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最大彝族聚居區:動車與“小慢車”同行成獨特風景線

發布時間:2022-01-18 09:1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中國最大彝族聚居區:動車與(yu) “小慢車”同行成獨特風景線

  中新網涼山1月17日電 題:中國最大彝族聚居區:動車與(yu) “小慢車”同行成獨特風景線

  記者 嶽依桐

  當“綠巨人”D843次“複興(xing) 號”動車組以160公裏時速飛馳在安寧河穀時,在四川大涼山另一側(ce) ,時速不到40公裏的5633次列車,正滿載偏遠山區的彝族民眾(zhong) 蜿蜒穿行於(yu) 山區腹地。

  新年伊始,涼山州正式迎來“動車時代”。動車與(yu) “小慢車”同行,成為(wei) 中國最大彝族聚居區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帶著蹣跚學步的一雙兒(er) 女,布拖縣居民蘭(lan) 歐麽(me) 爾牛刷身份證進入西昌西站候車。此行她將乘坐D843次“複興(xing) 號”動車組前往昆明,再轉車到廣州看望打工的丈夫,並接他一起回鄉(xiang) 過年。

  動車的開行讓蘭(lan) 歐麽(me) 爾牛臨(lin) 時做下前往廣州的決(jue) 定,她期待早日與(yu) 近一年未見的丈夫團聚。過去坐硬座火車到廣州,路途耗時近40個(ge) 小時,獨自帶著子女出行對她來說十分不易,隻能在家鄉(xiang) 等待丈夫過年歸家。“現在全程坐動車,10個(ge) 小時左右就能(和丈夫)見麵。”

  與(yu) 開行僅(jin) 幾天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相比,5633次列車已在大涼山腹地穿行52年,是中國目前仍在開行的81對公益扶貧慢火車之一,運送旅客超千萬(wan) 人次,被親(qin) 切地稱作“小慢車”。如果說動車的開行使涼山與(yu) 外界的往來更加便捷高效,那可以運載家禽、牲畜,票價(jia) 最低才2元人民幣的“小慢車”,則托起大山深處彝族民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53歲的彝族大叔沙路從(cong) 小站沙馬拉達登上5633次列車,帶著從(cong) 村裏收購的30隻鵝前往攀枝花售賣,車程約9個(ge) 小時。這樣的行程,沙路每隔三四天便會(hui) 跑一趟,有時帶上雞鴨鵝等家禽,有時則是新鮮采摘的野生菌。

  “如果沒有這個(ge) 慢火車,我們(men) 好多東(dong) 西吃不完也賣不出去,生意根本做不走。”坐“小慢車”四處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已有30餘(yu) 年,臉龐黝黑的沙路樸實地說,“我離不開這個(ge) 慢車,但動車開了也很好,兒(er) 子和女婿出去打工更方便。”

  “對於(yu) 山區的彝族民眾(zhong) 而言,‘小慢車’是不可替代的。”49歲的胡心照在成昆鐵路邊長大,從(cong) 小便常常乘坐5633次列車,從(cong) 乘客成為(wei) 列車長,他說起“小慢車”別有一番感受。“小時候‘小慢車’對我們(men) 來說是‘快車’,雖然隨著科技發展,它變成了慢車,但沿途的彝族民眾(zhong) 仍然離不開它。”望著車窗外綿延的大山,他說,雖然涼山已經迎來“動車時代”,但“小慢車”仍然是一種必要的補充,其開行路線覆蓋了動車到不了的廣袤山區,體(ti) 現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對山區民眾(zhong) 充滿人情味的照拂。

  “隻要民眾(zhong) 有需要,相信‘小慢車’會(hui) 一直開行下去。”胡心照說。

  臨(lin) 近中午,D843次“複興(xing) 號”動車組停靠在西昌西站,列車長袁安偉(wei) 下車迎接旅客。曾經執乘“小慢車”的他在鐵路上工作了25年,看見過“小慢車”外緩慢後退的景色,也見證了涼山“動車時代”的到來。“中國鐵路速度的飛速提升,讓我感到非常驕傲,但不論是動車、高鐵還是‘小慢車’,都是為(wei) 了服務民眾(zhong) 。”

  檢票上車後,蘭(lan) 歐麽(me) 爾牛用手機拍下車廂內(nei) 的景象,傳(chuan) 給正在廣東(dong) 等候家人的丈夫。她拆開兩(liang) 包薯片遞給兒(er) 子和女兒(er) ,笑道,“等接回了丈夫,我們(men) 再一起坐‘小慢車’去看望住在喜德的姐姐一家,團個(ge) 年。”(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