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鄉村,重塑鄉土中國

發布時間:2022-03-10 09: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圓桌對話】

  一點手機,就可輕鬆“掌控”溫室大棚裏的溫度和濕度;借助數字平台“雲(yun) 廣播”,大量招工信息瞬間飛入千家萬(wan) 戶;登上電商平台,農(nong) 產(chan) 品很快出村進城,賣出好價(jia) 錢……廣袤田間,一幕幕生動畫麵,展現出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澎湃動力。

  數字鄉(xiang) 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未來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nei) 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中央網信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十部門印發的《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也從(cong) 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智慧農(nong)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等八個(ge) 方麵進行了部署。

  目前,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成效如何,還麵臨(lin) 哪些困難和製約,如何促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高質量發展?本刊特約請代表委員暢談觀點。

  嘉 賓

  蔣平安委員(新疆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

  秦光蔚代表(江蘇省鹽城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

  李君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yun)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主持人: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1.變化:擁抱智慧農(nong) 業(ye)

  主持人: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給鄉(xiang) 村麵貌帶來了哪些變化?

  蔣平安:沒有數字鄉(xiang) 村,就沒有數字中國。智慧農(nong) 業(ye) ,可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精準布局,促進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極大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效率與(yu) 效益,提高耕地、水資源、化肥農(nong) 藥等農(nong) 業(ye) 資源的利用率。農(nong) 產(chan) 品及食品質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控製體(ti) 係,確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在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有利於(yu) 提升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天眼”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鄉(xiang) 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秦光蔚: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給農(nong) 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實惠。其中,“互聯網+政務”促進了鄉(xiang) 村治理與(yu) 服務方式的轉變,創新了村民議事協商形式,提高了政務管理效率;“互聯網+農(nong) 業(ye) ”促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向精細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邁進;“互聯網+流通”為(wei)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帶來了巨大電商紅利,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渠道。

  李君:數字科技的發展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開始擁抱未來,也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打通了渠道。農(nong) 業(ye) 大數據平台幫助新農(nong) 人掌握各類作物的生長要點及注意事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產(chan) 品質量。互聯網直播帶貨讓農(nong) 產(chan) 品有了更多銷路,也有了更大利潤空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2.挑戰:築牢發展之基

  主持人:目前,各地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還麵臨(lin) 哪些困難和挑戰?

  李君: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不僅(jin) 需要硬件設備的完善,而且需要持續性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目前,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這些“軟件”支撐能力依然較為(wei) 薄弱,相關(guan) 技術人才稀缺,特別是既懂農(nong) 業(ye) 又懂數字技術的人才更加稀缺。

  秦光蔚: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還麵臨(lin) 配套基礎設施較為(wei) 薄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不足、人才體(ti) 係不夠健全等方麵挑戰。在硬件方麵,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5G、數字廣電等基礎設施覆蓋率仍有待提升,農(nong) 業(ye) 智能裝備普遍精度不足、穩定性不強,農(nong) 業(ye) 專(zhuan) 用傳(chuan) 感器缺乏,智能農(nong) 機裝備適應性較差。同時,數據資源整合不夠、共享不充分、開發利用不足,“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存在。

  蔣平安:從(cong) 全國來看,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生產(chan) 經營模式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不能“一刀切”。要立足新的發展階段、對標新的戰略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的目標,針對農(nong) 業(ye) “新基建”、智慧種養(yang) 、智慧供應鏈、農(nong) 業(ye) 智能信息服務、智慧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技術產(chan) 業(ye) 化等方向,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總體(ti) 思路,開展重點建設。

  3.行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持人:如何高質量促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

  蔣平安:要攻克農(nong) 業(ye) 傳(chuan) 感器、農(nong) 業(ye) 大數據智能與(yu) 知識模型、農(nong) 業(ye) 人工智能算法與(yu) 雲(yun) 服務係統等關(guan) 鍵技術難關(guan) ,研製高端智能農(nong) 機裝備、農(nong) 業(ye) 智能感知產(chan) 品等重點產(chan) 品。建立以“AI+大數據+新一代通信技術+物聯網+北鬥衛星導航”為(wei) 技術支撐、與(yu) 農(nong) 業(ye) 強國發展目標相適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推動農(nong) 業(ye) 實現“機器替代人力”“電腦替代人腦”的轉變,提升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拓展農(nong) 民增收空間,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秦光蔚:要加強數字人才隊伍建設,利用數字化培訓網絡平台,培養(yang) 一批能熟練運用數字化終端設備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農(nong) 民網紅主播,吸引一批有誌青年投身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統一整合涉農(nong) 信息數據及資源,構建農(nong) 業(ye) 自然資源數據、新型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數據、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數據、農(nong) 村宅基地數據等綜合大數據庫,加大對農(nong) 業(ye) 信息和數據資源的整合與(yu) 監管力度。

  李君:要利用高端農(nong) 業(ye) 裝備發展高品質農(nong) 業(ye) ,打造“放心農(nong) 場”,引入智慧農(nong) 業(ye) 大棚、水肥一體(ti) 化係統等,實現農(nong) 業(ye) 全程流水線式的標準化管理,確保源頭食品安全。堅持“互聯網+”創新產(chan) 業(ye) 化經營發展思路,走“企業(ye) +合作社+基地”的新型集體(ti) 經濟發展道路,讓“小農(nong) 戶”對接“大市場”。加大引資引智力度,改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資環境,建立博士工作站、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孵化基地,為(wei)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