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既要守好“南大門”又要保障市民“菜籃子”

發布時間:2022-04-12 09:48:00來源: 法治日報

  既要守好“南大門”又要保障市民“菜籃子”

  □ 本報記者 申東(dong) 本報通訊員 韓健

  “請出示健康碼,戴好口罩,注意保持1米距離……”

  3月21日15時,京藏高速銀川南出口疫情防控檢查站,迎著早春的寒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52歲的民警白振才與(yu) 同事楊少帥閃轉騰挪,穿梭於(yu) 密集的車流中,疏導交通,維持秩序,引導外地入寧車輛、旅客接受防疫檢查,身上的防護服不時被冷風灌得像個(ge) 充氣氣球。

  防控疫情,白振才和同事每天都不敢掉以輕心。白振才告訴記者,檢查站日均通行約1.5萬(wan) 輛車次、2萬(wan) 人,以運送水果蔬菜的貨車為(wei) 主。

  為(wei) 此,白振才和同事一方麵優(you) 化外地入寧人員健康碼、行程碼、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查驗、場所碼掃檢和無法掃碼群眾(zhong) 信息登記等工作流程,完善與(yu) 入寧人員所在社區對接機製,實現“手遞手”的無縫銜接,讓“病毒”無機可乘;另一方麵,建立健全責任機製,針對中風險入寧運輸蔬菜、水果的貨車,在全流程檢測基礎上聯係貨主到場,簽訂法律責任書(shu) ,督促其在48小時內(nei) 卸貨離寧,使外地車輛和司機完全處於(yu) 閉環管理。

  “每天從(cong) 我們(men) 這個(ge) 檢查站入寧的外地車輛就超過5000輛,提醒做好防護措施、登記人車信息、掃碼測溫……一上崗六七個(ge) 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可每次下班路過家門口菜市場,看著大家‘菜籃子’裏拎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瓜果蔬菜,我就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說起白振才的敬業(ye) ,楊少帥直豎大拇指。“銀川南檢查站最忙的時候是晚上,很多運輸水果、蔬菜的大車,為(wei) 了趕上早市將貨物運到城裏,會(hui) 連夜下高速,所以晚上的車就不停。”楊少帥說,白振才和年輕人一樣,帶著大家一晚上不休息,逐車逐人檢查,做到“不漏一車、不漏一人”。

  作為(wei) 防疫“老兵”,27歲的楊少帥已經在銀川南檢查站堅守了500多天。說起自己的工作,楊少帥如數家珍,在他看來,很多司機駕車跑幾千公裏,也是為(wei) 了養(yang) 家糊口,很不容易,想快速通行是可以理解的。作為(wei) 一名警務工作者,更要站好每一班崗,無論白天、黑夜,都要做好每一個(ge) 防控環節,保障卡口道路暢通,讓他們(men) 安安心心來銀川,安安全全回到家。

  疫情防控就是一種群眾(zhong) 工作,給沒戴口罩的司機送上一個(ge) 口罩,提醒一聲路上注意安全,為(wei) 饑腸轆轆的旅客送上一盒泡麵……別看這些小舉(ju) 動,都會(hui) 拉近和群眾(zhong) 的距離。

  楊少帥給記者講起了同事張凱在卡口上的一個(ge) 故事。去年的11月10日14時,正在開展防疫工作的張凱,看見路邊蹲著一個(ge) 30多歲的婦女,臉色慘白。憑著從(cong) 警經驗,張凱覺得不對,過去一問才知道,該女子早上突發疾病,坐丈夫的車從(cong) 固原到銀川就診,路上因出血多次暈倒。

  了解情況後,張凱二話沒說,迅速找到該女子丈夫,為(wei) 兩(liang) 人開辟“綠色通道”,在向排隊群眾(zhong) 講明情況後,為(wei) 夫妻二人先行開展防疫檢查,確定無誤後,駕駛警車將兩(liang) 人送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掛號、就診、治療,直到看到患者住院、脫離危險,張凱才和同事再次回到工作崗位。“臨(lin) 走時,女子的丈夫眼含熱淚,竟然說不出一句話,隻能一個(ge) 勁地給咱銀川公安點讚”。講起這一幕,楊少帥的話語也不由得有些顫抖。

  把工作爛熟於(yu) 心的楊少帥,談及家人卻充滿著滿滿的歉意。近期,由於(yu) 疫情防控壓力增大,楊少帥和隊裏的民警一樣,一上卡口就是連軸轉,很少有時間陪懷孕的妻子,產(chan) 檢都隻能委托父母陪同。但他說,妻子和家人對他的工作一直很支持,也正是他們(men) 的支持讓他能夠安心在崗,為(wei) 大家守好銀川的“南大門”。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