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冰雪,一起來|他們苦練滑雪,隻為雪道飛馳守護生命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他們(men) 有高超的滑雪技能,卻不參加冬奧會(hui) 的任何比賽;他們(men) 能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下的醫療救援,但是工作地點不在醫院。他們(men) 來自10多家不同的單位,為(wei) 了北京冬奧會(hui) 聚在了一起。他們(men) 是滿懷熱情、不畏挑戰的誌願者,被稱為(wei) 高山滑雪醫生。
劉佳超是昌平區醫院骨二科副主任醫師,同時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滑雪醫療保障“夢之隊”的一名滑雪醫生。
高山滑雪比賽也被稱為(wei) 冬奧會(hui) 賽場“皇冠上的明珠”。冬奧會(hui) 賽道使用冰狀雪,且賽道坡度非常陡,一般都在30度以上。運動員一旦發生事故,滑雪醫生要身背超過15公斤重的救援背包,在4分鍾之內(nei) 來到運動員身邊。這個(ge) 過程中,僅(jin) 靠普通的滑雪技能遠遠不能滿足救援任務。滑雪能力是基礎,醫療救援能力是核心。
此次冬奧會(hui) ,昌平區醫院共派出4名醫生參與(yu) 醫療保障工作,主要負責北京冬奧會(hui) 延慶賽區海坨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醫療保障工作。海坨山主賽道全長2950米,海拔最高點2198米,垂直落差894米,難度在世界範圍內(nei) 名列前茅,在這樣的極難環境下,滑雪訓練是滑雪醫生們(men) 的第一項必修課。
從(cong) 2018年起,劉佳超和他的隊友們(men) 平均每年冬天至少有4周的時間前往指定地點參加相關(guan) 培訓。 “賽道很長,雪道特別陡,一旦有運動員或工作人員在賽場賽道上摔倒或受傷(shang) ,需要我們(men) 迅速到達現場,因此滑雪醫生首先得有很好的滑雪技能,才能順利到達現場,對傷(shang) 員進行救治。”
隊友馬俊是昌平區醫院骨一科副主任醫師,已參加工作10多年,麵對各種骨科問題都能從(cong) 容淡定應對,卻對滑雪皺了眉頭。他說,海坨山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難度非常大,“這樣的難度對於(yu) 普通滑雪愛好者來說,是難以勝任的,再加上冰狀雪的雪況,所以可能站都站不住。”
高難度的賽道情況、高標準的技能要求,以及高強度的訓練任務,正是這3年多來,每一名冬奧醫療保障“夢之隊”成員所要麵對的。訓練的過程,各種大傷(shang) 小傷(shang) 也成了隊員們(men) 的家常便飯。
除了掌握滑雪技能,對於(yu) 滑雪醫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急救任務。按照國際雪聯的要求,醫生們(men) 需要在4分鍾內(nei) 到達傷(shang) 者身邊,實施緊急救治,並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將傷(shang) 者轉離賽場。
“最重要最緊急的是搶救生命,同時,要保證賽事的正常運行。”劉佳超說。在如此緊急的時間內(nei) ,團隊合作尤為(wei) 重要,但是對於(yu) 來自不同科室、不同專(zhuan) 業(ye) 的醫生們(men) 來說,這種默契卻不是一兩(liang) 天就能建立起來的。為(wei) 此,醫生們(men) 還建立起了一套“先到主導”救治模式。
馬俊給記者舉(ju) 例說明,“比如,我先到達病人身邊,其他醫生就要聽我的安排,我要具備非常好的判斷能力和救治能力,以及很好的組織協調能力。”經過一次次反複的磨合訓練,如今,他們(men) 一個(ge) 眼神、一個(ge) 手勢就能明白彼此間的用意,真正達到了一種無言的默契。
隨著更多的經驗積累,隊伍不斷壯大。中國滑雪醫生能走出國門,到國外參加其他國家舉(ju) 行的大型賽事保障,包括奧運會(hui) 的高山滑雪保障,是隊員們(men) 的共同心願。
昌平區醫院醫務科科長閆秋芬表示,“大家對此次奧運保障任務信心滿滿,定會(hui) 為(wei) ‘雙奧’之城,為(wei) 我們(men) 的‘雙奧’人,為(wei) 我們(men) 的城市增光。”
3個(ge) 冬季,近百個(ge) 日夜的訓練,無數次計時4分鍾的驚心動魄,隻為(wei)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上一展中國第一代滑雪醫生的風采,實踐這支隊伍在海坨之巔對生命的敬畏與(yu) 守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