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更新上線

發布時間:2022-03-02 09:4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源豐(feng) 富、開放擴容、全部免費——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更新上線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周世祥

  提起“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不少師生家長都不陌生。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教育部緊急開發建設了“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提供專(zhuan) 題教育和課程教學兩(liang) 大類優(you) 質資源,為(wei) 支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和學生平時自主學習(xi) 、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計瀏覽次數達64億(yi) 。

  3月1日,記者從(cong) 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在總結“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運行服務經驗的基礎上,研究製定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建設與(yu) 應用方案》,並將原雲(yun) 平台改版升級為(wei)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今日進入試運行,3月底將正式上線運行。

  那麽(me) ,改版升級後的平台新在哪兒(er) ?新平台如何讓中小學學習(xi) 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

   資源擴容、服務“雙減”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升級後的平台現有資源達21334條,其中新上線10335條,比原平台增加接近一倍,另外還外部鏈接了60個(ge) 專(zhuan) 業(ye) 網站共享有關(guan) 資源,資源總量得到大幅增長,未來還將通過多種方式不斷豐(feng) 富擴充。

  “以課程教學資源為(wei) 例,平台在原有的國家統編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學資源基礎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個(ge) 版本116冊(ce) 教材的課程教學資源,同時上線了66家出版單位的1834冊(ce) 電子版教材。下一步將全麵上線各教材版本的教學資源。”呂玉剛說。

  除了各版本教材課程資源,師生們(men) 平時利用這個(ge) 平台,還可以找到包括黨(dang) 史學習(x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內(nei) 的專(zhuan) 題教育資源,還可以使用科普、體(ti) 育、文藝、經典閱讀、影視教育等課後服務資源,以及通識研修、學科研修、作業(ye) 命題等教師研修資源。而學生家長還可以在這個(ge) 平台上找到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導等家庭教育資源。

  “新平台凸顯了服務‘雙減’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加強了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yu) 匯聚。”呂玉剛舉(ju) 例解釋,“平台在教師研修的板塊聚焦新課程、新教材和教學方法、方式創新,還提供了教師通識研修、學科研修的優(you) 質資源。為(wei) 提高教師作業(ye) 設計水平,在‘教師研修’板塊專(zhuan) 門開設了‘作業(ye) 設計’專(zhuan) 欄,這裏不但提供了分學科的作業(ye) 設計指南,還囊括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關(guan) 於(yu) 作業(ye) 設計的專(zhuan) 題輔導報告。下一步,平台將進一步匯總各地的優(you) 質作業(ye) ,供學習(xi) 借鑒使用。”

  記者注意到,平台在設計時兼顧了教育水平的城鄉(xiang) 、地區差異,拓展了普適性。如在課後服務板塊,平台廣泛匯聚遴選了各方麵優(you) 質課後服務資源,目前已經上線1166條,還鏈接了國家博物館、數字科技館、“數字敦煌”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部分高校的線上博物館。

  “對一些課後服務資源尚不足的學校,平台提供的這些資源將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我們(men) 特別希望廣大師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課後服務水平,開展更多的課後服務項目。”呂玉剛說。

  開放融匯、多元場景

  這個(ge) “海納百川”的雲(yun) 平台,會(hui) 不會(hui) 好用?

  即使是“坐不住”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可能也會(hui) 被平台內(nei) 容吸引。呂玉剛表示,平台通過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場景,豐(feng) 富資源呈現形式,助力提高資源使用的實效性。

  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楊非介紹,平台“好用”首先體(ti) 現在用戶服務更加精準。平台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wei) 用戶提供資源的個(ge) 性化訂閱、智能推送推薦、精準檢索等功能,還設有用戶應用積分激勵機製。

  “此外,相比原平台,升級後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匯聚功能更加完善、場景支撐更加豐(feng) 富。”楊非解釋道,平台升級資源匯聚管理功能,拓展可支持的資源格式,豐(feng) 富資源展示形式;引入更多優(you) 質資源的提供方,突出資源來源的貢獻度,支持資源貢獻積分和激勵機製,提升資源知識產(chan) 權確權能力。同時平台部分場景應用可適配電腦、移動終端、電視大屏等多種設備。

  好資源下一步更要“用好”。平台並非封閉的“一潭死水”,而是一個(ge) 開放、融匯的空間。呂玉剛表示,教育部鼓勵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積極參與(yu) 平台資源建設工作,對於(yu) 入選平台的優(you) 質資源,將頒發相應證書(shu) ;對於(yu) 觀看次數多、評價(jia) 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資源,對提供者給予一定的獎勵;資源提供和使用情況也將作為(wei) 教學成果評定、職稱評聘和評優(you) 評先等方麵的重要依據。“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的有效使用將納入各級教師培訓,作為(wei)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內(nei) 容,強化依托平台資源開展應用培訓;同時還將加強學生使用平台資源的指導。

  對於(yu) 平台的未來,呂玉剛提出要重點實現“四化目標”:經過2至3年的努力,實現平台體(ti) 係協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國家基礎教育平台體(ti) 係;網絡運維順暢化,基本具備支撐平台穩定運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條件;精品資源體(ti) 係化,基本建成導向正確、科學專(zhuan) 業(ye) 、覆蓋廣泛的高質量基礎教育資源體(ti) 係;融合應用常態化,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資源教與(yu) 學成為(wei) 新常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