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隻賣9塊9”的“隔離險”,葫蘆裏裝著什麽藥

發布時間:2022-01-27 10:16: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隔離1天補貼1000元,居家躺著賺錢。”“花9塊9買(mai) 個(ge) 安心。”聽起來是不是很動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一種俗稱“隔離險”的保險產(chan) 品,以保費低、保額高、易投保等作為(wei) 營銷賣點,在網絡上不斷升溫,受到消費者青睞。“隔離險”真像宣傳(chuan) 的那麽(me) 靠譜嗎?會(hui) 不會(hui) 暗藏風險?記者進行了調查。

  “隔離險”熱銷,低保高賠成營銷利器

  疫情之下,一些居民因為(wei) 防控要求,需要居家隔離或者集中隔離。由於(yu) 隔離風險的存在,“隔離險”的受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有的第三方保險平台月均投保超過6萬(wan) 件。

  “隔離險來一份,人家被隔離是焦慮,你被隔離是賺錢。”“59元買(mai) 的隔離險,居家隔離期間賠了2800元!”……記者在不少社交平台上都看到了此類與(yu) “隔離險”有關(guan) 的信息推介。

  記者看到,互聯網平台上推薦的“隔離險”,投保門檻較低,保費有的僅(jin) 需9.9元,大多也隻需數十元。保障時間方麵,有的幾十天,有的長達1年,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被隔離,可以每天獲得幾百元至1千元不等的賠償(chang) 。此類保險往往同時保障確診、意外傷(shang) 害等情況。

  在一些旅遊出行平台上,乘客在購買(mai) 機票或者火車票時也會(hui) 被提醒是否購買(mai) “隔離險”。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從(cong) 本質上來看,市麵上常見的“隔離險”都是一年期以內(nei) 的意外險附加一定的隔離責任。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yu) 養(yang) 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表示,疫情之下,保險公司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開發相應的產(chan) 品,具有積極意義(yi) 。“隔離險”熱銷,是因為(wei) 消費者保險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有更好的風險保障。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銷售規模不斷擴大,“隔離險”產(chan) 品出現了價(jia) 格惡性競爭(zheng) 的苗頭。你賣19.9元,我就賣9.9元,有的公司甚至推出了4元的產(chan) 品。

  好銷路背後有“套路”,理賠難等被吐槽

  目前市麵上的“隔離險”看起來很美,似乎被隔離了就能獲賠,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記者在一些網絡投訴平台上看到不少關(guan) 於(yu) “隔離險”的投訴,其中理賠難以及購買(mai) 機票、火車票被強行搭售等成為(wei) 投訴重點。

  保險公司和一些營銷人員在推銷“隔離險”時,往往將“隔離獲賠”作為(wei) 最大賣點進行宣傳(chuan) ,卻對產(chan) 品的各種限製條件淡化處理。

  記者注意到,在騰訊微保平台上銷售的大地產(chan) 險的一款“隔離險”產(chan) 品,其產(chan) 品銷售頁麵上“隔離200元/天”被用粗體(ti) 大字標識,非常顯眼,但一些“免責事項”字體(ti) 卻很小。仔細閱讀這款產(chan) 品的條款發現,被集中隔離但未自費支付隔離費用、居家隔離等情況都不在給付責任範圍內(nei) 。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多地的防疫政策中,密接集中隔離是免費隔離,“隔離險”將免費隔離、居家隔離等列為(wei) 免賠責任的話,意味著消費者投保了“隔離險”也無法獲賠,保險就失去了意義(yi) 。

  記者梳理發現,市場上在售的“隔離險”大多在宣傳(chuan) 時突出所謂低保費、高保額特點,理賠的種種限製條件卻隱藏在銷售頁麵“查看更多”下的《投保須知及聲明》和《保險條款》中,消費者若不仔細查看,很容易忽視。

  在一些消費者看來,“隔離險”的推出是好事,可以在疫情期間獲得更多保障。但從(cong) 產(chan) 品宣傳(chuan) 和理賠情況來看,一些保險公司有些走偏了,應該把心思更多花在做足保障和做好服務上。

  強化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

  一些保險從(cong) 業(ye) 人員表示,保險公司從(cong) 穩健經營出發為(wei) 保險產(chan) 品設置免責條款是可以理解的,但應按法律要求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如果在產(chan) 品宣傳(chuan) 銷售時刻意淡化或隱藏免責條款,容易導致銷售誤導,引發理賠糾紛。“這是保險業(ye) 的老問題了,該好好整頓一下了。”專(zhuan) 家表示,保險公司在設置免責條款時,內(nei) 容要細致準確,讓消費者一看就懂。在投保流程設計上,無論是紙質保單還是手機投保,對需要重點提示的關(guan) 鍵信息,要在顯眼位置提示。

  慧擇壽險商品中心總經理王寅建議,消費者在購買(mai) 保險產(chan) 品時要認真查看保險條款,注重查看條款對被保險人的限定和要求,確保自己滿足投保規則。同時,仔細閱讀免責條款,有不明白的可以要求銷售人員解釋說明。

  對於(yu) 一些“隔離險”產(chan) 品在定價(jia) 方麵出現的隨意性,記者了解到,主要原因在於(yu) 缺乏經驗數據積累,精算定價(jia) 基礎不足。

  針對保險行業(ye) 問題,近年來監管部門采取多項措施,重點之一就是嚴(yan) 查產(chan) 品開發設計嚴(yan) 重缺乏經驗數據基礎,追求營銷效果,炒噱頭、蹭熱點等。

  受訪人士表示,要強化監管,對行業(ye) 在售的“隔離險”產(chan) 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麵核查清理,重點查處違法違規及嚴(yan) 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本源,強化合規經營意識,提升產(chan) 品開發管理水平。(記者譚謨曉、王淑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