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縣域活力 重點任務劃定 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
全麵激活縣域經濟活力 持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
重點任務劃定 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
2022年,我國將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對促進居民消費、拉動有效投資的積極作用。《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2022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已基本劃定。今年將著力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不斷提高落戶便利度。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常住人口,以新生代農(nong) 民工為(wei) 重點推動參保擴麵。同時,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支持一批條件較好的縣城加快發展,持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6.7%,分別比上年提高0.83和1.3個(ge) 百分點,兩(liang) 個(ge) 城鎮化率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城鄉(xiang) 收入也有縮小之勢,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從(cong) 上一年的2.56進一步降至2.5。
“當前,我國城鎮化仍處於(yu) 快速發展的中後期。”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雖然城鎮化進程將在未來幾年迎來換擋,但其內(nei) 部動力仍然強勁,蘊含著巨大內(nei) 需潛力和強大發展動能。
“從(cong) 經濟發展角度來看,結構變動是最重要的增長動力來源,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恰好是城鄉(xiang) 結構變化、工農(nong) 結構變化最集中的一個(ge) 體(ti) 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抓好新型城鎮化,對於(yu) 持續釋放中國經濟中長期的高成長能力至關(guan) 重要。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列入今年工作重點之一。其中,以“人”為(wei) 核心被擺在重要位置。記者獲悉,相關(guan) 部門將重點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繼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拓寬在城市穩定就業(ye) 生活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舉(ju) 家落戶渠道。
同時,隨著農(nong) 業(ye) 人口向城鎮轉移,一係列服務設施也將加快完善。據悉,今年,相關(guan) 部門將著力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常住人口,重點在新生代農(nong) 民工參保擴麵、隨遷子女義(yi) 務教育、農(nong) 民工就業(ye) 服務和技能培訓等方麵完善相關(guan) 政策安排,今年開展農(nong) 民工補貼性培訓600萬(wan) 人次以上。
此外,記者了解到,相比過去著力推動中心城市,今年將著力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健全公共設施體(ti) 係。支持一批條件較好的縣城加快發展,持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更好滿足農(nong) 民到縣城的就業(ye) 安家需要。加強邊境地區城鎮建設。繼續推動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
“縣——上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下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陣地和城鎮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載體(ti) 和主要支撐。”在湖北省日前召開的縣(市、區)委書(shu) 記工作交流會(hui) 上,湖北省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從(cong) 湖北省情看,縣域經濟不強是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抓好縣城建設、抓好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就抓住了縣域經濟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主要矛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河南、廣東(dong) 、重慶等多地已作出具體(ti) 安排。例如,“重點圍繞公共服務設施和產(chan) 業(ye) 培育設施等補短板強弱項,安排
建設任務193項,總投資規模487億(yi) 元,近期重點推進醫療應急物資儲(chu) 備庫、康複養(yang) 老中心、美術館、檔案館及博物院等示範項目建設。”日前印發的《河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對河南蘭(lan) 考在縣域補短板強弱項方麵作出如此安排。
《廣東(dong) 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也圍繞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麵、產(chan) 業(ye) 培育設施提質增效等方麵,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前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農(nong) 村人口向城鎮的遷移和聚集是城鎮化最鮮明的特征。縣作為(wei) 與(yu) 農(nong) 村保持著最密切聯係的地方可以承擔大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其不僅(jin) 具有經濟成本低的特點,而且所受的戶籍以及土地管理製度的約束較少,接納水平更高。此外,縣也是農(nong) 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時,與(yu) 其就業(ye) 能力、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活環境最相宜的過渡空間。
張立群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我國基層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步伐將全麵加快,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發展環境會(hui) 不斷完善,就業(ye) 機會(hui) 將持續較快增加,城鎮人口也會(hui) 持續較快增長。這些也將通過其對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拉動,帶動強大國內(nei) 市場持續回暖,克服需求收縮約束,促進經濟增長能力加快釋放。(記者梁倩 汪子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