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墨:“擂鼓”上陣《夫人城》
【新聞人物】
光明日報記者 蘇麗(li) 萍
北京京劇院新編曆史劇《夫人城》經過修改加工後,4月8日、9日在長安大戲院再次上演。去年7月,《夫人城》作為(wei) 北京京劇院“百劇百人慶百年”的重點劇目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翟墨成功塑造出“韓太夫人”這位愛國女性形象,獲得了廣大戲迷觀眾(zhong) 和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及同行的高度認可和讚許。日前,主演翟墨經過日夜揣摩人物,完善表演,力爭(zheng) 更完美地完成此次演出。
新編京劇曆史劇《夫人城》改編自真實曆史。劇情大意為(wei) :東(dong) 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將領苻丕率軍(jun) 進犯襄陽,守城將領朱序輕敵冒進、大意被俘,其母韓氏臨(lin) 危受命,執掌三軍(jun) 。韓太夫人運籌帷幄,與(yu) 援軍(jun) 裏應外合,將秦軍(jun) 一舉(ju) 擊潰。百姓感念韓太夫人築城抗敵,稱此城牆為(wei) “夫人城”。
翟墨說,十年前她在一舊書(shu) 網上買(mai) 過《夫人城》的劇本,是豫劇的本子,後來又買(mai) 過連環畫,之前曾想移植,後來劇院決(jue) 定重新創作,並組織了強大的創作陣容:由著名劇作家薑朝皋擔任編劇,著名戲曲導演名家石宏圖擔任導演,著名戲曲音樂(le) 家朱紹玉擔任作曲、唱腔設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葆秀、葉紅珠擔任藝術指導。主演除翟墨外,還有韓巨明、魏學雷、孫震、裘識、馬娜、劉明哲、於(yu) 帥、白智鑫、王萌、李蜜鑫、王巍等眾(zhong) 多名家新秀。
談到《夫人城》的演出,她表示更多的是出於(yu) 對老旦這一行當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老旦為(wei) 主角的戲很少,北京京劇院1997年創排了《風雨同仁堂》,由趙葆秀老師主演,之後20多年沒有排過老旦挑梁的戲。”於(yu) 是《夫人城》中,有了老旦的“起霸”,還有一段“鼓套子”。這都是開創性的老旦表演。“擂鼓”的鼓套子,在舞台上常見的是老生“罵曹”的擊鼓、旦行“戰金山”的擊鼓,老旦擂鼓從(cong) 未有過。這個(ge) 橋段設計得很巧妙,一方麵渲染了劇情,營造兵臨(lin) 城下的戲劇氛圍;另一方麵展示演員的表演功力,增加看點。兩(liang) 軍(jun) 對壘、戰事一觸即發之際,“韓太夫人”紮靠上場,槌聲起落,如驚雷暴雨,震徹人心。翟墨說,這段“鼓套子”是根據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楊寶森、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演出鼓點融合而來,節奏鮮明、錯落有致,充分表現出了“兩(liang) 軍(jun) 酣戰鼓鼙急”的戲劇效果。
“韓太夫人既不能演成《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也不能演成《對花槍》中的薑桂芝。”為(wei) 塑造好韓太夫人這個(ge) 藝術形象,翟墨首先在唱腔上下足功夫。這個(ge) 角色的聲腔板式極為(wei) 豐(feng) 富,充分發揮了李派老旦唱腔的藝術特色,且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除了一些傳(chuan) 統常用板式外,還特意設計了一段嗩呐二黃,這在老旦的聲腔中是非常罕見的,特色非常鮮明,準確表達了韓太夫人的情感,進一步渲染、深化了劇情,讓觀眾(zhong) 產(chan) 生強烈共鳴。
該劇不僅(jin) 全麵展示了翟墨的藝術風采和深厚的表演功底,更讓大家看到了多年來她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有了多年的舞台藝術實踐和積累,她才創作出了成功的藝術作品。同時,她也為(wei) 豐(feng) 富當下戲曲舞台,拓展京劇老旦行當的表演空間,開啟屬於(yu) 他們(men) 這一代京劇人的新時代付出了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