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慢火車穿行大山四十餘年 奔赴幸福團圓
在山東(dong) ,有一輛7053次公益小火車,票價(jia) 最低一塊錢,時速隻有三十多公裏。它穿行在魯中山區將近半世紀,不但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更承載著濃濃鄉(xiang) 情,奔赴幸福和團圓。
一、最受喜愛的“老鄉(xiang) 列車”
天剛蒙蒙亮,山東(dong) 淄博火車站,7053次綠皮小火車已經準備發車了。馬上要過年,扛著大包小包返鄉(xiang) 的旅客明顯增多,短短四節車廂,在春運大潮中,猶如一處“微縮景觀”。
同樣“小一號”的是票價(jia) ,24個(ge) 站點,大部分是先上車後買(mai) 票,最低票價(jia) 隻有一元錢。從(cong) 淄博到泰山184公裏,全程隻需要十一塊五。進城務工的人,省下了票錢,帶回家的包裹就能更鼓一些。
旅客趙金濤在淄博打工,坐車回家過年,他給孫女帶了爆米花:“汽車四五十塊,我坐這個(ge) 車才十一塊五,我一個(ge) 星期坐兩(liang) 回,光那票,兩(liang) 筐頭子也裝不了。”
坐小火車返回農(nong) 村老家的,還有在城市裏幫子女看孩子的老人。乘客王翠蓮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er) 有兩(liang) 個(ge) 孩子,有她幫忙女兒(er) 才能安心上班,老人同時也鄉(xiang) 情難舍:“覺得我們(men) 回家的時候,家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很親(qin) 熱的。回家我們(men) 自己有地,種點蔬菜什麽(me) 的,我就來回拖著這個(ge) 小車子。”
二、開通近半世紀溫情依舊
7053次列車,原本是鐵路職工內(nei) 部通勤車,1974年為(wei) 方便沿線村民而開通。雖然後來旅客減少、運營虧(kui) 損,但為(wei) 保障村民出行,仍然保留線路、維持票價(jia) 。小小的列車,因此種下深深的鄉(xiang) 情。老列車長趙新華,在車上服務了37年。
她告訴記者:“說起來,我是十八歲到的這個(ge) 車上,那時候還是個(ge) 黃毛丫頭,跑車時間長了,都認識了,就和親(qin) 戚一樣了。在村裏上來,比較熟悉了,說趙姐你上班了。當時退休的時候,心裏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麽(me) 滋味來。”
如今,7053上有了“90後”的新一代車長。時代在變化,服務也在更新。
新車長王洋介紹:“老年人出行不方便,尤其現在是智能機時代,出入車站也都不方便,健康碼、微信支付也不是使得很明白,有需要的我們(men) 就幫忙解決(jue) 解決(jue) 。如果是沿線村民的話,一般也都是背著菜筐去大集上賣點東(dong) 西,或者說‘驢友’到村裏買(mai) 點東(dong) 西,我們(men) 就幫他抬菜筐,抬雞蛋,出點力。”
三、變身“網紅”小火車上新了
除了老鄉(xiang) 之外,小火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逐漸成了“網紅車”。小火車身上的設備,也不斷發生變化。
老列車長趙新華回憶:“我是1981年的時候開這個(ge) 車,那個(ge) 時候還是蒸汽機車,而且還是燒煤的。眼裏邊、鼻子裏邊全是黑的。因為(wei) 咱們(men) 車要通過隧道,通過隧道以後煙特別多。後來以後就成了蒸汽機車,蒸汽機車後來就幹淨點了,但是冬天燒鍋爐取暖,夏天小風扇。”後來小火車安裝了空調,徹底告別了燒煤時代。從(cong) 2020年開始,路延伸到濟南站,原本補了又補的座椅套全部換新,而且增加了餐車。
小火車在變,沿線的村莊也從(cong) 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有7個(ge) 貧困村脫貧摘帽。源源不斷的遊客,給村莊帶來了致富的機會(hui) 。車上很多資深“驢友”,甚至一周就要乘坐一次小火車,爬爬山、嚐嚐農(nong) 家飯。
遊客孫樹明談起沿線的景觀,如數家珍:“有齊長城、有萊蕪古城遺址,往這個(ge) 方向走還有二郎山,特別是秋天的時候,二郎山、轎頂山的紅葉。坐著7053、7054來,就和上癮一樣。”
(總台記者柴安東(dong) 魯子奇孫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