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藝,擁抱這偉大的時代

發布時間:2022-03-11 09: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兩(liang) 會(hui) 光明視角】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勝利閉幕。

  步出會(hui) 場,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委員與(yu) 同行委員們(men) 邊走邊談,聊著文藝創作的新想法,說著文藝發展的大未來。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是點亮國民精神的燈火,是實現民族偉(wei) 業(ye) 的強大動力。在這個(ge) 溫暖和煦的春天,代表委員們(men) 熱切關(guan) 心文藝事業(ye) ,熱烈談論文藝嶄新氣象,熱忱描繪未來文藝的絢麗(li) 圖景。

  文藝工作者會(hui) 牢記那個(ge) 時刻——2021年12月,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囑托:“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ye) 、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

  “麵對日新月異的國家變化,麵對徐徐鋪展的時代圖景,文藝工作者正用辛勤的創作,回饋所有的注目和期待。”潘魯生委員道出了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心聲。

  1.雕刻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概

  夜色中,伴著激昂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五星紅旗徐徐上升。舞台一側(ce) ,舞蹈家邰麗(li) 華委員帶著殘疾人演員們(men) ,緊緊注視國旗,用手語“演唱”國歌。歌聲裏,淚水漸漸溢出眼眶,無聲的愛浸濕麵龐。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hui) 盛大開幕,手語版“國歌”感動世界。

  這是殘疾人獻給冬殘奧會(hui) 的特殊禮物,也是文藝工作者對祖國最真摯的告白。“我們(men) 要用自己的方式,對祖國表達最美好、最深情的祝福,把中國人友好和平的理念傳(chuan) 遞到每個(ge) 角落。”邰麗(li) 華委員說。

  心懷“國之大者”,講好中國故事,文藝工作者始終在場。

  2021年,黨(dang) 的百年華誕,曆史將深深鐫刻這個(ge) 特殊的年份,也會(hui) 銘記這一年裏文字和光影中的那些高燃瞬間——

  電視劇《覺醒年代》,革命先驅在暗夜中發出點點星光,照亮了百餘(yu) 年前青年探索之路,點燃了今天人們(men) 的奮鬥之誌;

  電影《長津湖》,全景式還原一場激蕩人心的史詩戰役,軍(jun) 人的壯誌豪情令所有觀眾(zhong) 熱淚盈眶;

  話劇《香山之夜》,一場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勾勒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人民、為(wei) 民族的熾熱初心;

  大型原創交響合唱《百年放歌》,以當代視角,在優(you) 美旋律中回望曆史、展望未來……

  一部部黨(dang) 史作品,一篇篇藝術詩章,雕刻了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概。

  2021年6月28日晚,大型情景史詩《偉(wei) 大征程》在“鳥巢”上演,一部蕩氣回腸的百年讚歌,在舞台上精彩呈現。

  煙火絢爛綻放,歌聲穿透夜空,舞台後方,高達16米的金色黨(dang) 徽莊嚴(yan) 升起。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委員想起那個(ge) 時刻,至今依然震撼,依然感動。

  田沁鑫委員是這部作品的副總導演。以前,她習(xi) 慣用“邏輯”構思作品。而這次創作,她傾(qing) 注了強烈感情:“我們(men) 是帶著感情在致敬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也是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守護自己的初心,獻上誠摯的祝福。”

  為(wei) 中華民族抒情,為(wei) 偉(wei) 大時代寫(xie) 史,文藝工作者正奮力而為(wei) 、隻爭(zheng) 朝夕。

  2.書(shu) 寫(xie) 人民氣壯山河的偉(wei) 大實踐

  “在鳥語花香間演唱,在披星戴月中行軍(jun) 。”河南省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代表習(xi) 慣了這樣的“浪漫”。

  “我們(men) 演出的地方,都是在最基層,田間地頭、山峁溝壑,搭起舞台就唱,一天三場演出,經常連夜換地方。”金不換代表說。

  人民群眾(zhong) ,是最知心的觀眾(zhong) ;基層一線,是最廣闊的舞台。

  山西省晉劇院藝術總監栗桂蓮委員深知基層的可貴,“無論名氣多大,都要堅守演出一線。下鄉(xiang) 演出雖然累,但能夠為(wei) 群眾(zhong) 演唱,我就感到特別驕傲。跟老鄉(xiang) 聊聊天、搭搭話,還能獲得很多創作靈感”。

  人民是文藝之母。文學藝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的滋養(yang) ,人民生活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feng) 沛源泉。

  從(cong) 電視劇《山海情》的“破圈”到小說《人世間》的熱銷,從(cong)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感動國人到彩調劇《新劉三姐》受到熱捧……“人民”與(yu) “生活”貫穿其中。正是人民的滋養(yang) 、生活的孕育,締造了這些精品力作。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馬慧娟代表是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作家。移民搬遷政策,改變了鄉(xiang) 村麵貌,也改變了她的命運。

  脫貧成就說不盡,黃土地故事寫(xie) 不完。一篇篇文章的發表,一本本書(shu) 的出版,她把家鄉(xiang) 的故事裝進作品裏,用最質樸的筆觸講述山村的偉(wei) 大變革。她也成為(wei) 寧夏脫貧攻堅成就的代言人。

  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把創作的聚光燈始終對準人民的實踐,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wei) 人民綻放。

  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委員表示:“文藝工作者要讓人民成為(wei) 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為(wei) 一體(ti) ,要以形質兼美的優(you) 秀作品傳(chuan) 遞向上向善的價(jia) 值觀。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守人民立場,書(shu) 寫(xie) 人民氣壯山河的偉(wei) 大實踐。”

  3.開創文藝繁花似錦的美好未來

  近年來,有很多至美時刻鐫刻在人們(men) 的記憶中。

  舞蹈《隻此青綠》以舞者的絢爛之姿,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chuan) 奇娓娓道來,驚豔了所有觀眾(zhong) ;河南衛視《中國節日》係列節目複活“唐宮夜宴”“上元燈會(hui) ”等經典場景和意象,引發網友“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夢回千年、繞梁三日”的讚歎。

  把潛心創作作為(wei) 中心任務,把打磨精品作為(wei) 永恒追求,文藝工作者在守正創新中,不斷開拓文藝新境界。

  粵劇電影《白蛇傳(chuan) ·情》讓戲曲進入了“大片時代”。電影以水墨氤氳的質感畫麵、獨具韻味的粵劇唱腔、虛實結合的審美意境,給人青春亮麗(li) 、浪漫唯美的藝術享受,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紀錄。

  廣東(dong) 粵劇院院長曾小敏代表一直致力於(yu) 推動粵劇的跨界融合,“《白蛇傳(chuan) ·情》讓粵劇藝術之美為(wei) 更多人所欣賞,也讓我們(men) 更加堅信粵劇‘正青春’‘正時尚’。粵劇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具備時代競爭(zheng) 力、時尚感染力,與(yu) 當下表達方式的融合會(hui) 產(chan) 生無數可能”。

  不久前,《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開播,創造了“全家老小齊上陣,天南地北共此情”的熒屏景觀。節目既在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又在主題深度上深入挖掘,繼續推動古典詩詞文化進入百姓家。

  閻晶明委員表示,通過內(nei) 容的創新和科技的賦能,文藝創作一定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產(chan) 生無愧於(yu) 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zheng) 新。

  在新時代的恢宏征程上,文藝工作者正在努力奔跑。城市劇院、運動賽場,田間地頭、街頭巷尾,東(dong) 南沿海、大漠邊疆,處處躍動著他們(men) 的身影。

  山東(dong) 師範大學教授李掖平委員表示,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胸懷家國天下,用心、用情、用功,不斷深化作品的主題立意和思想內(nei) 涵,使其成為(wei) 一座座以理想照亮現實的燈塔。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