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發布時間:2022-02-10 09:1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冬奧發布廳】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dong) 侯珂珂

   “在全球都在努力減少氣候變化給當今世界帶來的影響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在體(ti) 育、在中國、在北京切實實現。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對於(yu) 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月9日舉(ju) 行的國際奧委會(hui) 與(yu) 北京奧組委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際奧委會(hui) 企業(ye) 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li) ·薩魯瓦女士如是評價(jia) 北京冬奧會(hui) 在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上所做的努力與(yu) 取得的成效。

   瑪麗(li) ·薩魯瓦表示,我們(men) 希望北京冬奧會(hui) 能在可持續發展方麵發揮領先作用。同時,我們(men) 也希望賽事能成為(wei) 一個(ge) 促進主辦國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承辦賽事是一個(ge) 非常好的契機,讓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得以展示。現在,這一漫長的旅程來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在賽事準備和運行過程中都強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碳中和,並最大限度地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的遺產(chan) ,對很多場館進行再利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達到中國的最高標準。此外,還有低碳交通、低碳能源的可持續解決(jue) 方案。北京冬奧在整個(ge) 向未來前進的旅程當中,是一個(ge) 重大的裏程碑。

   瑪麗(li) ·薩魯瓦還讚揚了本次冬奧會(hui) 對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hui) 場館的重新利用。她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會(hui) 讓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成為(wei) 未來的一個(ge) 典範。她相信,這對場館再利用是一個(ge) 非常有意義(yi) 的模式,而且對未來長期再利用這些場館也是一個(ge) 非常有意義(yi) 的模式。在這裏看到的所有場館,都在舉(ju) 辦不同的體(ti) 育賽事,包括被再利用成為(wei) 冬奧場館的夏奧場館。而且在未來,這些場館不僅(jin) 僅(jin) 可以舉(ju) 辦體(ti) 育賽事,還可以舉(ju) 行娛樂(le) 文化活動。這些模式從(cong) 往屆幾十年的賽事沿用至今,所有特點都在這屆北京冬奧會(hui) 賽事中被融合起來。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ti) 策劃部部長李森在今天的發布會(hui) 上表示,“綠色辦奧”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的全過程。踐行“綠色辦奧”的實踐和成果,用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來概括:一是低碳管理,二是生態保護。籌辦6年多來,北京通過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同時采取林業(ye) 碳匯、企業(ye) 捐贈等方式實現碳補償(chang) ,從(cong) 而保障了北京冬奧會(hui) 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

   李森介紹,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水上項目比賽場館“水立方”如今變成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的冰壺場地。“水立方”創造性地實現了“水冰轉換”,成為(wei) 夏奧遺產(chan) 變身冬奧場館的典型。北京冬奧會(hui) 一共利用了6個(ge) 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可以說為(wei) 低碳場館樹立了樣板。

   他還介紹,記者們(men) 最熟悉的主媒體(ti) 中心,也體(ti) 現了低碳的理念。如同其他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一樣,這座場館使用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也就是綠電。這些綠電全部來自張家口,正所謂“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