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比賽的“氣象窗口期”(冬奧有我)
氣象服務是保障冬奧會(hui) 順利舉(ju) 辦的一項重要工作。從(cong) 曆屆冬奧會(hui) 來看,因高影響天氣如大風、大雪、大霧等推遲賽事的情況並不少見。如何避開高影響天氣、在高影響天氣背景下找到適宜賽事舉(ju) 辦的“氣象窗口期”,成為(wei) 我們(men) 氣象預報員最重要的工作。
就以我所負責的跳台滑雪項目的氣象預報為(wei) 例,由於(yu) 跳台滑雪項目對風速要求很高,風速不能超過每秒4米的風險閾值。如果比賽時風力超過閾值,會(hui) 影響運動員的空中飛行姿態、著陸動作和比賽成績,甚至會(hui) 威脅到運動員的安全。我的主要工作是精準找到風速小於(yu) 每秒4米的比賽“窗口期”,供組委會(hui) 對比賽時間進行調整、優(you) 化等。
這是一份極具挑戰的工作。本次冬奧會(hui) ,一些賽區是複雜山地地形,比賽要求根據各項賽事對氣象要素的不同需求,實行“一場一策”“一項一策”,即對每一場、每一項賽事精準預報。複雜山地氣象精準預報是國際公認難題,人們(men) 常用“百米不同天”“一天變四季”來形容山地氣象。對預報員來說,要實現精準預報,麵臨(lin) 巨大挑戰。
在大陸性冬季季風氣候主導下,崇禮多大風、低溫天氣。如何在大風天氣條件下,特別是在未來1—3個(ge) 小時內(nei) ,找準適宜比賽的、風速小於(yu) 每秒4米的賽時“窗口期”?從(cong) 2017年冬季開始,北京冬奧會(hui) 張家口賽區氣象中心的36名預報員便開始在賽區進行實戰預報訓練,收集賽區觀測數據、構建山地氣象預報模型等。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布設了11套冬奧專(zhuan) 用氣象觀測設備,捕捉每一條賽道從(cong) 起點到結束點的氣象要素變化,加上各類激光測風雷達、微波輻射計、風廓線等設備,形成了立體(ti) 監測網絡,為(wei) 預報員提供大量實況數據。再加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zhuan) 項研發團隊研發的高精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型、多源氣象數據快速集成融合模型、預報誤差人工智能訂正模型等關(guan) 鍵技術方法,構建了冬奧氣象預報技術體(ti) 係,並實現逐10分鍾更新,為(wei) 精準預報提供了科技支撐。
(作者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首席氣象預報員、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場館氣象預報組組長段宇輝,本報記者李紅梅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