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後破通盤謀劃“雙碳”施工圖——代表委員和業界人士“解題”綠色轉型
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再度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和業(ye) 界人士表示,當前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步伐越來越穩健,路徑越來越清晰,在能源領域,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在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ye) ,推進技術研發,節能降碳。在他們(men) 看來,推進“雙碳”工作,不隻是挑戰,還將創造巨大的發展機會(hui) 。
從(cong) “紮實做好”到“有序推進”
作為(wei) 環保監測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宗十分關(guan) 注政府工作報告關(guan) 於(yu) “雙碳”內(nei) 容。
與(yu)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的“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相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強調節奏,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部署更為(wei) 理性、科學,更符合實際,也更具可操作性,明確了多個(ge) 重點領域,包括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低碳科技研發等。”陳宗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電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溫樞剛認為(wei) ,從(cong) 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的“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確保安全降碳”目標,到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步伐越來越穩健,路徑越來越清晰。這既是對能源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下一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
據介紹,當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正在陸續出台包括工業(ye) 、農(nong) 業(ye) 、住宅、城鄉(xiang) 、交通運輸等方麵的十大實施方案,17個(ge) 省份已經完成了“雙碳”實施方案的對接、銜接,頂層設計和中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具體(ti) 項目全麵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個(ge) 別地區一度存在減碳層層加碼的現象。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我們(men) 不搞‘碳衝(chong) 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碳’工作。”
這種思路從(cong) 今年沒有設定具體(ti) 的能耗強度指標上可窺一斑。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今年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nei) 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同時,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在代表委員和業(ye) 界人士看來,這既為(wei) 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留出合理的用能空間,也能有效推動地方保持節能工作力度,兼顧了發展和減排、當前和長遠。
安徽銅陵是國家第二批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ye) 基地,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委書(shu) 記丁純說,過去一些企業(ye) 和地方在落實“雙控”中存在困惑。現在明白轉型升級不能全部推倒重來,不能簡單化“一刀切”和“切一刀”。減排應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chan) 業(ye) 分工客觀現實,對標國際能效先進水平進行差別化管控。
能源轉型“先立後破”
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
作為(wei) 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我國以煤為(wei) 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nei) 難以根本改變。當前,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高位波動,立足國內(nei) 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對於(yu) 穩經濟、保民生至關(guan) 重要。
“從(cong) 去年能源保供形勢看,煤電以全國46.6%的裝機貢獻了60%的電量。預計到2060年,電力係統仍需保留一定的煤電,煤電在一段時期內(nei) 還將長期存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舒印彪分析說。他建議加快推進CCUS、多汙染物一體(ti) 化近零排放等技術創新與(yu) 工程應用,持續推動煤電向低碳、零碳乃至負碳轉變。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另一種途徑是現代煤化工。“盡力提高煤炭作為(wei) 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開啟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賈潤安說。
一手抓有序推進化石能源的“減法”,另一手做好清潔能源的“加法”。
初春時節,毛烏(wu) 素沙地邊緣的荒灘已經熱鬧起來,工人們(men) 正在架設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這是我國開工建設的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明年底將實現全容量投產(chan) ,屆時“荒漠地”將變成“綠財富”。
按照規劃,我國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設4.5億(yi) 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第一批裝機規模約1億(yi) 千瓦的沙漠、戈壁、荒漠風電光伏基地已有序開工建設,第二批基地項目組織加快推進。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存在電力市場消納空間不足、電網和電源建設時序不匹配、靈活性調節資源不足等問題。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鄒磊認為(wei) ,傳(chuan) 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加快推進煤電由主體(ti) 性電源向基礎保障型和係統調節型電源轉型,同時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wei) 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wei) 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wei) 載體(ti) 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ti) 係,推動電力係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
推動能源低碳轉型,還要依靠市場的力量。“當務之急是建設全國公開統一的電力市場,改革電力價(jia) 格體(ti) 係。建議創新市場交易機製,使企業(ye) 用戶可以直接采購各類清潔能源。”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dang) 中央副主席張恩迪指出。
為(wei) 更好地發揮煤電兜底保供作用,舒印彪呼籲加快建立煤炭電力長效互保機製,加速形成合理的電價(jia) 機製,加大對煤電機組延壽的政策指導。
企業(ye) 加速“雙碳”賽道布局
推進“雙碳”不僅(jin) 涉及能源結構,也涉及工業(ye) 領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ti) 係,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ye) 節能降碳。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石化化工行業(ye) 碳達峰實施政策已製定完成,相關(guan) 的標準製定、統計、核算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未來一些行業(ye) 產(chan) 能控製政策也將出台,對整個(ge) 行業(ye) 都將產(chan) 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我國鋼鐵行業(ye) 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挑戰不容小覷。“鋼鐵行業(ye) 走向碳達峰、碳中和,根本的解決(jue) 途徑在於(yu) 低碳技術進步,核心是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和技術推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鋼鐵工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會(hui) 長何文波表示。
推進“雙碳”工作,是挑戰也是機遇。
“現在各行各業(ye) 都按照新的標準,紮實推進老舊設備的更新改造,大力發展綠色低碳高水平項目,將創造巨大的商業(ye) 機遇和發展機會(hui) 。”何立峰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擴大清潔能源、低碳技術投資,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方興(xing) 未艾。
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hui) 會(hui) 長趙笠鈞看來,“雙碳”賽道,道寬且長。他建議企業(ye) 精準服務生態環保的新需求,重點關(guan) 注減汙降碳、協同治理、提質增效、生態修複等方向。同時,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的需求,加大新能源、節能降耗、清潔生產(chan) 、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布局。此外,探索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培育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