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五組關鍵詞讀懂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

發布時間:2022-01-20 10:0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 題:五組關(guan) 鍵詞讀懂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

  新華社記者趙丹平、趙博、陳舒、許雪毅

  海天寥廓,潮起潮落。淺淺一灣海峽,曆經兩(liang) 岸風雲(yun) 變幻,寄托無數兒(er) 女鄉(xiang) 愁。邁進2022年的門檻,我們(men) 期待一個(ge) 什麽(me) 樣的兩(liang) 岸關(guan) 係?未來始於(yu) 當下,我們(men) 該給後代子孫留下怎樣的理想家園?

  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曆程昭示我們(men)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敏銳洞察國內(nei) 外形勢和台海局勢變化,深刻總結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及實踐,就對台工作提出一係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

  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深刻含義(yi) 是什麽(me) ?台灣同胞從(cong) 中能獲得什麽(me) ?切身利益會(hui) 不會(hui) 受損?以下五組關(guan) 鍵詞帶你展開理性思考。

  國家統一、民族複興(xing)

  台灣問題的產(chan) 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guan)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台灣曾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ge) 世紀。內(nei) 戰的延續導致兩(liang) 岸隔海對峙,手足分離給兩(liang) 岸同胞留下剜心之痛。

  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發表重要論述。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把“堅持‘一國兩(liang) 製’和推進祖國統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

  “民族複興(xing) 、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yi) 所在、民心所向。”“廣大台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台灣在民族複興(xing) 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無上光榮的事業(ye) 。”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shu) 》發表4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麵闡述立足新時代、在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政策主張。

  “促成國家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毫無疑問是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核心。”中國人民大學兩(liang) 岸關(guan) 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說,這是一個(ge) 完整的思想體(ti) 係,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和平商談但不放棄使用武力為(wei) 手段、以結束政治對立實現統一為(wei) 目的、以法治為(wei) 保障、以“一國兩(liang) 製”為(wei) 統一架構、以民族複興(xing) 為(wei) 終極目標,來謀劃國家統一進程和完善相關(guan) 製度機製。

  “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luan) 而產(chan) 生,必將隨著民族複興(xing) 而解決(ju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鄭重宣示,讓定居上海的91歲台胞莊傳(chuan) 鴻深受感動。出生於(yu) 台灣台南的莊傳(chuan) 鴻,因父親(qin) 不堪忍受日本殖民統治,1938年一家四口移居上海。因兩(liang) 岸長達數十載的隔絕,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他才得以重訪暌違已久的故鄉(xiang) 。

  “我已經90多歲了,可還想為(wei) 祖國早日統一多出點力。”莊傳(chuan) 鴻說,台南家鄉(xiang) 還有堂姐堂兄等很多親(qin) 人,大家都盼著兩(liang) 岸能早日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團圓”,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

  由於(yu) 內(nei) 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自1949年以來,海峽兩(liang) 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數十年“冰封”與(yu) 隔絕,在兩(liang) 岸同胞心中留下難以愈合的傷(shang) 痛,“解放台灣”和“光複大陸”曾分別是兩(liang) 岸流行的政治口號。

  製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兩(liang) 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liang) 岸關(guan) 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chuan) 下去。”三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出真摯呼籲,“我們(men) 願意同台灣各黨(dang) 派、團體(ti) 和人士就兩(liang) 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guan) 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hui) 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在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看來,“和平統一、一國兩(liang) 製”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既照顧到台灣民眾(zhong) 的現實利益,也考慮到台灣當局的政治要求,體(ti) 現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國家整體(ti) 利益。“這是兩(liang) 岸中國人的智慧,也是兩(liang) 岸人民之福。”

  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hui) 製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chan) 、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民生福祉將得到充分提升,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yu) 改善民生。

  “我在兩(liang) 岸都接觸過不少台灣青年,有個(ge) 很明顯的現象是,一些人嘴上喊反對‘一國兩(liang) 製’,你問他‘一國兩(liang) 製’的內(nei) 容有什麽(me) ,卻基本答不出來。”華僑(qiao) 大學台籍青年教師張立齊說,我們(men) 要幫助台灣同胞擺脫島內(nei) 綠色媒體(ti) 的壟斷枷鎖,真正了解“一國兩(liang) 製”內(nei) 涵。

  為(wei) 此,張立齊和朋友們(men) 創辦了“兩(liang) 岸同舟”微信公眾(zhong) 號,分享大陸新鮮資訊、評述兩(liang) 岸熱點新聞。“希望讓更多台灣同胞看到大陸的自由開放和製度優(you) 勢,幫助他們(men) 了解‘一國兩(liang) 製’,了解民主協商就是讓台灣老百姓提意見。”

  寄希望於(yu) 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

  “我們(men) 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yu) 到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的行列中來,大家一起努力,出主意、想辦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鞏固和擴大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成果,使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成為(wei) 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讓廣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zhong) 都能更多享受到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好處。”2014年會(hui) 見中國國民黨(dang) 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樣深情寄語。

  寄希望於(yu) 台灣人民,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的方針政策。近年來,大陸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出台一係列有利於(yu) 爭(zheng) 取民心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生動詮釋著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實踐力量。

  台灣戰略學會(hui) 理事長、淡江大學教授王昆義(yi) 認為(wei) ,大陸方麵既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也始終堅持推動兩(liang) 岸民間交流合作,為(wei) 台灣同胞謀福祉,寄希望於(yu) 台灣人民,這是始終不變的善意和誠意。“這一點是超越島內(nei) 政黨(dang) 輪替的。”

  2016年民進黨(dang) 當局上台以來,勾連外部勢力,挾洋自重,瘋狂謀“獨”挑釁,不斷製造事端,造成兩(liang) 岸關(guan) 係緊張動蕩,給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帶來極大威脅。

  “‘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複興(xing) 的嚴(yan) 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cong) 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曆史的審判!”“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men) 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

  麵對“台獨”分裂活動和美國等外部勢力“以台製華”的險惡用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鄭重宣示。

  “反對‘台獨’是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題中之義(yi)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鬆嶺說,祖國統一的必然和“台獨”覆滅的宿命,是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大勢和民族複興(xing) 曆史進程所決(jue) 定的,是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

  融合發展、共同市場

  “兩(liang) 岸經貿從(cong) 無到有,如今蓬勃發展,還有各種惠台政策,這是台商在大陸發展的最好時代。”在大陸紮根發展近30年的廈門台商協會(hui) 會(hui) 長吳家瑩說,“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這些都是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men) 一定要抓住商機。”

  一幕幕充滿希望的圖景,一個(ge) 個(ge) 攜手拚搏的故事,在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引領下,大陸堅定不移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wei) 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持續擴大兩(liang) 岸經貿合作,奏響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華美樂(le) 章。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對於(yu) 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念茲(zi) 在茲(zi) 。

  從(cong) 提出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到要求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再到2021年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yu) 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一次次語重心長,一次次係統闡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的重大政策主張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加強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合作,打造兩(liang) 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支持台商台企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寫(xie) 入“十四五”規劃,成為(wei) 新發展階段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和平發展與(yu) 兩(liang) 岸合作深化的重要綱領和行動指南。

  “從(cong) 台胞享受醫保、購房等同等待遇,到許可台企同等參與(yu) 新基建、支持台企上市,政策措施愈加具體(ti) 、細膩,讓我們(men) 愈加感受到家的暖意。”吳家瑩說,惠台利民措施不斷落實落細,為(wei) 台胞登陸學習(xi) 、就業(ye) 、創業(ye) 、生活打造了更好環境。

  文化傳(chuan) 承、心靈契合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是兩(liang) 岸同胞共同的心靈根脈和心靈歸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兩(liang) 岸同胞一家親(qin) ,根植於(yu) 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yu) 我們(men) 共同的曆史和文化。

  “推動兩(liang) 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人之相交,貴在知心。”“親(qin) 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wei) 功,必定能達到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如春風化雨,寄寓著對祖國統一的深刻思考。

  兩(liang) 岸恢複交流後首位“登陸”舉(ju) 辦個(ge) 展、年近八旬的台灣畫家江明賢一生佳作無數,卻唯獨將與(yu) 大陸畫家合繪的《新富春山居圖》這件作品,印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名片上。

  “兩(liang) 岸畫家合作一幅畫意義(yi) 非凡,充分體(ti) 現了謙虛包容的中華文化精神,是兩(liang) 岸同文同種的最佳注腳。”江明賢說,兩(liang) 岸都是中國人。台灣人從(cong) 小受中華文化洗禮,從(cong) 生活習(xi) 慣、待人接物到像清明祭祖這樣的傳(chuan) 統習(xi) 俗,無不體(ti) 現文化傳(chuan) 承。“台灣人應以擁有中華文化而自豪。”

  舉(ju) 辦兩(liang) 岸漢字文化藝術節、開展“台灣青少年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計劃”、實現兩(liang) 岸文物保護合作……海水隔不斷兩(liang) 岸的曆史,更隔不斷手足的血緣,共同的中華文化血脈任何外力也無法斬斷。

  文化認同是心靈契合的根基,也繪就了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總體(ti) 方略的璀璨“亮色”。無論是文化交流還是社會(hui) 融合,根本上都是為(wei) 了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兩(liang) 岸同胞福祉利益。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為(wei) 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所做的一切,就是為(wei) 了實現兩(liang) 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合流知禹力,同共到滄瀛。展望未來,我們(men) 更有條件、更有底氣、更有能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ye) 。在新時代黨(dang) 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總體(ti) 方略引領下,兩(liang) 岸同胞攜起手來,和衷共濟、團結向前,一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美好未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