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1.25萬美元 我們離“高收入國家”還有多遠?
顧陽
當前,我國雖有部分經濟指標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但我國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下限標準,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更是差距較大。我們(men) 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隻要發揮好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優(you) 勢,保持住戰略定力,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不遠的未來就一定能真正邁上更高台階。
近日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萬(wan) 美元,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
按照世界銀行2020年標準測算,當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12696美元時,就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2021年,我國人均GNI約為(wei) 1.24萬(wan) 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
人均GDP/GNI的高低,通常被用來反映一個(ge) 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無論是人均GDP超世界平均水平,還是人均GNI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均充分體(ti) 現了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彰顯了我國經濟穩健增長的底氣和實力。
不過,人均GDP/GNI與(yu) 居民人均收入是不同的概念,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被混淆。經濟總量上去了,人均GDP會(hui) 相應地提高,但因涉及社會(hui) 財富的多次、多渠道分配,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可能並不那麽(me) 明顯,這也正是經濟增長與(yu) 個(ge) 人實際感受之間存在“溫差”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對一個(ge) 國家發展水平作出客觀評價(jia) ,不僅(jin) 要看其人均GDP/GNI,還要看其國民生活水平、收入分配機製是否公平合理等相關(guan) 指標。當前,我國雖有部分經濟指標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但我國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下限標準,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更是差距較大。這意味著,目前我國仍處於(yu)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我們(men) 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有經濟發展可以鬆口氣、歇一歇的錯誤想法。
事實上,我國人口基數大、幅員遼闊的國情特點,決(jue) 定了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不均衡不協調的特征仍十分突出。統計顯示,目前全國也隻有北京、上海、江蘇等11個(ge) 省份的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值,其餘(yu) 大多數省份尚徘徊在平均值以下。進一步看,即便是在這11個(ge) 省份內(nei) 部,也有不少地市的人均GDP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比如,2020年廣東(dong) 省21個(ge) 地市中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不過5個(ge) ,山東(dong) 省16個(ge) 地市中也隻有6個(ge) 市的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顯然,當下全國人均GDP1.25萬(wan) 美元的“蛋糕”,無論再怎麽(me) 精細切分,也無法達到人們(men) 對於(yu) “高收入”的期望。對此,一方麵,要繼續做大“蛋糕”,通過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暢通經濟循環,以科技創新挖掘和激活經濟潛在增長能力,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繼而實現結構優(you) 化、質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另一方麵,還要科學分好“蛋糕”,通過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持續縮小收入差距,以更均衡、更包容、更有質量的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更大進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yu)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跨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關(guan) 鍵時期。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交織影響,給我國經濟帶來較大下行壓力。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支撐經濟穩定恢複的有利因素仍在不斷積聚,隻要發揮好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優(you) 勢,保持住戰略定力,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不遠的未來就一定能真正邁上更高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