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肥胖,家庭是第一道防線
“肥胖危害很大,肥胖孩子再回到正常體(ti) 重真的很難,需要很大毅力。所以,我們(men) 要防患於(yu) 未然,一定要將兒(er) 童肥胖防控關(guan) 口前移。”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yang) 與(yu) 健康所研究員劉愛玲在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健康中國行動集中宣教活動中指出,肥胖不僅(jin) 是體(ti) 形不美觀,更重要會(hui) 影響兒(er) 童的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還會(hui) 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日前,教育部印發的《生命安全與(yu) 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而生命安全與(yu) 健康教育內(nei) 容主要涉及健康行為(wei) 與(yu) 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yu) 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傳(chuan) 染病預防與(yu)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應急與(yu) 避險等5個(ge) 領域,其中預防兒(er) 童肥胖被列為(wei) 重點目標。
數據顯示,我國有近20%的兒(er) 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已成為(wei) 影響我國兒(er) 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眾(zhong) 所周知,兒(er) 童肥胖可增加高血壓、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骨關(guan) 節病、惡性腫瘤等許多慢性病風險。那麽(me) ,家長如何引導兒(er) 童均衡飲食,實現兒(er) 童肥胖的綜合預防和幹預?怎樣為(wei) “小胖墩”科學減重?
兒(er) 童肥胖屬於(yu) “營養(yang) 不良”,是“能量過剩”並非“營養(yang) 過剩”
兒(er) 童肥胖屬於(yu) “營養(yang) 過剩”?“營養(yang) 不良包括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營養(yang) 不足,也就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營養(yang) 不良,主要是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表現為(wei) 身高低於(yu) 同齡孩子,消瘦、低體(ti) 重等。第二種是微量營養(yang) 素缺乏,隱性饑餓就是體(ti) 內(nei) 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這是我國兒(er) 童目前麵臨(lin) 的主要營養(yang) 問題之一。第三種形式就是超重肥胖。所以,肥胖屬於(yu) 營養(yang) 不良。”劉愛玲解釋說,將肥胖列為(wei) 營養(yang) 不良,是由於(yu) 能量攝入多消耗少,過剩能量在體(ti) 內(nei) 轉化成脂肪引起肥胖;而且肥胖兒(er) 童往往喜歡吃肉和油炸食品,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所以容易缺乏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肥胖隻是能量過剩,而不是營養(yang) 過剩,應屬於(yu) 營養(yang) 不良。
預防孩子肥胖,家長需遠離四大誤區
誤區一:胖孩子限製吃肉就好。“有些家長認為(wei) ,既然肥胖是脂肪增多導致的,那飲食中隻要限製脂肪攝入就好,這是個(ge) 誤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馬揚在宣教活動中指出,臨(lin) 床上常遇到一些家長問已限製孩子吃肥肉了為(wei) 什麽(me) 孩子還是很胖,其實在肥胖的飲食治療中,除應限製脂肪攝入外,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兒(er) 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期,既要滿足孩子生長發育需要的能量,又得防止攝入能量過剩,所以在醫生開具飲食處方時,會(hui) 充分考慮到兒(er) 童的年齡、身高、體(ti) 重、基礎代謝、血液生化等指標以及家庭生活習(xi) 慣和運動習(xi) 慣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膳食營養(yang) 計算。
誤區二:隻要運動量夠就能減肥。有些人認為(wei) 隻要運動量夠了,消耗了足夠熱卡就能減重,這也是一個(ge) 誤區,“這會(hui) 引起兩(liang) 方麵的不良影響,一是認為(wei) 運動量夠就不限製飲食,導致體(ti) 重控製不佳;二是有時過量劇烈運動反而易導致食欲大增,吃得更多,更不利於(yu) 減肥。”馬揚解釋說,每天保持40-60分鍾的持續中等強度運動最有效。中等強度運動,指能引起呼吸和心率增快的運動,包括快走、慢跑、跳舞、遊泳、平地騎自行車等。中等強度運動時能說話但不能唱歌,劇烈運動時不能唱歌且說話困難。
誤區三:使用減肥藥。馬揚表示,有些家長盲目聽信廣告,給孩子使用減肥藥物,有些減肥藥可抑製大腦內(nei) 飽食中樞、減少饑餓感,有些減肥藥是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加排泄。但無論是哪種減肥藥,其副作用都較大,都不建議兒(er) 童青少年使用。
誤區四:忽視孩子心理行為(wei) 和家庭生活方式的改變。馬揚指出,由於(yu) 肥胖導致的兒(er) 童心理問題呈逐年增多趨勢,家長們(men) 在幫助孩子控製體(ti) 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兒(er) 童心理健康。家長不僅(jin) 要幫助孩子改善飲食、運動,對家庭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也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保持健康體(ti) 重。
兒(er) 童肥胖需界定是否為(wei) 病理性,孩子若有體(ti) 重生長偏離應就醫
馬揚介紹,對於(yu) 孩子屬於(yu) 單純性肥胖還是病理性肥胖,醫學上是有界定標準的。
1.身高標準體(ti) 重是WHO推薦的評價(jia) 10歲以下兒(er) 童肥胖的最好指標,該方法以身高為(wei) 基準,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數作為(wei) 該身高人群的標準體(ti) 重;大於(yu) 10%為(wei) 超重切點,大於(yu) 20%為(wei) 肥胖切點;當超過該標準體(ti) 重的20%-29%為(wei) 輕度肥胖,30%-49%為(wei) 中度肥胖,50%以上為(wei) 重度肥胖。但10歲以上兒(er) 童,身體(ti) 形態指標和體(ti) 重成分發生較大變化,身高和體(ti) 重的關(guan) 係變化很大,因此不能用該法來評價(jia) 肥胖。
2.體(ti) 重指數(BMI)是指體(ti) 重和身高平方的比值(kg/m2),目前被國際上推薦為(wei) 診斷肥胖的最有用指標。當BMI>同年齡、同性別的第95百分位數可診斷肥胖;第85-95百分位數為(wei) 超重,並具有肥胖的風險。
馬揚表示,臨(lin) 床中有95%-97%的患兒(er) 屬於(yu) 單純性肥胖,應與(yu) 中樞神經係統、內(nei) 分泌代謝失常及遺傳(chuan) 病引起的繼發性肥胖相鑒別。因此,在臨(lin) 床上進行肥胖診斷時應根據病史(出生史、喂養(yang) 史、家族史),膳食和生活方式調查,體(ti) 格檢查(有些繼發性肥胖兒(er) 童有特殊體(ti) 征),人體(ti) 測量學指標,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協助診斷。除了進行鑒別診斷外,由肥胖引起的並發症也需引起關(guan) 注。
目前,北京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中心已和北京市西城區轄區中小學建立了關(guan) 於(yu) 肥胖兒(er) 童的轉診綠色通道,如果兒(er) 童在幼兒(er) 園、學校或社區門診進行定期體(ti) 格檢查時發現有體(ti) 重生長偏離的,家長覺得兒(er) 童有超重或肥胖風險的,都可到兒(er) 童保健門診或營養(yang) 門診來就診,並進行詳細的體(ti) 格發育評估和營養(yang) 谘詢。
家長做好5件事,加強對“小胖墩”的生活幹預
家庭在兒(er) 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中的作用非常關(guan) 鍵,馬揚提醒廣大家長:1.要了解一定的健康營養(yang) 知識(比如不同食物的熱卡、營養(yang) 素含量、如何搭配等),掌握兒(er) 童健康膳食的製作方法;2.需要掌握讓兒(er) 童能夠把健康膳食吃到肚子裏的引導和示範技巧;3.家長需要給兒(er) 童提供寬鬆健康的家庭氛圍和健康生活方式,讓兒(er) 童每天都有一定運動量;4.家長需定期帶兒(er) 童進行健康監測,如有並發症或繼發性肥胖的兒(er) 童,要在專(zhuan) 業(ye) 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並且定期隨訪,監測體(ti) 格生長指標、實驗室指標和影像學指標。
馬揚建議,加強對“小胖墩”的生活幹預,家庭應從(cong) 這些日常生活入手。
1.糾正不良飲食習(xi) 慣: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xi) 慣、生活方式,比如減慢進食速度、改正偏食、避免晚餐過飽、少吃夜宵、少吃零食、少吃煎炸食物和洋快餐等。
2.家庭飲食療法: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膳食方案可滿足孩子的基本營養(yang) 、能量和生長發育需要。①能量分配: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40%-45%、蛋白質30%-35%,優(you) 質蛋白最好能占50%左右。②應選擇體(ti) 積大、飽腹感強、熱能低的黃瓜、菜花、西蘭(lan) 花、胡蘿卜等蔬菜類食品,以滿足孩子食欲、避免饑餓感、通暢大便。
3.運動療法:純控製飲食不易減輕體(ti) 重,應適量增加跑步、爬樓梯、跳繩等運動。運動量應以運動後輕鬆愉快、不感疲勞為(wei) 原則,避免劇烈運動而增加食欲。
4.心理治療:家長應鼓勵兒(er) 童堅持控製飲食和加強運動的健康生活習(xi) 慣,或通過減肥冬令營、夏令營等幫孩子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學會(hui) 自我管理體(ti) 重。
5.藥物治療:不推薦給孩子用減肥藥降低食欲或增加消耗,應對症遵醫囑進行專(zhuan) 業(ye) 的藥物治療。
孩子們(men) 即將進入2022年寒假,也將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節日——春節。專(zhuan) 家提醒,這時也是兒(er) 童體(ti) 重最難把控的時期,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的防治離不開家長的共同參與(yu) 和支持,因為(wei) 醫生根據孩子肥胖程度和是否伴有並發症等開出的膳食、運動處方和藥物等治療手段,能否正確執行、執行頻率和依從(cong) 性如何,主要還是依靠家長。因此,為(wei) 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men) 一定要重視兒(er) 童肥胖的預防和控製,千萬(wan) 不要因為(wei) 一時鬆懈而前功盡棄。(全媒體(ti) 記者 王凱 耿興(xing) 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