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箭發射22顆衛星,如何實現?

發布時間:2022-02-28 10:41:00來源: 人民日報

  2月27日上午11時06分,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共搭載22顆衛星,創下我國一箭多星任務最高紀錄。

  專(zhuan) 家介紹,一箭多星是指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多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的單星發射相比,一箭多星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火箭運載能力,提高發射效率,降低發射成本。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難度較大,目前世界上隻有少數國家掌握。2015年我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首飛任務中,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的“一箭22星”,創造了新紀錄。

  長征八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型運載火箭。此次發射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為(wei)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無助推器狀態。火箭采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全箭長約48米,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0米,起飛重量約198噸,起飛推力約240噸,可實現太陽同步軌道3噸運載能力。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介紹,與(yu) 長八遙一火箭相比,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liang) 個(ge) 助推器,從(cong) 兩(liang) 級半構型變成了兩(liang) 級串聯構型。

  據介紹,此次發射共搭載了海南一號01和02星、大運號(星時代—17)衛星、文昌一號01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等22顆商業(ye) 衛星,主要用於(yu) 對地觀測、低軌物聯網通信、空間科學試驗,可提供資源調查、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支持、物聯網分散終端數據采集、在軌科學試驗和技術驗證、船隻信息收集處理等服務。

  一箭發射22顆衛星,如何實現?

  專(zhuan) 家表示,一次要將這麽(me) 多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首先要解決(jue) “乘客”在整流罩內(nei) 的布局問題。研製人員充分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3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nei) ,為(wei) 每顆衛星安排舒適的“座位”。

  此外,衛星到天上後要離開箭體(ti) ,在這個(ge) 過程中,要考慮衛星不同的解鎖方式和分離能源所帶來的運動偏差。研製團隊根據衛星布局,對所有箭體(ti) 和衛星偏差進行多輪仿真計算,設計了12次分離動作,確保22顆衛星安心“下車”。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星箭分離中長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22顆星如‘天女散花’一般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火箭的整流罩高度從(cong) 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guan) 鍵部位的受載降低了,有利於(yu) 提高任務的發射概率,從(cong) 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同時還是一發“共享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簡單地說就是‘拚車’方案,為(wei) 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商業(ye) 航天發射。此次發射極大降低了發射成本,商業(ye) 應用示範效應顯著。

  本報記者 馮(feng) 華 餘(yu) 建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