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治理者說)

發布時間:2022-03-16 09:3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廣西考察,在桂林市陽朔縣漓江楊堤碼頭,聽取漓江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保護等情況匯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wei) 一項重要工作”。桂林市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漓江流域生態修複和環境汙染治理,探索走出一條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路子。

  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桂林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推動漓江流域保護邁入法治化、規範化、常態化軌道,漓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我們(men) 要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嚴(yan) 格落實生態保護製度,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製、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ti) 係。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整治漓江沿岸“亂(luan) 建、亂(luan) 挖、亂(luan) 養(yang) 、亂(luan) 經營、環境衛生髒”現象,嚴(yan) 厲打擊非法盜采山石、濫采亂(luan) 挖破壞生態行為(wei) ,堅決(jue) 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構建“行政執法、司法聯動、紀檢監察、法規管控”法治保護體(ti) 係,上下同心、齊抓共管,讓漓江流域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美麗(li) 。

  推動流域生態係統持續優(you) 化。近年來,我們(men) 有序實施漓江補水、汙水治理、護林改造以及漓江城市段岸線、洲島生態修複及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漓江生態係統得到保護改善。我們(men) 要按照生態係統規律,統籌推進全流域保護漓江、全覆蓋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完善河長製、湖長製和林長製,建立完善漓江流域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構建漓江流域生態保護格局。實施漓江流域水治理工程,加快補齊汙水垃圾處理設施短板,開展沿岸鄉(xiang) 鎮村屯汙水垃圾集中治理,推進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和工業(ye) 廢水治理。強化漓江水源林建設,大力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撫育力度,提升林分質量,改善林種結構。加快廢棄礦山、洲島、濕地、岸線邊坡等生態景觀修複,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建設一批國家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推進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

  推動流域整體(ti) 功能持續提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推動漓江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城鄉(xiang) 建設、民生改善融合發展,但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基礎仍然薄弱。我們(men) 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調品位,努力創造宜業(ye) 、宜居、宜樂(le) 、宜遊的良好環境,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風範、廣西特色、桂林經典”的思路,建設世界級山水旅遊名城、文化旅遊之都、康養(yang) 休閑勝地、旅遊消費中心。立足全域謀劃,突出城鄉(xiang) 規劃、政策機製、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等相銜接,提升壯大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康養(yang) 、醫美、時尚設計等新業(ye) 態,加快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建立漓江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試點機製,統籌兼顧縣區和沿岸群眾(zhong) 等各方利益。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國家低碳城市建設,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節約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遊名城,也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嗬護好。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同心、齊抓共管,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wei) ,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品質上更上新台階。

  (作者為(wei)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委書(shu) 記)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