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隻此青綠》到“宋朝之美”

發布時間:2022-02-22 10:06:00來源: 福建日報

  2022年央視春晚,以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古名畫《千裏江山圖》為(wei) 創作背景的節目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驚豔了全國觀眾(zhong) 。這部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古風裝扮的舞者踏著音樂(le) 的節拍,輕甩水袖,搖曳翩躚,舉(ju) 手投足間步入宋畫意境,展現宋人風姿;舞者姿勢各異站立,化成了一片青綠色的山巒,立體(ti) 多元、生動傳(chuan) 神還原了《千裏江山圖》如詩如幻的風采……

  《千裏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18歲時完成的北宋青綠山水代表畫作。經過900多年的月缺月圓,漫長歲月的洗禮,這幅古代名畫青綠依舊——長卷畫幅之中一筆筆青綠描繪著錦繡江山,一道道墨痕飽含著家國情懷……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成為(wei) 春晚整台節目的爆點,點燃了觀眾(zhong) 的熱情。“《隻此青綠》演活了《千裏江山圖》,美得像畫一樣”“春晚最美的節目之一!《隻此青綠》刷爆朋友圈,10億(yi) 網友直呼驚豔”。《隻此青綠》迅速上了熱搜,引燃一波波網絡刷屏和轉發潮。很多文化評論說,這部可稱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博美學的現象級的詩劇,以“宋人氣質”“東(dong) 方美學”帶動“宋朝之美”火熱“破壁”與(yu) “出圈”。

  有文藝界人士分析《隻此青綠》火熱“出圈”,“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不僅(jin) 創造性轉化了《千裏江山圖》,更是基於(yu) 《千裏江山圖》,將中國傳(chuan) 統的製畫工藝、構成畫作的細節元素,以及為(wei) 完成一件藝術作品默默付出、無名無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勞作,全部細膩而精細地展現出來。雖是今人視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曠世名作《千裏江山圖》以及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與(yu) 北宋都城開封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追憶曆史蹤跡,緊跟宋人腳步,創作靈感來源於(yu) 《千裏江山圖》的《隻此青綠》,彰顯了清麗(li) 雅致的中式美學神韻,實現了古老文物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情感連接,推動了大宋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隻此青綠》能夠大獲成功,是因為(wei) 它在當下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富深厚寶藏,通過古老文物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情感連接,展現了宋代生活美學、中式傳(chuan) 統美學的神韻,推動大宋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複原了“東(dong) 方生活美學”。

  《隻此青綠》的主創人員說,這幾年宋代文化頗受歡迎,影視劇作品和藝術作品都重新審視這個(ge) 文化氛圍濃厚的朝代,但舞蹈領域的表達還比較少,所以他們(men) 創作《隻此青綠》就是希望用“青綠”還原宋文化的“高級感”。為(wei) 了創作該劇,展現宋代人的氣質,主創人員認真研究宋代的文化、工藝,在很多古書(shu) 古畫裏尋找蛛絲(si) 馬跡,捕捉之後轉化為(wei) 舞蹈語言,然後通過舞蹈演員,最終呈現在藝術舞台上,由演員表演時的衣角、動作,一顰一笑,眼神望出去的深度和遠度……展現出來,“我們(men) 也是《千裏江山圖》傳(chuan) 承的一分子”,這是“我們(men) 對文化的尊重”。

  如今,隨著傳(chuan) 統的古典文化的回歸和大眾(zhong)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親(qin) 近,人們(men) 漸漸發現,宋朝、宋朝之美對今人有著巨大的文化吸引力,由此“宋式生活美學”受到推崇,引發“宋朝熱”。

  我們(men) 知道,在中華曆史上,宋朝,是一個(ge) 文化藝術和生活美學都極為(wei) 發達的朝代。這正像陳寅恪先生所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yu) 趙宋之世”。宋朝,形成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藝術與(yu) 生活的通融構成了生活美學的源頭,特別是宋代士人的文化修養(yang) 和美學趣味為(wei) 後世所追慕。宋朝並重理想與(yu) 現實,兼備大俗與(yu) 大雅,可以說是最適合生活的朝代。在宋朝,以蘇軾、李清照、範寬等八位為(wei) 代表的群星閃耀的士大夫群體(ti) ,他們(men) 在不同文化藝術領域的開創,留給我們(men) 後世極為(wei) 豐(feng) 富的文化和精神遺產(chan) 。宋朝的理學、茶道、書(shu) 法、宋畫、名物、宋瓷、宋詞、雅集,體(ti) 現了兩(liang) 宋文明達到的高度。這些文化藝術、生活美學搭建起我們(men) 今天與(yu) 宋朝的聯係,使我們(men) 是如此親(qin) 近貼切地感受到“宋朝之美”。

  從(cong) 中國文化史上看,宋朝人雅致的生活範式,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花、香、畫、茶、瓷器方麵的儀(yi) 式,這即“宋式生活美學”的內(nei) 涵,也是“宋朝之美”的具體(ti) 體(ti) 現。

  這種宋人的生活藝術,表達著鮮明的中國文化的精神,透露出中國精神的本質。這體(ti) 現的是東(dong) 方人的快樂(le) 理想,是與(yu) 西方價(jia) 值觀、生活觀、藝術觀截然不同的東(dong) 方智慧……

  今天,傳(chuan) 統文化正在以各種文化樣式、藝術樣式回歸。《隻此青綠》的走紅,喚起了我們(men) 對代表古代中國文化高峰的宋代文化的尊崇與(yu) 向往,“宋代之美”更帶給我們(men)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和精神的靈感,而它們(men) 已作為(wei) 寶貴的傳(chuan) 統文化遺產(chan) 融入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之中,從(cong) 而使我們(men) 更加增強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與(yu) 文化認同。昊 昊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