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發布時間:2022-03-07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評論員

  “在糧食安全這個(ge) 問題上不能有絲(si) 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wei) 進入工業(ye) 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jue) 。”3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強調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這為(wei) 我們(men) 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三農(nong) ”工作、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我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重農(nong) 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三農(nong) ”工作,進行了一係列具有重大意義(yi) 的理論創新、製度創設、實踐創造,推動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糧食產(chan) 量節節攀升、農(nong) 業(ye) 科技日日趨新、農(nong) 村潛能酣暢釋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景無比廣闊、勢頭葳蕤蓬勃。同時,必須看到,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三農(nong) ”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我們(men) 必須適應時代背景和階段特征的變化,著眼國家戰略需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接續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必須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戰略,切實保護好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jue) 定了我國必須把關(guan) 係到十幾億(yi) 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決(jue) 不能有閃失。一方麵,要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另一方麵,要確保農(nong) 田必須是良田,加強農(nong) 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分類改造鹽堿地,努力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

  必須深入實施藏糧於(yu) 技戰略,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隻有種業(ye) 安全才能確保糧食安全。要發揮我國製度優(you) 勢,科學調配優(you) 勢資源,以創新鏈建設為(wei) 抓手推動我國種業(ye) 高質量發展,爭(zheng) 取早日突破種業(ye) “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此外,還須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men) 不僅(jin) 追求吃得飽,還要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要掌握人民群眾(zhong) 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結構和區域布局;要積極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糧安天下,農(nong) 穩社稷。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這個(ge) 問題上不能有絲(si) 毫麻痹大意,要深入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隻有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贏得主動,為(wei) 奪取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堅強支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