(guan) 部門加大創新創業(ye) 支持力度,將個(ge) 人創業(ye) 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50萬(wan) 元、小微企業(ye) 提高至500萬(wan) 元,為(wei) 畢業(ye) 生創新創業(ye) 靈活就業(ye) 提供更有力支持。

  2021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ye) 率分別達到95.8%和98%的南京工程學院,注重培養(yang) 學生家國情懷,激發創新創業(ye) 熱情。該校參軍(jun) 人數連續12年都位居江蘇省本科類院校第一,被多家媒體(ti) 譽為(wei) “最熱血高校”,獲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典型案例”。2021年151名應征入伍的學生當中,畢業(ye) 生占41.7%。

  轉變觀念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問題,是一個(ge) 係統的社會(hui) 工程,單純靠教育係統和學校難以有效解決(jue) 。

  它需要行業(ye) 的參與(yu)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成立了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指導委員會(hui) ,設立了19個(ge) 分行業(ye) 就指委,構建用人單位與(yu) 高校溝通協作新機製。19個(ge) 分行業(ye) 就指委已舉(ju) 辦專(zhuan) 場招聘活動50餘(yu) 場,提供崗位信息近67萬(wan) 條。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峰就是其中能源動力行業(ye) 就業(ye) 創業(ye) 指導委員會(hui) 的主任委員。陳峰透露,該委員會(hui) 成員共53人,主要來自能源動力領域的高校、行業(ye) 企業(ye) 、機關(guan) 單位和行業(ye) 協會(hui) ,涉及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新能源、熱力、燃氣等一些領域。

  “我們(men) 關(guan) 注到,能源動力行業(ye) 作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點行業(ye) ,急需大批優(you) 秀的專(zhuan) 門人才,但這些行業(ye) 工作地點相對偏遠,條件相對艱苦,畢業(ye) 生的顧慮較多。”陳峰說,該委員會(hui) 組織有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高校開展“就業(ye) 育人”論壇等係列活動,引導畢業(ye) 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同時,組織行業(ye) 企業(ye) 入駐對接平台,校企對接人次累計2.3萬(wan) 。依托“24365校園招聘服務”平台,舉(ju) 辦“碳達峰、碳中和”清潔能源專(zhuan) 場、能源動力行業(ye) 專(zhuan) 場等招聘會(hui) ,覆蓋了260餘(yu) 家企業(ye) 單位,累計提供就業(ye) 崗位數25000餘(yu) 個(ge) 。聯合就指委成員高校先後舉(ju) 辦“地礦油三校聯合空中雙選會(hui) ”“石油英才匯”等多場招聘會(hui) ,參會(hui) 企業(ye) 2900餘(yu) 家,提供就業(ye) 崗位近3萬(wan) 個(ge) 。還遴選了100名就業(ye) 創業(ye) 專(zhuan) 家,建立了行業(ye) “百優(you) 專(zhuan) 家”庫,為(wei) 相關(guan) 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指導與(yu) 服務。

  它也需要包括畢業(ye) 生在內(nei) 的全社會(hui) 觀念的轉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說,根據我國高校本科和高職專(zhuan) 科招生的規模,未來幾年,我國的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4.4%。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已經逐漸進入新增城鎮就業(ye) 人口,均有大學(專(zhuan) 科)學曆的“高學曆時代”。

  “這要求整個(ge) 社會(hui) 轉變對‘大學生’的看法,不應再強調‘大學生’的身份,應把大學畢業(ye) 生作為(wei) 普通勞動者對待,並整體(ti) 調整高校畢業(ye) 生工作思路,不再單獨強調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而是關(guan) 注所有新增就業(ye) 人口的就業(ye) 。這有利於(yu) 引導高校畢業(ye) 生進行合理的就業(ye) 定位,以及推進社會(hui) 從(cong) ‘學曆社會(hui) ’轉向‘能力社會(hui) ’。”熊丙奇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