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有善育”民心工程升級
幼兒(er) 是全社會(hui) 最柔軟的群體(ti) ,“幼有所育”是黨(dang) 的十九大列出的7項民生之首。在上海,隨著0—3歲托育服務、3—6歲學前教育以及科學育兒(er) 指導的不斷深入、加速升級,更高標準的“幼有善育”正在惠及更多幼兒(er) ,“學齡前兒(er) 童善育工程”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交口稱讚。
托育服務,有力托起最柔軟群體(ti)
2021年,浦東(dong) 新增48所公辦園辦托班(共51個(ge) 班級),新增8所民辦園辦托班(共9個(ge) 班級),而全上海已有200多所開設托班的公辦園,覆蓋上海16個(ge) 區。
0—3歲,既是社會(hui) 最柔軟的部分,也是家庭養(yang) 育難題最多的階段。麵對新形勢下傳(chuan) 統以家庭為(wei) 主的嬰幼兒(er) 照護受到的挑戰,以及人民群眾(zhong) 對托育機構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期待,2018年,上海率先開始托育服務體(ti) 係建設,出台托育服務指導意見、管理辦法和設置標準。
3年來,上海托育服務機構從(cong) 300多家發展到1000餘(yu) 家,托額從(cong) 8990個(ge) 增加到4.8萬(wan) 個(ge) 。其中近60%的機構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務,超過60%的機構是公辦園、民辦園開設的托班,全市90%以上的街鎮有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基本形成了幼兒(er) 園開設托班為(wei) 主、普惠性資源為(wei) 主導的托育服務格局。
“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是我們(men) 努力的目標。‘幼有善育’的‘善’,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兒(er) 童發展為(wei) 本,‘育’的核心就是讓教育的價(jia) 值及專(zhuan) 業(ye) 都體(ti) 現在教育養(yang) 育過程中。”在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看來,從(cong) “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體(ti) 現的不僅(jin) 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擔當,更是將最科學的嗬護給予最柔軟人群的專(zhuan) 業(ye) 。
幼兒(er) 園開設的托班價(jia) 格較低、質量較高,是最受家長歡迎的托育服務形式,但這不是簡單地將小班前移,更不是在形式上增加一個(ge) 托班。
“對於(yu) 新入托的幼兒(er) ,我們(men) 都會(hui) 采取漸進式陪伴,把前兩(liang) 周設為(wei) 家長全程觀摩期,讓家長以觀察者的身份陪伴在幼兒(er) 身邊,減輕他們(men) 的分離焦慮。”靜安區延長路東(dong) 部幼兒(er) 園園長林麗(li) 告訴記者,可別小看這兩(liang) 周的觀摩期,其間積累的素材匯成了每個(ge) 幼兒(er) 的個(ge) 體(ti) “檔案”,這不僅(jin) 是接下來教師了解幼兒(er) 的絕佳渠道,也能幫很多家長了解到一些平時不注意的小細節。
位於(yu) 弄堂裏的延長路東(dong) 部幼兒(er) 園,是上海為(wei) 緩解入托難題而開設托班的近700所幼兒(er) 園中的一所。幼兒(er) 園讓來時不停哭著喊家長的幼兒(er) ,“玩”到不想離開。
托育服務屬於(yu) 社會(hui) 服務範疇,存在多元需求。在構建公益服務體(ti) 係的同時,上海也科學規範引導市場參與(yu) 。2018年以來,上海鼓勵有條件的機構提供托育服務,共有300多家社會(hui) 舉(ju) 辦的托育機構取得《依法開展托育服務告知書(shu) 》。2019年7月,上海市教委又啟動托育市場規範整治工作,共指導66家機構納入管理,47家機構轉型,堅決(jue) 關(guan) 停84家存在重大隱患的機構。
在資源供給的同時,質量保障同樣重要。上海市教委和人社局聯手加強托育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職前培養(yang) 和職後培訓,累計培訓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1萬(wan) 人次。培訓包含不少於(yu) 72課時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和不少於(yu) 40課時的職業(ye) 道德培訓。在已取得《依法開展托育服務告知書(shu) 》的機構中,從(cong) 業(ye) 人員100%持證上崗。
2020年9月,上海又出台《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2021年,上海90%以上街鎮建成了普惠性托育點。到今年,上海全市將有50%的幼兒(er) 園開設托班。一個(ge) “政府引導、家庭為(wei) 主、多方參與(yu) ”的托育服務新格局,正有力踐行著“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承諾。
學前教育,改革在兒(er) 童成長關(guan) 鍵處發力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接近100%,一批“老師好、孩子好、環境好、服務好、口碑好、就近好”的“六好”幼兒(er) 園不斷湧現……2021年,上海又陸續推出學前教育新一輪發展係列指導性文件,為(wei) 推進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打響了“發令槍”。
在滿足“有園上”後,學前教育的“善育”體(ti) 現在哪裏?在上海市徐匯區宛南實驗幼兒(er) 園,“善育”從(cong) 幼兒(er) 每天最尋常的喝水開始。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幼兒(er) 飲水習(xi) 慣、飲水量等,著重開展觀察、記錄、分析後的循證改進;聚焦幼兒(er) 生活自理、生活習(xi) 慣、生活探索等多個(ge) 維度開展係列活動,小班“我愛喝水”、中班“你會(hui) 飲水嗎”、大班“生活中的水”,以“無限生活中的專(zhuan) 注培育”打好幼兒(er) 發展的底色。
在金山區東(dong) 礁幼兒(er) 園,“善育”蘊含在每個(ge) 富有教育意義(yi) 的場景中。幼兒(er) 園的一條林間小路,就包含9種不同材質,鵝卵石、尖石、木樁、砂質、泥質、磚麵……為(wei) 的就是帶給幼兒(er) 盡可能豐(feng) 富的生活體(ti) 驗。
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郭宗莉認為(wei) ,學前教育是向下紮根的教育,“善育”就是要根據幼兒(er) 的成長規律,想方設法給幼兒(er) 創造有意義(yi) 的活動和情境,使幼兒(er) 一日生活的每個(ge) 環節都能體(ti) 現主動參與(yu) 。
將對質量的追求落實在每一天、每一個(ge) 活動中,在兒(er) 童成長的細微但關(guan) 鍵處發力,“善育”背後的一次次創新實踐,體(ti) 現的正是上海學前教育人對兒(er) 童深沉的愛。
一本繪本有多少種玩法?黃浦區思南路幼兒(er) 園園長吳聞蕾介紹,幼兒(er) 園的創新都是源自幼兒(er) 的需要。對於(yu) 翻畫麵和講述不同步的幼兒(er) ,教師製作了“折疊書(shu) ”,幫助幼兒(er) “閱”和“讀”同步,滿足幼兒(er) 閱讀的順序感。對理解故事主要線索有困難的幼兒(er) ,教師製作了“大大書(shu) ”,放大每一頁故事的背景,將畫麵背景與(yu) 故事角色的辨識形成對應關(guan) 係。對專(zhuan) 注時間短的幼兒(er) ,教師設計了“轉轉書(shu) ”,幫助他們(men) 以動作伴隨語言的方式集中注意力……細枝末節的設計,守護著的正是每一個(ge) 鮮活的生命。
今天,一個(ge) 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多元包容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已在上海基本建成。
為(wei) 使信息化賦能“幼有善育”,“園園通”已接入上海所有公辦園和80%的民辦園。智能設備將積極運用在幼兒(er) 園生活的各個(ge) 方麵,以更好地掌握幼兒(er) 運動、情緒、睡眠等情況,培養(yang) 幼兒(er) 良好的生活習(xi) 慣。
為(wei) 加大“幼有善育”人才培養(yang) ,2021年初上海學前教育學院正式成立,這裏將不僅(jin) 為(wei) 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培養(yang) 和輸送高水平的專(zhuan) 業(ye) 學前教育師資與(yu) 管理者,還將成為(wei) 學前教育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的“加油站”、學前教育理論研究與(yu) 學術創新的“策源地”。
科學育兒(er) ,做專(zhuan) 業(ye) 而有溫度的“育兒(er) 陪跑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ge) 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yu) 上海的寶媽寶爸來說,一條覆蓋0—6歲、為(wei) 嬰幼兒(er) 家庭量身打造的學習(xi) 成長線清晰可循。從(cong) 孩子出生,如何處置剛為(wei) 人父、為(wei) 人母時的焦慮,到嬰幼兒(er) 時期如何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習(xi) 慣,再到孩子走進幼兒(er) 園(學校)後如何不做“雞血爸媽”……
2021年,上海市科學育兒(er) 指導項目邁入第10年。上海已建立起“1+16+N”(1個(ge) 市級早期教育指導中心,16個(ge) 區建立900多個(ge) 早教指導站)的嬰幼兒(er) 早期教養(yang) 指導服務體(ti) 係,早教指導服務站覆蓋所有街鎮,為(wei) 本市適齡家庭提供免費、就近的科學育兒(er) 指導,公益性的線上科學育兒(er) 指導資源也逐步精準推送給每位有需求的家長。
如今,科學育兒(er) 項目線上、線下活動均有了不同版本,更適合當下家長的更迭。曾經以手機彩信形式給到家長的“育兒(er) 周周看”等學習(xi) 內(nei) 容,在2019年已全新升級為(wei) “育之有道”APP,不僅(jin) 保留了原先育兒(er) 周周看、自檢與(yu) 微視頻指導、精準推送育兒(er) 知識的功能,還全新推出專(zhuan) 家谘詢問答、全年線上講堂、線下活動報名等職能。
鄔先生有兩(liang) 個(ge) 男孩,大寶3歲多、二寶11個(ge) 月。他現在養(yang) 成了每天點開“育之有道”APP學習(xi) 科學育兒(er) 知識的習(xi) 慣。他坦言,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家長需要不斷學習(xi) 。現在不缺信息渠道,但內(nei) 容五花八門,家長難以判斷。而“育之有道”上有非常專(zhuan) 業(ye) 的育兒(er) 知識,“育兒(er) 周周看”“育兒(er) 知識”“育兒(er) 視頻”等欄目給了他很大幫助,遇到問題還可以直接在線上問權威專(zhuan) 家。
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茅紅美告訴記者,“育之有道”APP是集知識、記錄、谘詢、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一站式育兒(er) 平台。上海市0—6歲嬰幼兒(er) 家長每年享受公益免費的科學育兒(er) 指導精準推送超過100萬(wan) 次。
不僅(jin) 如此,上海市還不斷縮短家長與(yu) 線下科學育兒(er) 指導的距離,探索“15分鍾社區服務圈”,打造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的“五進”新模式。
茅紅美透露,平台未來還將推出積分體(ti) 係,聯合一些公益機構或企業(ye) ,將家長在“上海科學育兒(er) 指導”體(ti) 係的各子項目中參與(yu) 或學習(xi) 累積的成長積分轉化為(wei) 各種形式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做家長身邊專(zhuan) 業(ye) 而有溫度的‘育兒(er) 陪跑者’,才能共同助力孩子健康快樂(le) 地成長。”(本報記者 劉博智 計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