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 全國人大代表楊莉“梔”招讓洞庭湖“漁民上岸”
(兩(liang) 會(hui) 人物)長江十年禁漁 全國人大代表楊莉“梔”招讓洞庭湖“漁民上岸”
中新網嶽陽2月20日電 題:長江十年禁漁 全國人大代表楊莉“梔”招讓洞庭湖“漁民上岸”
記者 傅煜
位於(yu) 南洞庭湖的湖南嶽陽湘陰縣青山島水域,執法船所經之地,接連有魚兒(er) 躍出水麵,有的甚至“闖”入船艙。幾個(ge) 月前,在隨當地漁政部門調研途中,全國人大代表、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金洲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楊莉見到了這一幕。
隨著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啟動,洞庭湖部分區域魚類數量顯著增長。眼見湖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退捕漁民的生活又成了楊莉繞不開的牽掛。她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要對漁民進行更精準的就業(ye) 幫扶,讓他們(men) “上得了岸,紮得了根,致得了富”。
楊莉是土生土長的洞庭湖農(nong) 民。履職十多年來,她持續為(wei) 洞庭湖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奔走發聲,提出的相關(guan) 建議曾推動湖區“漁民上岸”;她曾將洞庭湖水、湖區生態地圖等帶入全國兩(liang) 會(hui) 會(hui) 場,向外界展示洞庭湖的最新治理成果。
近年來,隨著官方一係列安居解困政策的鋪開,楊莉也見證了被稱為(wei) “天吊戶”的湖區漁民生活巨變。“告別了‘水上漂’,漁民們(men) 終於(yu) 過上居有定所的穩定生活,就醫、養(yang) 老和子女讀書(shu) 等實際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jue) 。”
2021年是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的第一年。洞庭湖區各級政府正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方式,讓退捕漁民“安居又樂(le) 業(ye) ”。“沒有田地,是這些漁民轉型轉產(chan) 需要解決(jue) 的首要問題。”楊莉在調研中發現,因為(wei) 文化、技能水平低,一些年紀稍長的漁民再就業(ye) 問題相對突出。
作為(wei) 村裏的致富帶頭人,數年前,楊莉看準梔子的經濟價(jia) 值,在田間地頭建起實驗室、成立合作社,用統一供應種苗、社員培訓、收購產(chan) 品等方式,帶領湖區農(nong) 民發展梔子種植產(chan) 業(ye) 脫貧致富。而今,合作社農(nong) 民可實現每畝(mu) 增收近3000元。
漁民沒有田地,楊莉就四處搜羅拋荒的土地信息,積極促成農(nong) 民、漁民各自以土地、勞力參股,合作社提供技術和種苗的三方合作,讓長期“靠水吃水”的漁民上岸後有了新出路。
經過培訓,當地退捕漁民馮(feng) 林著很快適應了在梔子種植基地的新工作,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務工收入。這樣的安穩日子,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為(wei) 了免除種植戶的後顧之憂,楊莉承諾對梔子果進行回收,開發出梔子茶飲、梔子油等精深加工產(chan) 品推向市場。2021年,偶然接觸到電商直播的楊莉開始嚐試直播帶貨,由此帶來產(chan) 品銷量的暴增,讓她又思考著如何通過直播平台讓更多優(you) 質農(nong) 特產(chan) 品走出湖區。
“農(nong) 產(chan) 品千萬(wan) 不要爛在地裏,一定要把它變成商品,讓農(nong) 民的荷包鼓起來!”楊莉深信,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村電商大有為(wei) 。今年兩(liang) 會(hui) ,她還要呼籲相關(guan) 部門通過加強流量傾(qing) 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舉(ju) 措,加大對農(nong) 村電商的支持力度;通過強化政策引導、技能培訓,提高農(nong) 民的網絡銷售能力,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走得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