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資管新規今年落地實施 投資者如何適應全新理財市場

發布時間:2022-02-11 08:58:00來源: 經濟日報

  投資者如何適應全新理財市場

  本報記者 馬春陽

  曆經三年多的過渡期後,《關(guan) 於(yu) 規範金融機構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已於(yu) 今年正式落地實施。這意味著,投資者以前熟悉的保本保息理財產(chan) 品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全麵淨值化產(chan) 品將成為(wei) 資管行業(ye) 的主旋律,投資者也將迎來更多的選擇和回報空間。

  打破剛性兌(dui) 付、估值采用市值法,全麵淨值化的產(chan) 品會(hui) 帶來哪些變化?對投資者有哪些影響?投資者又該如何更好地適應全新的理財市場?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

  樹立風險意識

  資管新規於(yu) 2018年4月正式發布,從(cong) 投資範圍、杠杆約束、信息披露等多個(ge) 方麵做了要求,旨在防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和推動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從(cong) 投資者的角度看,資管新規的核心內(nei) 容就在於(yu) 打破“剛性兌(dui) 付”,過去銀行理財產(chan) 品承諾的類似於(yu) “保本保息”“零風險”等都成了過去式。

  作為(wei) 國內(nei) 資管行業(ye) 轉型發展的主體(ti) ,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轉型與(yu) 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可謂息息相關(guan) 。據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持有理財產(chan) 品的投資者數量(僅(jin) 統計2018年10月1日之後發行的理財產(chan) 品)達7125.71萬(wan) ,其中個(ge) 人投資者達到7096.84萬(wan) 人,占比高達99.59%。

  在資管新規出台之前,我國銀行理財產(chan) 品很多為(wei) 預期收益型產(chan) 品(保本型),其特點在於(yu) 不管銀行投資結果盈利與(yu) 否,產(chan) 品到期後都將按投資者購買(mai) 產(chan) 品時承諾的收益率支付收益給投資者。而在資管新規的要求下,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不再有固定收益率,投資者自己承擔一部分風險,自負盈虧(kui) 。

  這就意味著曾經習(xi) 慣了銀行保本型理財“穩穩的幸福”的投資者們(men) ,必須摒棄曾經保本保息的理財觀念,盡快樹立風險意識,才能適應新的市場、新的規則、新的產(chan) 品。

  光大證券金融業(ye) 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對記者表示,對投資者來說,保本型理財產(chan) 品不複存在,有助於(yu) 其投資行為(wei) 更好地適配真實風險偏好。過去資金池模式下,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獲得相同預期收益,產(chan) 品收益並未真實對應其實際風險承受能力,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實際上放棄了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同時,池化運作並不能做到風險跨期切割,存在潛在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理財淨值化運作後,產(chan) 品收益映射資產(chan) 端實際表現,投資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應自身投資訴求的產(chan) 品。

  “資管行業(ye) 打破剛性兌(dui) 付是大勢所趨,投資者不能盲目追求收益。”資管研究員袁吉偉(wei) 對記者表示,未來投資者所麵臨(lin) 的投資理財決(jue) 策會(hui) 更複雜,一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可能回流到存款,其他投資者可能重新選擇部分低風險的理財產(chan) 品。總之,投資者需要更好地了解理財產(chan) 品特性,購買(mai) 與(yu) 自身風險偏好相符的產(chan) 品。

  對於(yu) 未來銀行理財市場在產(chan) 品端的變化,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雪花認為(wei) ,購買(mai) 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投資者相對於(yu) 其他理財產(chan) 品的購買(mai) 者來說風險偏好相對較低,因此風險較低的固收類產(chan) 品預計會(hui) 更加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同時“固收+”類產(chan) 品因將部分資產(chan) 投資於(yu) 權益類產(chan) 品以增厚產(chan) 品收益,因此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這類產(chan) 品相對於(yu) 純固收產(chan) 品將更受歡迎。另外,創新類產(chan) 品也將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例如此前發布的REITs主題、養(yang) 老主題理財產(chan) 品均受到投資者的熱捧,隨著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運作向公募基金對齊,其發行的產(chan) 品種類也將不斷豐(feng) 富。

  資管機構同台競技

  我國資產(chan) 管理行業(ye) 的參與(yu) 主體(ti) 廣泛,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後,包括銀行、基金、信托、保險資管等機構資產(chan) 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各類資管機構將同台競技,如何用自身特色贏得投資者,服務好投資者也成為(wei) 各類資管機構接下來展業(ye) 麵臨(lin) 的必答題。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隨著各機構完成淨值化轉型,具備主動管理優(you) 勢的機構具備更強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其中在產(chan) 品設計、資產(chan) 配置能力方麵突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有望脫穎而出。

  中基協此前發布的《2020年全國公募基金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在受調查人群中,個(ge) 人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為(wei) “從(cong) 存款轉入”“新增收入”,分別有76.3%和74.5%的投資者符合此選項;“從(cong) 銀行理財產(chan) 品轉入”以及“從(cong) 股票轉入”為(wei) 次選擇,分別有37.6%、35.8%的投資者選擇,可見公募基金正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光大保德信固收低風險投資部總監沈榮表示,從(cong) 公募基金的角度看,由於(yu) 其投資者對淨值化產(chan) 品的接受程度較高,投資者教育較為(wei) 完善,淨值化轉型對公募基金的規模衝(chong) 擊將較小,加上近年來互聯網銷售平台對公募基金的宣傳(chuan) ,公募基金客戶群體(ti) 進一步擴大。未來公募基金將繼續發揮其規範運作、投研體(ti) 係成熟、投研實力相對突出的優(you) 勢,為(wei) 投資者提供更加專(zhuan) 業(ye) 的標準化資產(chan) 管理服務。

  “資管新規對基金產(chan) 品投資資產(chan) 集中度、投資範圍、產(chan) 品分類、產(chan) 品質押融資等方麵進行了規範,對投資者來說,投資公募產(chan) 品更加透明、規範,但同時對投資者專(zhuan) 業(ye) 知識要求也相對較高,會(hui) 在基金選擇與(yu) 底層資產(chan) 分析方麵考驗投資者。”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指出。

  當然,作為(wei) 資管市場多年的“主力軍(jun) ”,銀行理財產(chan) 品依然存在吸引力。植信投資研究院副院長劉濤認為(wei) ,銀行理財產(chan) 品總體(ti) 穩健、準入門檻較低、線下銷售渠道對中老年客戶更具親(qin) 和力、客戶群體(ti) 黏性較高等;同時,近年來一些大中型銀行也在不斷增強自身投研能力,或與(yu) 外部專(zhuan) 業(ye) 投顧合作,由於(yu) 主打中低風險理財產(chan) 品,加之以固定收益類產(chan) 品為(wei) 主,資產(chan) 標的安全性更高,其產(chan) 品收益的波動性總體(ti) 可控。

  麵對眾(zhong) 多資管機構,投資者又該如何抉擇?袁吉偉(wei) 表示,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應根據機構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選擇資管產(chan) 品,諸如銀行理財一直都是非常穩健的,比較適合風險偏好比較低的投資者;公募基金投研能力更強,在權益資產(chan) 的把控上更專(zhuan) 業(ye) ,想要配置權益資產(chan) ,可以購買(mai)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屬於(yu) 私募產(chan) 品,門檻較高,主要適合高淨值客戶。

  加強投資者教育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金融產(chan) 品類型將越發豐(feng) 富、結構更加複雜、產(chan) 品展示方式也會(hui) 更加專(zhuan) 業(ye) ,對普通投資者理財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去年9月30日,財政部發布《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相關(guan) 會(hui) 計處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的會(hui) 計處理,將嚴(yan) 格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IFRS9)。該新規已於(yu)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統一規範了各類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的估值方式,進一步推進從(cong) 攤餘(yu) 成本法轉向市值法的進程。

  “在此前產(chan) 品估值通常使用攤餘(yu) 成本法下,理財產(chan) 品底層資產(chan) 溢價(jia) 與(yu) 折價(jia) 會(hui) 在其剩餘(yu) 期限內(nei) 平均攤銷並每日計提收益,因此理財產(chan) 品的淨值曲線相對平滑,但並未實時反映底層資產(chan) 的收益表現。如今,采用市值法的產(chan) 品隨投資標的淨值上下波動,更真實反映市場變化,可充分向投資者展示產(chan) 品的淨值風險。”陳雪花指出。

  對於(yu) 曾習(xi) 慣通過預期收益率挑選產(chan) 品的投資者,現在又該如何挑選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陳雪花表示,首先,投資者可以看理財產(chan) 品的業(ye) 績比較基準,它是衡量產(chan) 品在某一期間內(nei) 的業(ye) 績中樞,通常有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近三個(ge) 月年化收益率等指標;其次,投資者還可以查看理財產(chan) 品的淨值走勢,一款好的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投資目標更偏向於(yu) “穩”,其淨值曲線一般呈現平穩向上的趨勢;最後,新產(chan) 品發售時沒有曆史業(ye) 績做比較,投資者還可以參考業(ye) 績比較基準來判斷收益目標。

  “理財產(chan) 品從(cong) 預期收益型轉化為(wei) 淨值化運作,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更真實的風險收益反饋,潛在的淨值波動也將加大,甚至不排除個(ge) 別產(chan) 品階段性破淨可能,投資體(ti) 驗可能受到影響。對銀行來說,在剛兌(dui) 文化尚未完全破除的情況下,投資者教育已成為(wei) 保證資管新規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王一峰坦言。

  王一峰進而對投資者建議:當麵臨(lin) 更多元選擇,投資者應結合風險偏好,選擇與(yu) 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chan) 品;同時,當前理財產(chan) 品銷售管理更加規範,對產(chan) 品屬性、業(ye) 績比較基準等信息披露更為(wei) 完善,投資者購買(mai) 前應仔細了解相關(guan) 產(chan) 品信息;此外,對於(yu) 部分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如果確實對保本產(chan) 品有較強需求,可考慮轉為(wei) 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替代產(chan) 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