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暖聞熱評)
【人物】江夢南
【故事】江夢南,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半歲時因藥物導致失聰,在父母幫助下,江夢南通過讀唇語學會(hui) 了“聽”和“說”。憑借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ye) ,並如願被清華大學錄取。後來,江夢南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懷著“解決(jue) 生命健康難題”的學術誌向篤定前行。前不久,江夢南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點評】
“知命不懼,日日自新。”走下“感動中國”頒獎台後沒多久,江夢南在社交平台寫(xie) 下這句話,然後再次全身心投入學術課題研究中。從(cong) 無聲世界裏突圍,江夢南用樂(le) 觀堅強奏響生命的強音,傳(chuan) 遞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
人生起於(yu) 低穀,也要逆風前行,迎難而上。學習(xi) 發音和唇語,是江夢南要跨越的第一道難關(guan) 。摸著喉嚨感受聲帶振動,仔細辨別每個(ge) 字詞氣息的差別,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xi) 嘴型,她學會(hui) 的每一個(ge) 字,都付出了數倍於(yu) 常人的艱辛。成長和學習(xi) 的考驗接踵而至,因為(wei) 無法一直看到老師的嘴型,她隻能通過看板書(shu) 和課後自學跟上進度;因為(wei) 聽不到鬧鈴的聲音,睡覺時她會(hui) 把手機放在手裏,靠振動喚醒自己。更多的付出和汗水,終於(yu) 澆灌出沉甸甸的豐(feng) 碩果實。
奮鬥自強天地寬。生活、成長、求學,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江夢南卻說:“我從(cong) 來沒有因為(wei) 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ge) 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hui) 比別人差。”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擾和煩惱,她探索出和健全人一樣廣闊的世界。一起上課、一起做實驗、一起運動、一起娛樂(le) ,看似和身邊同學一樣的校園生活,背後是江夢南凡事不服輸、加倍努力的結果。江夢南的成長之路,是自強者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踏實走出來的一條路,盡管布滿荊棘,卻也鮮花盛開,風景別樣美麗(li) 。
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對江夢南說了一句話: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媽媽。父母的愛,是江夢南堅強自信的源泉。無論是為(wei) 了向她解答清楚一個(ge) 術語的內(nei) 涵寫(xie) 滿十幾頁紙的碩士導師,還是自發組成學習(xi) 小組幫助她解決(jue) 教材中、課堂上的問題和難點的同學們(men) ,江夢南向夢想進發的旅程,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暖意和關(guan) 懷。心懷感恩,向陽生長。大學期間,江夢南多次到家鄉(xiang) 的特殊教育學校做義(yi) 工,鼓勵和幫助身體(ti) 有殘障的兒(er) 童。如今,她在學術道路上不斷精進,篤定地向著治病救人、祛除病痛的目標進發。
通過個(ge) 人努力克服身體(ti) 殘缺帶來的困難,與(yu) 健全人站在同一條跑道上,實屬不易。江夢南的心願就是,為(wei) 所有人創造一個(ge) 平等、包容、無礙的環境,讓人人都能平等地生活與(yu) 工作。江夢南為(wei) 之不懈奮鬥的這個(ge) 心願,需要我們(men) 每個(ge) 人共同參與(y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