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移民春聯暖心濃濃情
【“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活動】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文攀 光明日報通訊員 錢友輝
春節期間,在寧夏賀蘭(lan) 山腳下,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福寧村的趙鴻文化大院熱鬧得很。聽說寧夏文聯和寧夏書(shu) 畫院的藝術家們(men) 要來寫(xie) 春聯、送祝福,移民群眾(zhong) 一早就在這兒(er) 等候。“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大夥(huo) 兒(er) 心裏都有盼頭,討副春聯就是討個(ge) 好寓意、好彩頭,來年更紅火。”福寧村村民趙順義(yi) 說。
春節期間,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文明辦、文旅廳、文聯等單位聯合舉(ju) 辦的“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賞年畫過大年”新年畫作品聯展等活動,首場便來到移民安置區閩寧鎮,讓脫貧群眾(zhong) 感受新年裏的“文化味兒(er) ”。
“共產(chan) 黨(dang) 幫我們(men) 搬出大山脫了貧,我想要一副感黨(dang) 恩的對聯”“我盼來年的日子繼續紅紅火火”……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爭(zheng) 相選擇中意的春聯和“福”字請藝術家們(men) 書(shu) 寫(xie) 。麵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熱切的眼神,書(shu) 畫家們(men) 不顧嚴(yan) 寒,稍加停筆暖手繼續書(shu) 寫(xie) ,筆力雄健、氣韻生動,將平安與(yu) 祝福送給當地居民。
不遠處的閩寧鎮遊客服務中心,60幅來自全國各地的2022年新年畫作品正在大廳內(nei) 展示,不時有遊客拿起手機,和展示的年畫合影。此外,現場還組織了為(wei) 群眾(zhong) 拍攝、贈送全家福照片活動,氣氛歡樂(le) 祥和。
寧夏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宋琰堅持書(shu) 寫(xie) 對聯送祝福20多年。他告訴記者,前些年,顏色絢麗(li) 、花紋多樣的印刷對聯走俏,手寫(xie) 對聯相對被冷落。然而,一次文化下鄉(xiang) 活動中,他在寧夏南部山區一個(ge) 鄉(xiang) 鎮農(nong) 貿市場裏,眼見群眾(zhong) 排著長隊,就為(wei) 等一副中意的手寫(xie) 對聯。“在和大家的互動中,我漸漸感受到,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好了,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參與(yu) 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也高了,生活更講究,也更有追求了。”宋琰感慨道。
閩寧鎮移民群眾(zhong) 趙鴻說,20多年前,鄉(xiang) 親(qin) 們(men) 拖著全部家當搬離大山,來到一馬平川的賀蘭(lan) 山下紮根。剛來時日子窮,過年請不到專(zhuan) 業(ye) 書(shu) 法老師來寫(xie) 春聯,即便如此,貼春聯也決(jue) 不湊合。來自不同縣區的移民一商量,字寫(xie) 得好的人主動擔起寫(xie) 春聯的任務,他們(men) 跑到鎮上買(mai) 來紅紙和筆墨,寫(xie) 好春聯後再挨家挨戶送。就是這樣一件小事,拉近了移民之間的感情。
這幾年,移民們(men) 不愁吃不愁穿,漸漸攢起了“精神財富”。2002年,趙鴻開始籌辦秦腔劇團,農(nong) 閑時,他就帶著村民一起看大戲、寫(xie) 書(shu) 法。漸漸地,他的文化大院越來越有人氣,喝茶、排劇、下象棋、練曲子,文化活動讓移民的日子越來越充盈。“人心齊了,活法兒(er) 也不一樣了。比起從(cong) 前掙點錢就喝小酒、搓麻將的日子,現在才是物質精神雙豐(feng) 收。”趙鴻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