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清雪除冰保暢通 全力穩供暖意濃

發布時間:2022-02-14 13: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國迎來一輪大範圍雨雪天氣,各地各部門積極應對——

  清雪除冰保暢通 全力穩供暖意濃

  2月1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等地迎來降雪。此輪大範圍雨雪天氣從(cong) 2月11日開始,自西向東(dong) 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具有降雪範圍廣、部分地區累計降雪量大等特點。在北方,降雪區域涉及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dong) 北地區等地,同時南方地區雨勢再度加強。未來幾天,華北中北部、內(nei) 蒙古中部偏南地區、東(dong) 北地區東(dong) 南部、新疆伊犁河穀、雲(yun) 貴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將迎來中到大雪,局地有暴雪。

  大範圍降雪天氣給交通運輸、城市運行和群眾(zhong) 生活帶來較大影響。11日,應急管理部發布通知,要求強化會(hui) 商研判、信息發布、應急準備和搶險救援等工作措施,切實做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工作。12日8時30分,中國氣象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各地氣象局根據實際研判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各地各部門加強值班值守,全力防範應對。

  為(wei) 春運返程和市民出行保駕護航

  正值春運期間,人員流動性大、出行範圍廣。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加強交通秩序維護管理,組織除冰除雪,為(wei) 春運返程、市民出行保駕護航。

  2月11日起,甘肅、新疆境內(nei) 多地相繼出現降雪天氣,多條國省幹線出現積雪。甘肅省酒泉公路事業(ye) 發展中心立即組織人員赴急彎、陡坡等易結冰路段清除積雪。降雪程度較大的新疆哈密片區第一時間安排機械、人員上路清雪除冰,其中S22線從(cong) 11日淩晨即開始除雪,清除積雪3.6萬(wan) 立方米,除雪裏程112.8千米。

  由於(yu) 部分高速公路封閉,改乘鐵路出行的旅客與(yu) 春運返工返崗客流疊加,各大車站客流有不同程度增加。鐵路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多措並舉(ju) 應對。受降雪影響的京廣高鐵北京至石家莊段、張家口至大同高鐵、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鐵等線路采取不同等級的降速運行,確保列車行車安全。

  華北地區各大車站及時啟動除雪應急預案。北京西站提前對站內(nei) 空調、供水、飲水等設備進行檢查、維保,確保候車室溫度適宜;站台隨時掃除積雪,在電梯口、站台等重點區域增加人員引導和安全廣播提示等,保障旅客乘降安全。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站、包頭站等開足空調和暖風機器,為(wei) 旅客擋風防寒。山西大同、朔州、忻州所在地各客運車站安排專(zhuan) 人與(yu) 當地交通部門24小時聯係,及時通過公交、公路大巴、出租車等“點對點”轉運旅客,保障旅客順利出行。

  南方多地鐵路部門也針對北方降雪天氣啟動相應預案。江西南昌鐵路部門動態調整列車開行數量,最大限度減少北方寒潮雨雪對客貨運輸秩序的影響。針對北方雨雪天氣可能造成的列車晚點等情況,湖北武漢、漢口等站儲(chu) 備應急餐食,以做好晚點列車食品供給。武漢動車段、武昌客車車輛段列車檢修人員提前對列車采取防凍措施,維護好列車上的空調供暖等服務設施,保證旅客乘車舒適。

  針對本輪大範圍降雪天氣,民航各級單位科學製定保障方案,實時調整航班運行方案。首都機場在飛行區內(nei) 提前安排備勤人員近200人、除雪車輛55輛、除冰車輛56輛,儲(chu) 備除冰液1000噸。在石家莊機場,12日夜間剛開始下雪,除冰雪現場指揮部就迅速行動,采取人機結合、多種大型機械組合作業(ye) 等方式,及時清掃,確保跑道、滑行道始終處於(yu) 適航狀態。截至13日17時,首都、大興(xing) 機場分別完成航空器除冰150餘(yu) 架次,天津、石家莊機場分別完成航空器除冰近60架次。

  北京市交通和城市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啟動雨雪天氣應急預案,儲(chu) 備充足除雪物資,加強公共交通運力儲(chu) 備,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截至13日下午,全市共出動人員3.9萬(wan) 人次、多功能除雪車等作業(ye) 車輛3773車次、人工除雪設備2.3萬(wan) 台次。同時,全力保障涉奧道路通行順暢,特別關(guan) 注涉奧場館(場所)、奧運專(zhuan) 用道、橋區、匝道等重點區域,防止路麵結冰。

  全力保障居民取暖和能源供應

  群眾(zhong) 冷暖無小事,供暖保供係民生。針對本輪降雪降溫,相關(guan) 部門密切關(guan) 注天氣變化,係統部署安排,全力保障居民取暖和能源供應。

  北京市要求各區城市管理委督促轄區內(nei) 供熱單位,根據天氣預報,合理調節供熱係統,提前升溫運行。針對重點點位,增加巡查巡檢頻次,強化應急搶修力量,特別是對於(yu) 老舊管線等薄弱環節,做好應急準備。

  河北省要求有關(guan) 部門緊盯老舊小區及醫院、養(yang) 老院等重要場所,加強供熱管網維修維護,切實保證熱源熱網穩定運行。密切關(guan) 注偏遠農(nong) 村、城市困難群眾(zhong) 等重點地區和群體(ti) 的防寒救助工作,確保不讓一戶群眾(zhong) 受凍。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提前與(yu) 分公司調度組、中繼能源站、各熱源廠溝通負荷需求,供熱設備提前升溫。

  煤炭供應方麵,2月12日,朔黃鐵路管內(nei) 神池南至肅寧北、黃大線降小到中雪,太師莊至黃驊港及黃萬(wan) 線降中到大雪。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提前下達調度命令,根據降雪情況及時啟動除雪預案,共計出動除雪人員360餘(yu) 人,有效保障能源運輸通道暢通。

  為(wei) 確保電力可靠供應,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及時啟動雨雪冰凍預警應急響應,2.7萬(wan) 餘(yu) 名電力保障人員與(yu) 330名國網支援人員堅守崗位,攜1868輛搶修車輛、182台發電車,全麵做好城市運行供電保障。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加大低溫大雪天氣下市區供暖、供氣、供水等民生行業(ye) 重點用戶安全用電檢查,切實保障用戶可靠用電。

  針對冬奧場館保障,國網北京電力運用北京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台,實時調取各場館、點位、重要線路等電力保障運行情況,實現保障範圍全域覆蓋、信息全景展示、數據全要素感知、指揮全過程管控。

  中石油長慶油田第三采氣廠開足馬力組織生產(chan) ,各生產(chan) 班組安排專(zhuan) 人定時定點巡護,確保特殊天氣下管線安全運行。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北京分公司提前部署,嚴(yan) 格按照巡檢內(nei) 容和路線依次逐點進行巡檢,不間斷記錄參數,準確監控進出站壓力、供氣溫度、小時流量等,保證管道及設備安全受控、平穩運行。

  加強農(nong) 情調度減輕災害影響

  本輪降雪降溫給華北地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怎樣影響?專(zhuan) 家分析指出,當前華北冬小麥仍在越冬期,抗寒能力較強,降溫不會(hui) 造成小麥凍害。入冬以來,降水集中在黃淮及其以南地區,華北大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土壤失墒快,此次降雪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對小麥安全越冬有利。春節以來北方大部氣溫偏高、光照充足,設施蔬菜長勢良好,此次降雪預計持續時間短,大部地區降雪強度小,不會(hui) 造成大麵積棚室受損、蔬菜受凍,對設施蔬菜生產(chan) 影響總體(ti) 有限,但對設施老舊的大棚可能會(hui) 有影響。

  2月11日,河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通知,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要把做好降雪和大風降溫天氣防範工作作為(wei) 當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重要任務,積極落實各項防災減災關(guan) 鍵技術措施,切實減輕災害影響,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保證“菜籃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安全。

  在石家莊,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和微信群等方式向各縣區農(nong) 業(ye) 部門和農(nong) 戶發布《陰雪天氣棚室蔬菜管理技術建議》,指導農(nong) 戶及時進行管理和維護。“當前,石家莊市的溫室早春茬蔬菜正處於(yu) 定植期、越冬一大茬蔬菜正處於(yu) 結果期,在管理上一定要引起注意。”石家莊市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何建永說。

  受強冷空氣影響,廊坊市出現寒潮以及低溫、大風、降雪等災害性天氣,為(wei) 了保障冬小麥生產(chan) ,最大程度降低損失,廊坊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第一時間組織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深入田地,查看麥田苗情長勢。文安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研究員薑太昌建議麥農(nong) 待小麥返青後及時進行中耕鋤劃作業(ye) ,以提高地溫,促苗早生根早分蘖,盡快由弱轉壯。

  滄州是京津蔬菜供應基地。大範圍降雪天氣出現後,滄州市農(nong) 技部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到重點種植基地查看情況。在南皮縣烏(wu) 馬營鎮範家村鹽堿地家庭農(nong) 場,經營者李國慶正和農(nong) 場工作人員一起忙著清除大棚上的積雪。“在農(nong) 技員的指導下,我們(men) 還控製了蔬菜澆水的次數,在保證水分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棚內(nei) 濕度。同時開啟了全部供暖設備,並對幼苗加蓋了二層塑料膜,以防止棚內(nei) 出現凍害。”李國慶說。

  此外,各地也加強農(nong) 情調度,就農(nong) 作物防凍、抗災開展技術指導,最大限度避免低溫雨雪天氣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不利影響。

  (綜合本報記者李紅梅、陸婭楠、劉誌強、邱超奕、冉永平、丁怡婷、鬱靜嫻、邵玉姿報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