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看山望水寄鄉愁:重慶如何“宿”造鄉村未來?

發布時間:2022-04-06 09: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重慶4月4日電 題:看山望水寄鄉(xiang) 愁:重慶如何“宿”造鄉(xiang) 村未來?

  作者 張燕 黃維正

  清明時節春漸暖。青山間,一幢幢小樓清新別致,一塊塊菜畦排列有序,三兩(liang) 遊客漫步田間地頭。誰能想到,重慶彭水櫻桃村黃帝峽幾年前破舊的農(nong) 家小院,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民宿,而這樣的“原鄉(xiang) 民宿”在重慶還有很多。

  自2016年起,在城口亢穀、巫溪長紅村、彭水丹陽寨、酉陽楠木灣、開州楊柳池等地,10個(ge) 鄉(xiang) 村民宿項目相繼建設,從(cong) 渝東(dong) 北到渝東(dong) 南,一條新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致富路”全麵鋪開……這些民宿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巴渝民宿”。

  連日來,記者走訪重慶多個(ge) 區縣發現,隨著鄉(xiang) 村旅遊的蓬勃發展,這條“民宿興(xing) 村”的新路子,讓重慶的鄉(xiang) 村老百姓嚐到了甜頭,更提高了對美好生活盼頭的信心。

  創建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 打造鄉(xiang) 村民宿IP

  巫溪長紅村位於(yu) 渝陝鄂三省市交界處,借助紅色旅遊的東(dong) 風,近年來遊客絡繹不絕。備菜、整理房間、裝扮庭院……清明假期成群結隊的遊客,讓巫溪長紅村67歲的張尚香又忙碌起來。

  張尚香是當地巴渝民宿“明達居”的老板,早年在外打工,一年兩(liang) 三萬(wan) 的收入,除去開銷,幾無積蓄。聽聞在家門口就有賺錢的法子,還能修建新房,張尚香當起了村裏“帶頭吃螃蟹的人”。

  “360平米左右的房子,加上院壩道路修建,需要100多萬(wan) 元,光靠我們(men) 家自己來修,等於(yu) 做白日夢。”張尚香盤算著。她說,自己能當上“老板”,全靠政府的好政策和巴渝民宿的建設。通過經營餐飲、銷售農(nong) 副土特產(chan) 品,現在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

  記者在巫溪長紅村了解到,這裏的巴渝民宿由18棟沿山蜿蜒而建的紅頂石牆小樓組成,每棟樓都有自己的名字,取自民宿主人姓名和當地故事、風景。

  建築為(wei) 兩(liang) 層帶閣樓形製,采用當地建築風格樣式。石砌牆體(ti) ,就地取材;紅色金屬坡屋頂,象征紅軍(jun) 與(yu) 紅葉;走馬轉角式陽台。保留了鄉(xiang) 村農(nong) 宅的門前院壩、堂屋、灶台和極具地方特色的火塘(農(nong) 戶做飯、熏製臘肉、取暖的火坑)。

  巴渝民宿集團副總經理黃曉彬介紹,巴渝民宿定位上是鄉(xiang) 村民宿的旅居品牌,注重鄉(xiang) 村文化傳(chuan) 承,依托“巴山渝水”的自然人文資源,創建鄉(xiang) 村民宿產(chan) 業(ye) 的標準體(ti) 係,形成巴渝地區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建築文化、農(nong) 耕文化、地域文化和民宿文化的在地文化窗口,走特色化、差異化民宿發展之路,提供旅客鄉(xiang) 野生活與(yu) 民風民俗體(ti) 驗。

  在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原重慶市國土資源與(yu) 房管局)和重慶市地產(chan) 集團的領導下,巴渝民宿集團有限公司圍繞精準扶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出了“以房聯營、以地入股、共建共享”方式,通過發揮國企“領頭羊”作用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引領,帶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大市場”的發展。

  以地入股+以房聯營 創新利益聯結機製

  何謂以地入股?據介紹,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和巴渝民宿集團共同組建區縣巴渝民宿公司,項目統一規劃核定總投資,集體(ti) 經濟組織以存量建設用地作價(jia) 和財政性配套基礎設施量化作價(jia) 出資入股初始占股20%,巴渝民宿集團貨幣出資承擔項目建設資金初始占股80%,項目財務核算後雙方按實際的出資重新核定股權比例持有民宿公司股份,共享房屋產(chan) 權。項目通過股權分紅實現雙方收益,通過扶貧保底分紅、就業(ye) 帶動等形式實現村集體(ti) 和貧困戶更多分享民宿發展收益。

  以房聯營則是在尊重農(nong) 戶意願保障農(nong) 戶自住的前提下,區縣民宿公司和農(nong) 戶在規劃宅基地按照民宿標準改造新建住房,將滿足自用剩餘(yu) 的住房用於(yu) 民宿客房經營,按照統一服務標準、管理製度、經營模式實現以房聯營。民宿房屋新建費用由民宿公司和貧困戶共同承擔,雙方對聯營房屋共享產(chan) 權,農(nong) 戶初始產(chan) 權比例20%。客房經營收益向貧困戶讓渡,房費收入分配聯營農(nong) 戶占80%,餐飲、農(nong) 副土特產(chan) 品收益全部歸於(yu) 農(nong) 戶。

  在巴渝民宿建設中,一直秉承的發展理念是嚴(yan) 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保持當地自身特色和曆史建築風貌,推動鄉(xiang) 村文化傳(chuan) 承。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巴渝特色民宿村落,實現“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既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供給,又要提升鄉(xiang) 村民宿品質,增強鄉(xiang) 土文化的生命力、吸收力。

  文旅融合+網絡營銷 增強民宿市場競爭(zheng) 力

  近年來,為(wei) 了考察巴渝民宿項目選址,黃曉彬足跡遍布重慶各個(ge) 區縣。在他看來,昔日很多貧困村,擁有豐(feng) 富的自然生態、人文資源,可以說是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藏地”。

  旅遊搞起來,服務怎麽(me) 跟上市場需求?記者了解到,針對聯營農(nong) 戶在民宿經營能力、服務水平、市場意識方麵的不足,在開業(ye) 前期,民宿集團會(hui) 同當地鄉(xiang) 鎮、人社部門組織農(nong) 戶進行經營服務、餐飲基本技能的培訓;在試營業(ye) 期間,民宿選派專(zhuan) 人駐點對農(nong) 戶和集體(ti) 經濟組織人員著重在技能提升、主客互動、在地文化宣傳(chuan) 上精準指導,提升農(nong) 戶在房屋產(chan) 權所有者、民宿旅遊經營者、民宿服務勞動者三者融合生活。

  “致富秘訣就是要學好技術,搞好服務。”城口亢穀唐太友一家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不僅(jin) 學會(hui) 客房的日常整理、餐飲技能,還學會(hui) 了如何“吹牛”。經營民宿之餘(yu) ,他還售賣起中藥材、菌類等土特產(chan) 品,一年收入超過20萬(wan) 元,比發展民宿前翻了兩(liang) 倍多。旺季時,唐太友還會(hui) 雇當地農(nong) 民幫忙,既減輕了壓力,又為(wei) 當地農(nong) 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

  在“巴渝民宿”門戶網站、微信公眾(zhong) 號以及微信小程序“巴渝民宿網絡平台”,多維度構築起“互聯網+民宿”推廣體(ti) 係,讓遊客可提前感知到鄉(xiang) 村的“煙火氣”。

  為(wei) 了適應市場需求,下一步巴渝民宿將聘請專(zhuan) 業(ye) 創意設計團隊,對客房和有意願的農(nong) 戶進行房間改造提檔升級,以市場為(wei) 導向,完善內(nei) 部功能布局。協調統一室內(nei) 裝修、家具與(yu) 內(nei) 部軟裝的色調和風格;配備智能門鎖、藍牙音響、充電、調控等智能化設施等,滿足多元化需求。

  政府引導+社會(hui) 參與(yu) 吸引工商資本下鄉(xiang)

  與(yu) 大部分巴渝民宿合作方式略有不同,在巫溪紅池壩建成的僑(qiao) 城巴渝民宿采取的是“三方投資、四方合作”方式。這種方式由民宿集團、社會(hui) 資本、地方平台公司三方現金出資,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以土地、房屋等資源作價(jia) 入股。在國資引導下,華僑(qiao) 城、北大資源等知名企業(ye) 共同探索發展巴渝民宿,實現了項目投資主體(ti) 多元化,地方政府對項目的出資增資渠道不斷拓寬,社會(hui) 資方帶來的資金、商業(ye) 思維模式及人力資源,為(wei) 民宿項目帶來更大的市場和動力。昔日閑置低效的鄉(xiang) 村資源成為(wei) 香餑餑,村集體(ti) 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富民強村趟出了新路徑。

  如今山裏人氣旺了,有“嗅覺靈敏”的當地群眾(zhong) ,也開始學習(xi) 巴渝民宿的風格和模式開辦自家的民宿。

  紅池壩九坪村支部書(shu) 記陳林坦言,“巴渝民宿”擺脫了傳(chuan) 統農(nong) 家樂(le) 單打獨鬥的老路子,發揮了“百花齊放才是春”的集群效應。目前,在九坪村僑(qiao) 城巴渝民宿的帶動下,由當地村集體(ti) 牽頭,引入社會(hui) 資本開發的“雲(yun) 中築院”民宿群也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

  “鄉(xiang) 村旅遊升級,要讓遊客既能獲得返璞歸真的鄉(xiang) 村體(ti) 驗,又能享受到現代化、個(ge) 性化的服務。”重慶市地產(chan) 集團副總經理文森認為(wei) ,巴渝民宿項目發揮了國有資本先導作用,立足“資源配置、政策通道、協調保障”的農(nong) 村工作定位,成功引領多家社會(hui) 資本進入農(nong) 村土地市場,共同推動鄉(xiang) 村建設、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經濟繁榮。在巴渝民宿建設過程中,將各項政策支持、扶持項目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統籌聯動,將民宿發展與(yu) 農(nong) 村土地整治、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等項目有機結合,有效促進農(nong) 村土地房屋的增值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

  據統計,從(cong) 2016年起,巴渝民宿集團陸續在重慶實施了10個(ge) 扶貧類民宿項目。涉及幫扶10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總投資20302萬(wan) 元,建築總麵積51744㎡,建設民宿120棟,經營房間920間。10個(ge) 民宿自開業(ye) 以來,累計接待遊客26.5萬(wan) 人次,經營總收入1323.3萬(wan) 元,聯營農(nong) 戶經營年收入最高達20萬(wan)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接棒脫貧攻堅,5年有效銜接是關(guan) 鍵,這一助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將延續保持5年。過去貧困戶在哪裏,巴渝民宿就在哪裏;現在是市場在哪裏,民宿就建在哪裏。”重慶巴渝民宿集團董事長黃清槐表示,如今農(nong) 戶掌握經營本領,有了“造血”能力,下一步巴渝民宿集團要繼續優(you) 化調整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發揮國有企業(ye) 引領作用,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主責主業(ye) ,聚焦重慶主城1小時旅遊半徑,結合地方政府經濟、旅遊等發展規劃,最大限度發揮資源資金的聚集效應、規模效應和“拳頭”效應,從(cong) 民宿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品牌化建設入手,發展市場化的巴渝民宿。

  寄情巴山渝水,尋找鄉(xiang) 愁歸處。村裏的月光,如夢似幻,照亮了鄉(xiang) 愁,而一同被照亮的還有重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條“星光大道”。(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