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共建“一帶一路”培養語言人才(新論)

發布時間:2022-02-21 09: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語言作為(wei) 溝通工具,是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大力培養(yang) 掌握黨(dang) 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的國際化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一帶一路’等對外急需的懂外語的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管理人才”。語言作為(wei) 溝通工具,是實現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的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men) 更加重視外語人才的儲(chu) 備和培養(yang)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語言多種、文化多樣,很多地方的通用語言或官方語言屬於(yu) “小語種”。目前,我國的小語種人才儲(chu) 備相對欠缺,加快與(yu) 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更加重視小語種,不僅(jin) 要在學科建設、專(zhuan) 業(ye) 建設、課程教學等方麵持續完善、加大投入,同時要為(wei) 學習(xi) 小語種的學生在實習(xi) 、就業(ye) 等方麵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保障。特別是要為(wei) 包括小語種在內(nei) 的外語專(zhuan) 業(ye) 人才更好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搭建平台、暢通渠道。讓外語人才有更大的舞台、更廣闊的天地,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奉獻青春和力量。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無論是推動“硬聯通”“軟聯通”還是增進“心聯通”,都需要以語言服務作為(wei) 支撐,也離不開建立在語言研究基礎上的國別與(yu) 區域研究。這要求我們(men) 培養(yang) 的外語人才不僅(jin) 要掌握語言,更要對語言背後的社會(hui) 文化、風土人情、習(xi) 俗習(xi) 慣等加以深入的理解認識與(yu) 調查研究。特別是在推動規則銜接和加強政策協調方麵,語言背後的民族文化、價(jia) 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因素顯得更加重要。隻有熟悉當地政策與(yu) 國情、了解當地曆史和文化,並通曉國際規則、熟練運用外語、精通中外談判和溝通,才能在相關(guan) 領域的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培養(yang) 更多具備法律、經貿、金融、管理、科技、曆史、新聞等專(zhuan) 業(ye) 背景的複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已經成為(wei) 高校外語人才培養(yang) 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培養(yang) 跨學科的複合型外語人才,不僅(jin) 是推動具體(ti) 合作的需要,也是加強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yi) 。精準傳(chuan) 播取決(jue) 於(yu) 有效敘事,有效敘事依賴於(yu) 語言通達。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受眾(zhong) ,隻有用他們(men) 聽得懂、能接受的語言深入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原則、方式等,才能真正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這就要求外語人才不僅(jin) 要充當語言的翻譯,更要充當文化的使者,以多語種為(wei) 基本工具實現分眾(zhong) 化、精細化、定製化的精準傳(chuan) 播,激發情感共鳴和價(jia) 值共鳴,更好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從(cong) 而增強國際傳(chuan) 播的親(qin) 和力和實效性。

  語言的魅力是巨大的,在達意的同時還可以傳(chuan) 情,在通事的同時還可以通心。“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平台,外語人才尤其是小語種人才大有可為(wei) 。構建與(yu) 共建“一帶一路”相適應的外語教育戰略,培養(yang) 、造就、儲(chu) 備一批掌握黨(dang) 和國家方針政策、具有全球視野的複合型外語人才,必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