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元資產擺上“貨架” 房企趕時點出清風險?
本報記者 王麗(li) 新
盤點內(nei) 部資源,逐一擺上“貨架”,是開發商出清風險、實施自救的關(guan) 鍵一役。2月9日,市場再度傳(chuan) 出消息,世茂集團計劃出售倫(lun) 敦金融城的Christ Church Court大樓,放售價(jia) 3.4億(yi) 英鎊(約29.3億(yi) 元人民幣)。
此前的公開數據顯示,世茂集團一個(ge) 月內(nei) 三次公告資產(chan) 處置結果,合計金額達46億(yi) 元;融創中國也處置了杭州、上海、武漢及昆明等多處資產(chan) ,其中有明確交易金額的滬杭三個(ge) 項目回籠資金26.8億(yi) 元。此外,中國奧園、雅居樂(le) 等多家千億(yi) 元級房企的相關(guan) 資產(chan) 也在尋求買(mai) 家。據不完全統計,幾家房企已售待售資產(chan) 已超千億(yi) 元量級。
“市場各方對風險出清都很期待,但優(you) 質房企此時會(hui) 更為(wei) 理性,不會(hui) 采用過去邊收購邊盡調的方式,這是盲目擴張時代為(wei) 搶奪資產(chan) 而采用的手段,有些房企已經吃到了苦果。”某不願具名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房企風險基本出清還需要一段時間。中指研究院企業(ye) 事業(ye) 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預判,年中前後房企風險將基本出清。
合作項目並購空間大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當下優(you) 質央企、國企手裏都有一份收並購項目清單,但除一二線城市核心商業(ye) 物業(ye) 外,住宅項目以及綜合業(ye) 態項目多是合作型項目。
從(cong) 去年10月底開始,融創中國的資產(chan) 處置進入高頻階段,比如將杭州兩(liang) 項目股權轉讓給合作方濱江集團,回籠資金16.73億(yi) 元;世茂集團和雅居樂(le) 均退出了2009年的昔日中國總價(jia) 地王廣州亞(ya) 運城項目,該項目另一合作方中海地產(chan) 以37億(yi) 元接盤,持股提升至73.33%,成為(wei) 最大股東(dong) 。
“合作項目是並購市場的開端,因為(wei) 並購發起方對於(yu) 項目具體(ti) 情況十分熟悉,且一般並購行為(wei) 發生後才能解除項目層麵的資金監管,因此合作項目並購空間不小。”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經測算,以10家高信用公司為(wei) 樣本,涉及的少數股東(dong) 權益總計高達7452億(yi) 元,即便不考慮資產(chan) 增值,保守估計,這10家高信用公司需要付出1304億(yi) 元並購合作項目的股權。
由此可見,合作項目並購市場不小,疊加當下市場尚未進入銷售回升期,現金流異常珍貴的現實,為(wei) 防止並購為(wei) 自身帶來風險,房企謹慎出手實屬正常。
“並購難點是買(mai) 賣雙方對風險與(yu) 收益的衡量。購買(mai) 方要權衡項目的收益、風險,如果條件不夠優(you) 厚,折價(jia) 不夠,項目本身不夠優(you) 質,購買(mai) 方收並購的積極性就會(hui) 比較弱。”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yu) 收並購,由於(yu) 政策明確支持優(you) 質房企發行收並購債(zhai) 券及收並購貸款,資金已不是最主要製約因素,關(guan) 鍵還是項目本身是否優(you) 質,折價(jia) 力度是否夠大,項目風險情況等。
當前並購成交項目尚少
自2021年12月份,人民銀行與(yu) 銀保監會(hui) 聯合出台通知“鼓勵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做好重點房地產(chan) 企業(ye) 風險處置項目並購的金融支持和服務”後,市場各方對此均有較高期待。但亦如遠洋集團管理層“不是為(wei) 了並購而並購”的表態,更多房企收並購會(hui) 根據自身業(ye) 務布局、市場行情,謹慎出手。
對於(yu) 目前收並購成交項目較少的原因,在劉水看來,一是雙方接洽、盡調、談判需要時間,大宗交易,需要決(jue) 策流程,需要一定時間;二是項目本身情況也影響成交,如一些項目不夠優(you) 質,或者項目風險比較高,或者折價(jia) 不夠等;三是當前市場環境下,市場需求不振,去化壓力較大,收購方對收並購項目會(hui) 更加謹慎。
劉水認為(wei) ,開發經營能力強的央企、國企在積極尋找機會(hui) 並購。並購貸的登場,將加速收並購步伐,但並購案例的批量出現尚需時日。那麽(me) ,房企將會(hui) 在何時將風險基本出清呢?
“在年中前後,房企風險將基本出清。”劉水表示,第一,近期房地產(chan) 金融政策隻是微調,如支持並購債(zhai) 券等,央企、國企率先受益,整個(ge) 市場及金融機構的預期並沒有發生改變,金融機構避險情緒仍然較重,市場銷售沒有顯著回暖,年初房企的資金壓力依然較大,不排除仍有房企發生債(zhai) 務違約;第二,下一步,大概會(hui) 在二季度,為(wei) 防止房地產(chan) 市場硬著陸、扭轉預期、使房地產(chan) 對宏觀經濟起穩定器作用,在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下,因城施策促進行業(ye) 良性循環將更加積極,各地需求和供給的支持信貸政策會(hui) 有實質性落地,房地產(chan) 市場流動性將逐漸恢複。
“由於(yu) 2022年上半年依然處於(yu) 房企債(zhai) 務到期的高峰階段,房企的資金壓力仍然較大,隨著銷售的回暖,預計下半年開始房企現金流壓力將逐步緩解。”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時間內(nei) 房企隻能盡力保持資金流動性,維持企業(ye) 運營。而風險徹底出清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給房企時間和空間調整業(ye) 務模式、負債(zhai) 結構,市場企穩也仍需時間。(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