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救命藥入醫保,距離破解罕見病醫治難還有多遠
目前中國罕見病患者人數已達2000多萬(wan) ,每年新增患者超20萬(wan)
2022年跨年夜,山東(dong) 棗莊4歲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兒(er) 李佳樹收到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新年禮物”——順利注射靶向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成為(wei) 該藥納入醫保後全國首個(ge) 注射者。完成注射後,李佳樹母親(qin) 李秀花喜極而泣。
脊髓性肌萎縮症僅(jin) 是目前確認的7000多種罕見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yi) ,罕見病是指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1‰的疾病。中國罕見病聯盟的數據顯示,中國罕見病患者人數已達2000多萬(wan) ,每年新增患者超20萬(wan) 。
由於(yu) 臨(lin) 床上病例少、經驗少,導致高誤診、高漏診、用藥難等問題,罕見病往往被稱為(wei) “醫學的孤兒(er) ”。無特效藥、藥價(jia) 昂貴、藥品覆蓋率低、部分地區診療水平有限、罕見病專(zhuan) 業(ye) 人才不足等原因,成為(wei) 橫亙(gen) 在罕見病治療上的一座座大山。如何讓這一群體(ti) 實現病有所醫、醫有所藥、藥有所保,讓更多“天價(jia) 藥”變成患者可負擔的救命藥,罕見病保障體(ti) 係仍需不斷完善。
“天價(jia) ”救命藥納入醫保,患者家庭幸福感大幅提升
脊髓性肌萎縮症以脊髓和下腦幹中運動神經元變性、丟(diu) 失為(wei) 特征,是一種遺傳(chuan) 性神經肌肉疾病類的罕見病。中國脊髓性肌萎縮症在新生兒(er) 中發病率約為(wei) 1/6000到1/10000,目前約有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3萬(wan) 多名。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中國首個(ge) 獲批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進口藥物。患者第一年需要注射6次藥物,從(cong) 第二年開始每4個(ge) 月需注射1針。患兒(er) 在注射用藥後,運動能力會(hui) 有一定程度恢複。
李秀花說,她所在的病友群中有幾百人,幾乎都是患兒(er) 的家長。這些年來,大夥(huo) 每天都在群裏討論各自孩子康複治療情況,家長們(men) 期盼最多的就是救命藥能夠盡快引進國內(nei) 。
“2019年諾西那生鈉注射液被批準進入中國市場時,病友群內(nei) 一度沸騰,大家討論非常踴躍,當時感覺我們(men) 的孩子終於(yu) 有救了。”李秀花告訴記者,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當得知每針價(jia) 格70萬(wan) 元時,熱鬧的微信群一下子變得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群裏沒有人說話。
去年12月3日,在經過8輪談判後,該藥以3.3萬(wan) 元每針的“地板價(jia) ”進入新版醫保目錄。也是自那天起,許多脊髓性肌萎縮症病友群再次變得活躍。
目前,李佳樹已經完成了四針注射,病情逐漸有了好轉。每天陪孩子進行康複治療的李秀花,臉上也開始有了笑容。在沒有人攙扶的情況下,李佳樹能夠保持一段時間後背挺直坐姿。棗莊市婦幼保健院主管技師陸遠告訴記者,每次來醫院做康複治療,醫生都會(hui) 對李佳樹的身體(ti) 狀況進行評估,從(cong) 各項指標看,在使用靶向治療藥物後,孩子完成各種動作的質量有明顯改善。
李秀花說,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納入醫保後大幅降價(jia) ,讓更多家庭有能力給孩子治療。在康複一段時間後,與(yu) 李佳樹年齡相仿的孩子,都有了上學的可能,這讓家庭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有家歡喜有家憂,罕見病群體(ti) 尚有多種期盼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成立以來,國家醫療保障局每年一次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罕見病用藥也在調入之列。同時,通過對罕見病藥品談判準入,罕見病用藥價(jia) 格大幅降低。
今年進入醫保目錄的74種新藥中,除了廣受關(guan) 注的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用於(yu) 治療罕見病“法布雷病”的藥物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也一同納入醫保。“法布雷病”的發病概率僅(jin) 有1/47600到1/117000,在中國確診患者約幾百人,此前使用該藥治療的年度費用也在百萬(wan) 元以上。
然而,脊髓性肌萎縮症、法布雷病僅(jin) 僅(jin) 是7000多種罕見病中的兩(liang) 種,目前中國所有罕見病患者人數已達2000多萬(wan) ,每年新增患者超20萬(wan) 。大量罕見病用藥仍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或進入中國後暫未納入醫保,不少患者陷入無藥可用或麵臨(lin) 高額醫療負擔的困境。例如,用於(yu) 治療罕見病尿素循環障礙的藥物Ravicti苯丁酸甘油酯,在美國市場售價(jia) 達5273美元,年度使用費高達69.59萬(wan) 美元,即使進入國內(nei) 市場,也讓患者很難承受。
此外,即便是脊髓性肌萎縮症這類已納入醫保藥物能夠治療的疾病,患者也有期盼。記者了解到,諾華研發的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基因治療藥物索伐瑞韋(Zolgensma),患者隻需接受一次靜脈注射給藥,就能實現長期緩解甚至治愈。
由於(yu) 是一針治愈,索伐瑞韋的價(jia) 格遠比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高,目前在美國的定價(jia) 為(wei) 212.5萬(wan) 美元(約合人民幣1350萬(wan) 元),被稱為(wei) 製藥史上單價(jia) 最貴的藥物。目前該藥已經在全球近40個(ge) 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而在今年,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的公示中顯示,索伐瑞韋(Zolgensma)在中國遞交的藥物臨(lin) 床試驗申請已獲得臨(lin) 床試驗默示許可。
與(yu) 有藥但用不起藥的現實困難相比,更讓多數罕見病患者期盼的是,緩解當前無藥可治的“絕望”。記者了解到,在眾(zhong) 多罕見病中,隻有不到10%的疾病有治療藥物,大多數罕見病仍處於(yu) 無藥可醫的狀態。專(zhuan) 家認為(wei) ,從(cong) 藥物研發的角度來說,罕見病患者基數少、研發投入回報極低,導致醫藥企業(ye) 在罕見病藥物研發方麵動力不足。
突破罕見病醫治難關(guan) ,仍有諸多難題待解
用藥難、用藥貴,僅(jin) 僅(jin) 是治療罕見病諸多難關(guan) 中最為(wei) 顯而易見的,然而在這背後則是疾病確診難、藥物供給不足、專(zhuan) 業(ye) 人才匱乏等一係列深層問題等待破解。
首先是罕見病在確診環節存在難度。種類繁多、臨(lin) 床表現複雜多樣導致確診難,是罕見病診斷和治療麵臨(lin) 的首要難題。甚至有的罕見病患者,用了二三十年才確診。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北京醫學會(hui) 罕見病分會(hui) 主任委員丁潔表示,以黏多糖貯積症II型(MPSII)為(wei) 例,患者確診普遍麵臨(lin) 多次輾轉,有人甚至超過50次,從(cong) 開始就診到確診差不多要五六年時間。而MPSII導致的器官係統損傷(shang) 幾乎是不可逆的,如果能在疾病早期確診,給予及時的治療,可以阻止和延緩疾病進程,避免嚴(yan) 重並發症的出現。
其次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專(zhuan) 業(ye) 人才匱乏等問題進一步製約了罕見病的治療。多位受訪專(zhuan) 家指出,罕見病涉及血液、骨科、神經、腎髒、呼吸、皮膚及重症等多個(ge) 學科。由於(yu)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除東(dong) 部發達省份外,不少地區醫院的臨(lin) 床醫師普遍缺乏罕見病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多學科會(hui) 診機製也有待完善,導致無法第一時間給罕見病患者及時治療。
山東(dong) 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nei) 科遺傳(chuan) 代謝病與(yu) 罕見病專(zhuan) 業(ye) 主任趙玉英告訴記者,罕見病的診治不僅(jin) 涉及各專(zhuan) 業(ye) 的臨(lin) 床醫生,還需要護理、康複、營養(yang) 、遺傳(chuan) 、輔助生殖、檢驗、藥劑等多個(ge) 部門通力合作。即便相關(guan) 疾病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但經多個(ge) 領域專(zhuan) 家會(hui) 診後能盡快確診,並采取一定的康複措施,患者和家屬也不需要再花錢費力、盲目求醫。
第三是國內(nei) 藥企對於(yu) 罕見病藥物的研發稍顯滯後。從(cong) 2021年醫保目錄談判結果來看,納入醫保的治療罕見病的藥物中,絕大多數由國外藥企研發。由於(yu) 罕見病新藥開發難度大、單病種患病人數少、藥品用量小、市場規模不確定,國內(nei) 企業(ye) 的研發和生產(chan) 缺乏積極性。
全球生物技術行業(ye) 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2020年,全球開展的9704個(ge) 藥物臨(lin) 床開發項目中,從(cong) I期臨(lin) 床到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所需時間平均為(wei) 10.5年,而罕見病藥物的這一過程比其他藥品還要長4年。與(yu) 此同時,罕見病藥品的臨(lin) 床試驗還有樣本量小、異質性大、難招募等特點,這使得在臨(lin) 床試驗的任何一個(ge) 階段,篩查和隨機入組失敗率都明顯更高。
多位藥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罕見病藥物與(yu) 腫瘤藥物的研發時間、成本相差不大,但罕見病藥物麵對的市場小,國內(nei) 藥企的研發意願比較低。再加上目前國內(nei) 對罕見病藥品缺少政策支持,在生產(chan) 、研發環節缺少補償(chang) 和激勵機製,導致進入臨(lin) 床階段的罕見病藥物數量寥寥無幾。
多措並舉(ju) 形成政策合力,為(wei) 更多罕見病患者“兜底”
近年來,我國正積極推進針對罕見病群體(ti) 的醫療保障力度。2018年,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第一批罕見病名錄》,共涉及罕見病121種,為(wei) 中國醫療機構開展罕見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和康複,以及相關(guan) 科技研發、社會(hui) 保障、慈善救助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此外,相關(guan) 部門對罕見病治療藥品實施優(you) 先審評審批。短短幾年時間,60餘(yu) 種罕見病用藥獲批上市、40餘(yu) 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涉及25種疾病。這些藥品不僅(jin) 填補了相關(guan) 罕見病治療用藥的空白,也在悄然點亮一個(ge) 個(ge) 家庭的希望。
多位專(zhuan) 家建議,僅(jin) 靠單方力量解決(jue) 罕見病的醫療保障仍然不夠,未來需要在醫療體(ti) 係建設、醫藥研發、科研激勵、疾病防治宣傳(chuan) 等多渠道共同發力,讓一係列政策形成合力,才能為(wei) 更多罕見病患者“兜底”。
一是鼓勵各地盡快建立罕見病診療中心,形成多學科參與(yu) 的診療體(ti) 係。山東(dong) 大學齊魯醫院成立了罕見病診治中心,已經對多位罕見病患者實施了救治,尤其是多學科、多部門共同參與(yu) 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中華醫學會(hui) 兒(er) 科學分會(hui) 副主委羅小平指出,在醫療資源發達省份的部分三甲醫院,建立的罕見病診療中心診療水平已經與(yu) 歐美國家相當,這一模式需要在更多省份推廣。
二是完善扶持措施,激勵本土藥企罕見病藥物研發積極性。多位專(zhuan) 家認為(wei) ,對國內(nei) 藥企的罕見病藥物研發、生產(chan) ,應給予更多政策層麵的支持,在稅收減免、研發資金補貼等方麵進行引導。例如,治療罕見病藥物可享受稅收減免,減免金額上限為(wei) 該藥品相關(guan) 臨(lin) 床試驗費用的50%;為(wei) 罕見病新藥開辟審批“綠色通道”,藥物獲得上市批準後享有一定期限的市場獨占期等激勵政策。
三是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製度,切實減輕罕見病患者負擔。業(ye) 界共識認為(wei) ,要發揮商業(ye) 保險、社會(hui) 救助等多方作用。記者了解到,由於(yu) 近兩(liang) 年全國各地紛紛推出城市定製補充商業(ye) 險,一些地區的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治療時,費用在醫保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報銷,個(ge) 人負擔進一步減輕。
四是加強罕見病科普,讓罕見病在群眾(zhong) 的認知中“不罕見”。趙玉英說,在罕見病中有近80%是遺傳(chuan) 病,但大多數病人都談“遺傳(chuan) ”色變,相關(guan) 知識的普及,以及遺傳(chuan) 谘詢、高危家族產(chan) 前篩查和優(you) 生優(you) 育的宣教工作在一些農(nong) 村地區容易出現疏漏。在針對罕見病知識的科普上,未來還需要做大量普及性工作。(邵魯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