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團隊發現水星存在磁暴與環電流
科技日報北京2月17日電(記者代小佩)北京大學地球與(yu) 空間科學學院宗秋剛教授研究團隊發現水星存在磁暴與(yu) 環電流,破解了近半個(ge) 世紀的謎題。相關(guan) 研究成果於(yu) 17日分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和《中國科學:技術科學》(Sci China Tech Sci)上。
磁暴是太陽風與(yu) 磁層相互作用所引發的磁場擾動,是眾(zhong) 多空間天氣事件中最具危害性的一種。目前,土星、木星磁層中的數千到數十萬(wan) 電子伏特的捕獲離子所組成的環電流的存在已在觀測中得到證實。因此,與(yu) 之相關(guan) 的磁暴現象能否發生在太陽係乃至整個(ge) 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磁層,成為(wei) 目前極具研究價(jia) 值的課題之一。
在太陽係中,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也是最小的行星,擁有和地球類似的內(nei) 稟磁場,可抵禦太陽風衝(chong) 擊並形成磁層。然而,由於(yu) 水星的磁場強度不到地球磁場的百分之一,它所支撐的磁層在空間尺度上要比地球磁層小數十倍。此外,水星的大氣層近乎逃逸殆盡,無法提供顯著電離層。此前,學界普遍認為(wei) ,水星磁層過小,無法容納被穩定捕獲的能量粒子,因此傾(qing) 向於(yu) 認為(wei) 水星不存在環電流和磁暴。
宗秋剛團隊綜合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信使號(MESSENGER)水星探測器為(wei) 期5年的觀測數據。觀測顯示,水星的環電流在向陽麵呈分叉狀,與(yu) 地球的赤道環電流在形態上有很大差異,這一形態與(yu) 試驗粒子模擬結果高度吻合。這主要是在強太陽風壓縮水星磁層的條件下,質子經曆Shabansky軌道導致的。這些觀測結果為(wei) 水星磁層中存在環電流提供了確鑿證據。研究顯示,水星磁層中存在類似地球磁層中的環電流,並引發水星磁暴。研究結果對理解太陽係行星演化有重要啟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