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兩會熱議亞洲象:中國老撾開“跨境保護”先河獲認同
中新社昆明1月18日電 (熊佳欣陳靜)政協雲(yun) 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即將開幕,多名政協委員18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亞(ya) 洲象保護成果亟需鞏固,建立亞(ya) 洲象長效保護機製離不開多國家、多學科、多主體(ti) 的合作。
今年,亞(ya) 洲象北移事件成為(wei) 全球民眾(zhong) 熱議的焦點。在中國,亞(ya) 洲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直以來,中國十分重視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與(yu) 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大工程、強化收容救護繁育、嚴(yan) 格執法監管等係列措施,在全球亞(ya) 洲象數量百年內(nei) 下降90%的形勢下,中國境內(nei) 亞(ya) 洲象數量不減反增,從(cong) 1976年的146頭穩定增長至現今的300頭左右。
雲(yun) 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副主任段昌群表示,中國對亞(ya) 洲象的保護工作在近半個(ge) 世紀間頗見成效,隨之而來的是如何鞏固這一保護成效,其中也暗含了亞(ya) 洲象北移事件的深層邏輯。
“中國境內(nei) 亞(ya) 洲象種群數量持續增長,對食物需求量、棲息地範圍都有更高要求,一旦未及時拓展其生存空間,亞(ya) 洲象與(yu) 人類的活動範圍就會(hui) 部分重合,產(chan) 生人象矛盾。”段昌群建議,依據亞(ya) 洲象種群數量、分布情況、食物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具體(ti) 情況,製定“一象一策”合理規劃國土空間,劃分人、象活動區域,將保護與(yu) 發展融為(wei) 一體(ti) ,加強國際合作,實現持續性乃至永久性保護。
目前,中國與(yu) 老撾的亞(ya) 洲象跨境聯合保護已上升為(wei) 兩(liang) 國政府層麵的合作,為(wei) 邊境地區的亞(ya) 洲象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築牢了生態安全屏障,成為(wei) 中國生態保護的“跨境”先河。為(wei) 此,段昌群建議,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範圍,將中國在保護亞(ya) 洲象等野生動物的經驗在合作中分享,給予監測追蹤科技、國土空間規劃建議、保護人員培訓等切實有效的支持。
雲(yun) 南省政協委員、西南林業(ye) 大學教授賴慶奎表示,包括亞(ya) 洲象在內(nei) 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是基於(yu) 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自然界的複雜性,還受人類社會(hui) 與(yu) 自然界辯證統一關(guan) 係影響。因此,需要綜合生態學、生物學、社會(hui) 學、人類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的相關(guan) 知識,找到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保護、解決(jue) 人象衝(chong) 突在不同學科中涉及的研究定位,將保護政策視作有機整體(ti) 進行綜合規劃,還要就保護情況的變化跟進研究與(yu) 調整。
雲(yun) 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雲(yun) 南省委專(zhuan) 職副主委解麗(li) 平曾前往西雙版納中國亞(ya) 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調研。該中心於(yu) 2008年建成,先後救助過20多頭野生亞(ya) 洲象。解麗(li) 平關(guan) 注到亞(ya) 洲象繁育與(yu) 救助機構的資金來源問題。“目前在中國,亞(ya) 洲象保護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但這並不意味著社會(hui) 其他主體(ti) 的完全退出。”她提出,保護亞(ya) 洲象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並以此抓手,進一步喚醒全人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