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的春天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考古工作的春天
講述人: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唐煒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回望中國考古百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些年是發展最快、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黃金時代,考古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以我所在的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為(wei) 例,它的前身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是中國水下考古的國家隊,編製僅(jin) 有30人。2020年9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就考古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同日,中央編辦批複組建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考古中心”),職能擴展到水下考古、科技考古、邊疆考古、中外合作考古,編製90人,2021年9月又增加到190人。可以說,正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考古的關(guan) 心和厚愛直接促成了考古中心的創建和發展壯大。
考古中心成立以來,我們(men)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創建世界一流考古機構為(wei) 目標,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wei) 考古中心的一員,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我們(men) 努力展現著國家隊的責任擔當。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北洋水師沉艦調查、上海“長江口二號”考古取得重大成果,維護了國家的海洋權益;西藏昌都考古調查、拉頗遺址發掘、新疆唐王城遺址調查等考古工作,填補了西藏、新疆考古的重要空白;沙特塞林港等考古項目為(wei)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考古打開了新局麵。
我們(men) 努力發揮著科學技術的關(guan) 鍵作用。考古中心與(yu) 北京大學等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創建考古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考古年代學聯合實驗室在三星堆考古樣本測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入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出水木質文物保護關(guan) 鍵技術研發”和“水下考古探測關(guan) 鍵技術研發”項目,鞏固了水下考古處於(yu) 世界前列的技術優(you) 勢。
我們(men) 努力體(ti) 現著行業(ye) 的領軍(jun) 作用。組織編製《“十四五”考古工作專(zhuan) 項規劃》,開展全國考古人才隊伍建設調研,推動考古行業(ye) 機構編製實現大發展,推出“中國考古大講堂”等考古百年係列紀念活動,為(wei) 提升考古學科和能力建設,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記者李韻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