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 催人奮進——從第二場“部長通道”看發展硬招實招
【部長通道好聲音】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舉(ju) 行第二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部分列席會(hui) 議的國務院有關(guan) 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了采訪。
科技部部長王誌剛:
推動科技政策紮實落地
過去一年,科技工作對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王誌剛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
2021年,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達2.7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4%;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7萬(wan) 億(yi) 元;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2012年第34位上升至去年第12位。
“科技政策紮實落地,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和主線。”王誌剛介紹,基礎研究、前沿探索能夠拓展科學的認知邊疆,為(wei) 技術創新提供源頭活水,是基礎性、前沿性、關(guan) 鍵性的邏輯起點,要把基礎研究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方麵開展攻關(guan) ,使科技能夠支撐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保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高水平。要以科技人員為(wei) 中心,優(you) 化創新生態,聚集千軍(jun) 萬(wan) 馬,一起把中國科技事業(ye) 推向高潮。
“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企業(ye) 這個(ge) 市場主體(ti) 必然要成為(wei) 創新主體(ti) 。”王誌剛表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79%是由企業(ye) 牽頭或者企業(ye) 參與(yu) 的。高鐵、5G、核電、新能源汽車以及科技冬奧、抗疫,很多都是企業(ye) 在其中發揮著牽頭或主力作用。
“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大企業(ye) 、中型企業(ye) 還是小企業(ye) ,不管是國有企業(ye) 還是民營企業(ye) ,都能作為(wei) 創新的主體(ti) ,隻要自己有這個(ge) 能力,就會(hui) 在國家層麵上提供機會(hui) 。”王誌剛說。
“中國能夠成功控製疫情,其中一個(ge) 重要因素是科技。”王誌剛表示,我們(men) 始終堅持圍繞疫苗、藥物、檢測、動物模型和科學溯源五大方向開展科研攻關(guan) 。在疫苗和藥物研發方麵取得積極進展,應對新冠病毒變異的廣譜藥也在積極研發。在檢測方麵,最快可在30分鍾內(nei) 完成樣本檢測,一個(ge) 集成檢測係統一天可以檢測20萬(wan) 份樣本,能力大大提高。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ya) 慶:
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
工業(ye) 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肖亞(ya) 慶對目前我國的工業(ye) 經濟運行情況作了介紹,從(cong) 數據看,今年1至2月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明顯,各個(ge) 地區、各個(ge) 部門,特別是市場主體(ti) 的企業(ye) ,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效果,總體(ti) 上保持去年四季度的穩健態勢。但也要看到,工業(ye) 經濟還存在著來自原材料價(jia) 格、物流運輸等方麵的挑戰,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對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造成影響。
肖亞(ya) 慶表示,要把中央已經出台的各項政策紮紮實實落細落到位,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抓工業(ye) 經濟提質升級,在綠色低碳發展、製造業(ye) 水平提升、工業(ye) 整體(ti) 能力提升、工業(ye) 核心能力提升上進一步下功夫。“要積極創辦一流企業(ye) ,使市場主體(ti) 的競爭(zheng) 力有明顯提升,為(wei) 穩定工業(ye) 經濟起到帶頭作用、示範作用。”
我國製造業(ye) 總量已連續12年位列全球首位。肖亞(ya) 慶介紹,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的發展,未來仍然是重點努力的方向。一是加大製造業(ye) 的投入力度,保持製造業(ye) 占比總體(ti) 穩定。二是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在維護和培育生態上下功夫。製造業(ye) 還要在提升水平、自立自強上下功夫。
近年來,“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受到各方關(guan) 注。肖亞(ya) 慶表示,要進一步擴大“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的規模,從(cong) 國家層麵進一步創新“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的路徑。今年,國家級“小巨人”企業(ye) 準備再培育3000家以上,帶動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達到5萬(wan) 家以上。
針對社會(hui) 關(guan) 注的5G發展,肖亞(ya) 慶說,我國5G網絡基站總數已超過142.5萬(wan) 座,實際連接用戶超過5億(yi) 。5G基站今年力爭(zheng) 突破200萬(wan) 座,同時進一步擴大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並為(wei) 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部署。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
發揮河湖長製優(you) 勢
“我國地理氣候條件特殊,降雨的時空分布極不均勻,由此帶來水旱災害多發、頻發、重發。”李國英說,我們(men) 將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工作,發現險情堅決(jue) 做到“搶早、搶小、搶住”,堅決(jue) 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線。
在2021年防汛工作中,全國共有4347座次大中型水庫投入攔洪運用,攔蓄洪水量累計達1390億(yi) 立方米,有11座國家蓄滯洪區投入分洪運用。全國減淹城鎮1494個(ge) 次,減淹耕地2534萬(wan) 畝(mu) ,避免人員轉移1525萬(wan) 人。
李國英表示,通過對今年汛情、特別是6月至8月汛情初步趨勢性研判,我國北部、南部發生洪水的可能性較大,北部大於(yu) 南部,中部地區發生幹旱的可能性較大。“這是目前最初步的趨勢性研判。我們(men) 將對今年汛期的汛情進行滾動分析研判預測,並及時銜接相應的應對準備工作。”李國英說。
針對河湖長製的實施,李國英表示,河湖長製責任體(ti) 係全麵建立,在省市縣鄉(xiang) 四級設立河湖長30萬(wan) 名,設立村級河湖長,包括巡河員、護河員等90萬(wan) 名。“現在基本上每一條河流、每一個(ge) 湖泊都有人管護”。
針對江河湖泊存在的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問題,各地充分發揮河湖長製製度優(you) 勢,因地製宜,對症下藥,精準施策,重拳整治河湖亂(luan) 象,依法管控水空間,嚴(yan) 格保護水資源,加快修複水生態,大力治理水汙染,河湖麵貌發生了曆史性改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